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给出十二相交-交变频器输出谐波电压的基础上,对交-交变频十二相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四"Y"综合d,q电压谐波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四"Y"d,q电压谐波可以互相抵消,使得d轴和谐波电压为零、q轴和谐波电压中仅含有幅值很小的少数次谐波,进一步对电流谐波、电磁转矩谐波的分析证明这种电压谐波抵消作用对改善交-交变频十二相同步电动机的谐波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全波傅氏算法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TLAB对传统全波傅氏算法和2种改进算法进行仿真,通过对3种算法频谱图的比较分析,说明2种改进傅氏算法能够有效滤掉故障电流中衰减的直流分量,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基波和谐波的幅值.  相似文献   

3.
深部隧洞交岔口稳定性受围岩性质、隧洞断面等诸多因素影响,围岩的力学特性复杂。依托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隧洞交岔口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断面突变交岔口的三角区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交岔口三角区侧围岩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易受挤压破裂,需提高支护参数;交岔口断面突变处的衬砌连接处是薄弱部位,局部混凝土会出现拉裂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控制弯曲变形措施,尽量修圆衬砌避免倒角。  相似文献   

4.
无速度传感器交-交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受到环境的限制.文中着重对无速度传感器交一交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不采用速度传感器,通过仿真计算转子磁链和转速,提出了一套实用的交一交变频调速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在整个调速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转矩和磁链的分别控制.运行平稳,动态指标好.  相似文献   

5.
混合非线性规划问题广泛存在于优化设计、管理科学及系统控制等实际运用领域,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数学软件可以解决部分变量取离散值、部分变量取整数的混合非线性规划问题.文章依据分枝定界法原理给出了一种该问题在MATLAB中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次数是相同的.文中利用了两种存储结构,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并且对本方法和已有方法在几个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变频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在船舶电网中的使用,将使变频器输入回路产生大量谐波.为减小谐波对电网的污染,对6脉波、12脉波、24脉波整流器的输入侧电流谐波进行了分析,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不同工况下的网侧电流谐波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多相整流技术是抑制谐波的有效方法,整流相数越多,变频器注入电网的谐波含量越小;24脉波整流应用在船舶推进系统上可大大减小船舶电网的谐波含量,有效地提高电网品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ADAMS与MATLAB自平衡双轮车混合模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车设计数据利用ADAMS软件建立ADAMS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构成混合仿真模型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利用已有自平衡双轮车数学模型和所研制车的设计参数建立起MATLAB/Simulink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给予相同的输入进行仿真。通过分析比较两者仿真结果,发现ADAMS与MATLAB混合模型亦能如实的反映出自平衡双轮车的运动状态,也表明这种基于ADAMS的混合模型可为自平衡双轮电动车等机电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提供一种新的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被动悬架的整车模型,并用MATLAB软件对不同车轮转角和不同车速的悬架振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车轮转角增大,车辆横摆角速度、侧倾角、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大;随着车速的增大,横摆角速度的超调量增大。仿真为整车悬架参数的设计和减振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AT牵引供电系统的车-网联合仿真模型,并多角度分析其对电网谐波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考虑阻抗和导纳影响的牵引网集中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之后将搭建的SS9型、CRH2型牵引负荷仿真模型连接在AT供电系统模型中.利用该车-网联合模型,仿真分析牵引负荷在不同位置、数量及型号下电网的谐波电流、电压的总畸变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精确得反映牵引供电系统对电网谐波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人们试图从理论与技术上解决高速公路汽车追尾问题。其中,建立追尾的数学模型是研究追尾现象的基础。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制动规律,得出行车安全距离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和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距离随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变化规律,寻求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合理的安全距离值,为降低高速公路事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