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为提升桥梁全生命周期建造水平,开展郑州—济南高速铁路(简称: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从设计端确定BIM设计及施工应用标准,建立整体结构LOD350精度BIM模型,开展设计出图及技术交底等应用。从施工端承接设计端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及施工仿真等应用。基于BIM+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施工进度及安全质量管理,为项目开展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工地,助力施工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基于郑济高铁BIM项目的应用实践,形成了涵盖总体策划、标准制定、BIM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技术路线,可为同类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开展BIM、GIS等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针对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项目,以应用BIM技术构建的高精度三维铁路工程结构物模型为载体,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的GIS数据集成大场景为核心,实现铁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了铁路建设项目智能化建造水平。在京雄城际铁路四桥六线并行段、桥梁装配式一体化段进行BIM+GIS数据集成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对BIM技术应用要求已不局限于模型及基于模型的应用,BIM模型承载信息并基于BIM平台实现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已成迫切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是BIM应用的重要一环,三维引擎是BIM平台的核心,结合某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研发与项目实施案例,选择适合的三维引擎。研究结果表明,WebGL三维引擎在驱动性、可扩展性、发展趋势、环境配置方便、稳定性、应用前景、完整性、独立性、高隐藏性、三维效果、模型承载方面均表现优秀,且符合未来互联网+、云服务、移动端应用发展的技术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多个铁路项目进行了BIM 试点应用。以新建北京至雄安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从 BIM 设计、基于BIM 的平台建设到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建造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为 BIM 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深入应用,通过紧密结合项目过程管理,将BIM模型中的各个构件所需的人、机、料、法、环等多个要素进行数字化定义,实现项目技术、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管理的更精细化实名制管控,以及项目建设阶段生命周期的动态可视化管理,为项目管理效率提升带来更大的支撑。着重探讨BIM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核心业务之间的协同,并以某高速铁路通信信号施工工程实例应用详细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BIM技术在桥梁工程的实施应用,对沪通长江大桥BIM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BIM技术和信息化推进思路,研发服务于建设单位的BIM管理系统,开发基础应用、三维技术交底、进度管理、安全和质量管理等模块,并制定了下一阶段应用重点。实践表明:建设单位通过必要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可以规范参建各方的行动步骤,带来管理手段和项目管控方式的革新,是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推动者;BIM技术应立足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编制统一的技术标准,解决模型统一性,加快专业BIM人才培养,建立大数据平台,确保基于BIM技术有效信息的积累、分析和应用;广泛采用BIM技术是桥梁建造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信息化已成为铁路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铁路建设管理和工程建造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持续提高。“云大物移智链边”技术推陈出新,理念及实践日趋完善。针对铁路局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的数智化需求,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指导思想,基于铁路建设精细化数据分类,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铁路建设智能管控平台及铁路营业线施工BIM辅助,开展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实现铁路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整合建设信息资源,规范形成数据资产,强化网络安全,全面提升铁路局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进而赋能铁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管理好铁路项目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分析铁路BIM应用现状,探讨以GIS服务为核心、BIM模型为主体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发基于BIM+GIS服务的铁路工程管理系统,完成向建设阶段的BIM交付,实现设计施工信息一体化、BIM工程化应用及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效率,优化各阶段施工方案,以锡澄线为例,介绍利用BIM、GIS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全过程,将进度管理、质量验收、风险源管理、工程监测、视频监控等项目管理内容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并通过实践应用以达到提质增效的工程管理目标。案例表明,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引入BIM技术可减少施工问题并提高施工质量,优化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效益。该研究可为轨道交通项目的 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设备的实时管理,并增强信息的可溯性,本项目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结合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建立了基于BIM的隧道施工管理平台。平台具有设备层、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4层结构,以及系统管理、施工管理、管片跟踪、人员跟踪、盾构监控等5大模块,实现隧道工程数字化管理。该管理平台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11标工程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周期全过程,与基本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连。本文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科学的造价管理工作对降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邻近地铁线路的多个基坑同时施工的情况。为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结构及运营安全,有必要研究邻近地铁线路的多个基坑同时开挖对地铁线路结构产生的叠加效应。上海长泰国际广场项目和浦东软件园三期A1地块综合商业配套项目分别位于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金科路站两侧,两个项目的基坑同时施工,对比分析了施工阶段对桩基、围护、加固、基坑开挖、地下室回筑等进行监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邻近基坑开挖对2号线金科路站车站及附近隧道结构变形的叠加效应,并制定了有效的监护方案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投资控制是大规模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方位、全过程控制投资的新理念;坚决按程序办事,明确投资使用的程序,严格抓好工程投资的过程控制;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切实加强建设标准、设计优化、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征地拆迁和外部协议实施、变更设计、合同管理、物资设备采购以及日常管理等重点工作,有效控制和节约使用建设投资,又好又快地推进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采用CFG桩处理桥头软弱地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 CFG桩来解决桥头软弱地基路基与桥台之间的沉降差异造成列车通过时桥头跳车现象的问题 ,并提出需对桥头台后一定范围内的地基进行处理的看法及实践经验。本办法可广泛用于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和桥头过渡段地基处理 ,对提高旅客舒适度和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有一定作用 ,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哈齐铁路客专尚家特大桥下部结构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实践,主要阐述在寒冷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措施及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以理论计算与实桥分析为基础,研究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分析影响悬臂施工线形的因素,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参数,更好的控制桥面的线形。研究方法:以现代施工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涪江三桥施工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施工控制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保证桥梁线形施工的质量。研究结果:该桥合龙段全部自然合龙,合龙误差均在规范值2 cm的允许范围之内,且线形吻合度良好,成桥线形平顺。研究结论:施工监控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影响,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参数,达到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相吻合,保证了桥梁施工的安全。另外,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对主梁标高控制而言,应按"宁高勿低"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铁2号线上海路一新街口站区间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该地区为软流塑淤泥质地层,为防止地表过大沉降,必须对其进行地层加固。在施工中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全断面劈裂注浆的工艺进行地基预加固,并采用超前小导管和喷锚支护等施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施工中的地表沉降,确保了开挖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表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南京南站站房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柱面、顶棚,部分区域采用装饰清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南京南站的站房结构的特点和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遇到诸多实际工程难题,因此有必要对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目前清水混凝土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通过归纳清水混凝土常见表观质量缺陷原因,在分析南京南站项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工程的经验,制定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标准和施工控制措施,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完成.研究结论:(1)通过南京南站现场检验,制定的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表面质感控制标准和装饰效果控制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满足铁路站房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2)从测量放线、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四方面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线路施工配合和调线调坡阶段,由于缺乏简单实用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线路平面调线设计,影响地铁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双边控制法”,结合测量、限界、桥梁和隧道等资料,系统介绍土建结构的双边控制线的确定方案,并将地铁线路设计软件应用到地铁调线设计中,实现地铁调线设计自动化、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南京地铁机场线调线设计中,也为类似工程线路调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是实现大桥成桥线形、内力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结合赣韶铁路莲花村特大桥施工控制实践,阐述了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原理、方法和分析计算理论。使全桥3个合龙段的合龙轴线误差、标高误差、成桥线形均在设计允许误差范围内。并克服了高强度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龟裂和强度损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