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在对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方法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以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复杂性和局限性,确定公路雪崩的4种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危险度评价指标,根据各个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所占权重,建立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G217线天山公路雪崩典型路段,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使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更科学、更全面,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雪崩、风吹雪及厚层积雪,是高山和严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国内在天山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等多雪高寒山区的道路交通中,逐步采取了导风板、防雪崩走廊、导雪堤、防雪栅栏等工程防治措施,积累了一些雪害的治理经验.结合某国际铁路的可行性研究,介绍了雪害的工程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雪崩、风吹雪及厚层积雪,是高山和严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雪害对公路、铁路交通的危害,前苏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境内早在天山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等多雪高寒山区的道路交通建设中,逐步采取了一定的工程防治措施,积淀了一些选线及治理经验.结合某国际铁路的地质选线,介绍了雪害的基本类型及选线原则.  相似文献   

4.
公路雪崩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悬殊,雪崩地区辨认是公路雪崩灾害评估的前提。本文介绍天山雪崩地区的辨认及其公路雪崩灾害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线路行车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作好山区环境脆弱区段公路的选线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公路环境脆弱的迫隆藏布流域为例,在分析研究了影响山区公路灾害发生发育的因素的基础上,从防灾减灾及改善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采用GIS的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山区环境脆弱区段公路选线的危险度区划。  相似文献   

6.
以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工程为依托,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评价,研究确定了公路边坡失稳的模糊综合评价所需的因素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及因素集的权重,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公路边坡失稳进行了综合评判,确定出了典型灾害点的危险度等级。评判结果为:该边坡稳定性为高危险度,必须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以及铁路的主要走向和基本位置由人文、经济、社会等人文因素和水文、河谷等自然因素决定,雪崩和其他病害问题对其决定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雪崩防治规划应从公路规划的最初阶段着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时就应考虑雪崩和其他病害对今后公路交通的影响问题.这是避免和减少雪崩灾害的最好方法,对建成后的公路管理和雪崩治理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山区灾害多发路段公路选线的新方法.应用GIS的方法和技术,在山区灾害多发区段线路危险度区划图的基础上,进行线路方案的设计,以期从源头上减少山区公路灾害的发生,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川藏公路南线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全长174.8km的廊道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获取雪崩灾害分区指标因子,建立雪崩灾害危险度因子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成11个分区评价单元区段。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分区评价模型,对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进行雪崩灾害危险度分区,并与实地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对该区段的雪崩灾害分区结果绘制成图。本研究可为川藏公路沿线雪崩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提高公路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尽管其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也开展了很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西部地区公路安全评价》是系统研究公路安全评价方法的一个课题。而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1.0版本是在该课题成果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实用化的工具,它包括交通基础数据的管理和事故多发段判别、规范符合性分析、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分析、路侧危险度分级等分析模块。本文对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山区一般公路路侧危险度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乐生  游宏  李永江  白书锋 《公路》2005,(11):159-163
通过对山区一般公路路侧地形状况与车辆冲出路外事故伤亡情况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路侧危险度的概念,并给出了路侧危险度等级划分的量化计算办法。路侧危险度等级的合理划分为准确确定路侧危险状况,合理设置不同等级的安全护栏提供了依据.进而有效提高山区一般公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三贵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度分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对贵州省其他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度分段评价.评价结果包括:高危险度段(岑松镇~三颗树),中高危险度段(三穗~岑松镇),中危险度段(谷脚镇~贵阳、三颗树~下司镇),中低危险度段(黄丝镇~三元镇),低危险度段(三元镇~谷脚镇、下司镇~黄丝镇).  相似文献   

13.
庄元 《交通科技》2007,(1):120-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干线上建桥越来越多.跨江大桥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建立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对安全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和专家调查结果.确立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实现对桥区通航环境危险度的综合评价.从而掌握桥区通航环境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陈晓光 《国外公路》1998,18(5):18-24
该文通过对雪崩运动过程的描述,阐述了雪崩的运动机理,规律,破坏力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种雪崩灾害预防和防护措施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15.
路侧危险度与道路线形、边坡、交通量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公认有效的计算方法.文中借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根据发生路侧事故的可能性、暴露于路侧危险环境的频率和事故严重度建立路侧危险度评价模型,采用车辆碰撞仿真试验方法对碰撞事故严重度进行研究,根据工程经验将路侧危险度划分为4个等级.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现实,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铁军  唐琤琤 《公路》2007,(9):116-122
在综合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包括基础模型、事故修正系数、标度程度、EB函数应用等几个部分。事故修正系数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使事故预测模型应用时包含更多、更可靠的影响要素信息。针对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两侧路侧危险度的实际情况,对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影响规律做了具体分析,分别建立了针对全部事故预测模型、碰撞事故预测模型和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的我国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事故修正系数函数。  相似文献   

17.
石油人挺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部已20余年,而沙漠油区公路长期在风沙、雨水、冰雪、重型车辆碾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现状堪忧。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沙漠油区公路养护的难点及公路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种植方格芦苇草、设置排水槽、积雪上撒盐或养护砂、建设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防雪栏、车辆载重限制在14t以下等措施和建议,为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华 《隧道建设》2019,39(4):642-650
雪崩是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影响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合理的雪崩防治方案,通过对隧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隧道两端洞门上方潜在的雪崩发生区域。采用tan α参数作图法对雪崩扩散距离及雪崩对洞门的冲击力进计算分析,提出在主隧道进口设置25 m明洞、洞门顶部设置导雪墙、出口设置5 m明洞、安全隧道进口设置15 m明洞的雪崩防治方案。方案能有效防止雪崩灾害对铁路隧道的威胁,保证铁路隧道冬季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些地区偏居北纬或海拔高,冬季长达数月甚至半年,有轻重不同的积雪、吹雪现象,严重者还有雪滑、雪崩,这些雪害威胁着公路的畅通。为了减轻甚至消除这种病害,个人认为根本的途径是在勘测中正确选定路线方案,在设计中提出有效措施,这样方可在最大程度上给养护、营运过程中减少麻烦。一、路线勘察与资料搜集 (一)视察工作。在积雪地区工作,掌握雪害真实面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些地区当下雪时往往是“万里雪飘、千里封冻”的局面,一到暖季却又是一副冰解雪散,唯见卢山真面目的景象。对于路线视察工作,最好安排在积雪后至融雪前,以便详细观察积雪厚度、分布规律、吹雪、雪滑、雪崩现象的有无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物中,60%~70%是车辆的排放物。城市道路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元凶",而大气污染即使是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也和人们的超死亡数相关。本文在分析城市道路大气污染特点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框架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结论可为城市道路大气污染相关研究及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