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安局集团公司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作业组织复杂、安全风险高、用时较长,对车站技术作业及衔接的铁路干线运输秩序影响较大。阐述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概况,从施工作业、安全保障、运输组织方面分析施工组织难点,提出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全方案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案。根据新丰镇站扩能改造施工实际完成情况,探讨施工作业、施工安全和运输组织方面的经验,以提高大型站场改造施工组织水平,有效降低施工中的非必要成本,提升施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信息精萃     
工程信息西北地区最大的列车编组站Ⅰ期工程开通2008年1月6日,西北地区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新丰镇编组站扩能改造Ⅰ期工程顺利开通。新丰镇编组站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也是  相似文献   

3.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涛 《中国铁路》2012,(9):29-32
作为路网性编组站,向塘西站在扩能改造期间需保持运输畅通。结合向塘西编组站的站场改扩建工程,基于内部挖潜、外部疏解的总体思路,探讨编组站在较长施工过渡期间的运输组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剖析,以实现施工对运输生产干扰最小化,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上运输、施工双兼顾。  相似文献   

5.
新丰镇车站自完成纵列式双向三级七场模式改造后,为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进行了扩能调研,分析了车站现状,从加强密集时段生产组织,压缩等检、技检、待发时间,发挥站机一体化作用等方面出发,对"7.1"调图过渡期间的运输组织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根据实际生产完成情况,论证了针对"7.1"调图所采取的运输组织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达成线城厢站和成都北编组站运输组织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达成线运输瓶颈有待缓解、实现安全客货分线运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成都枢纽卸车上量等扩能改造现状,分析既有能力与预测货运量的适应性。经过对单线自动闭塞方案、提高牵引质量方案、区间加站方案、达成线左侧增建第二线方案等扩能改造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增建第二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晟 《铁道货运》2012,(4):9-13,25
分析新丰镇站扩能改造后面临的运输形势和车站作业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加强安全基础和规章制度建设;深化"站区一体化"管理;加强密集到发时段生产组织;提高机车运用质量,确保机列衔接;提高计划质量,确保驼峰作业效率;完善SAM系统,提高作业效率等提效措施。通过挖潜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运输畅通。  相似文献   

8.
出发场能力紧张是目前新丰镇编组站不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制约编组站扩能提效的瓶颈,因而有效解决该问题是确保编组站高效与畅通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造成新丰镇编组站出发场能力紧张的原因,从影响出发场能力的各种诱因着手,就编组站出发场线路的合理利用、优化技术作业组织和提高作业效率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现场实际经验,提出缓解出发场能力紧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既有站概况、车站改扩建工程、车站作业量3个方面阐述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概况,为了降低对正常运输的干扰、减少过渡工程,根据施工过渡方案的设计原则,结合阜阳北站的运输生产需求、衔接各线车流径路情况,提出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的施工过渡方案,按照4个阶段对新建上行系统各衔接线路进行改建,并且分场逐步实施,进一步对应各阶段提出相应的运输组织方案,为类似大型站场的改扩建工程施工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茹  付彬 《铁道货运》2009,(3):46-46
2009年2月21日,地处陇海线新丰镇站西端的新西安东车辆段投产启用。新西安东车辆段建设项目作为新丰镇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道部调整生产力布局、破解西安铁路枢纽瓶颈制约、实施车辆检修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一项重点工程。该项目于2006年开工建设,设计年修车能力段修8434辆、厂修500辆、辅修及临修9036辆。与原检修基地相比,新段配件检修能力提高2倍,生产线能力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1.
黄岛站是为青岛港前湾港区服务的铁路港前编组站,既有车站站型为纵列式二级二场,办理进出前湾港区的货物列车到发、解体、编组作业。随着青岛港货源结构的调整,上下水货物流向出现了显著变化,既有站型站已不能适应运输需求。分析总结黄岛站在运输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研究年度主要货物品类、运量和流向变化,提出站区扩能改造方案规划。  相似文献   

12.
既有铁路枢纽站区牵引供电方式复杂,运输生产繁忙,供电设备天窗修组织困难;在发生故障时,波及影响范围大,不利于应急处置,需要进行优化改造。以武汉、襄阳枢纽为例,针对既有枢纽站区引入新线、货运编组站外包线、站线股道供电单元未细分,以及扩能引起的供电能力等问题,探讨相应的优化改造方案,阐述优化改造效能,并总结提出铁路枢纽牵引供电相关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既有线包西线延安北至新丰镇段,是铁路网中“八纵八横”运输主通道“包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该既有线路标准低,站后运营设备从简配备及陈旧、落后,已成为“包柳通道”中的“瓶颈”,必须对该线进行扩能改造。而既有黄陵车站能力非常紧张,站线能力不配套.黄陵车站改建方案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该线扩能改造工程的效果,因此,本文就车站改建方案作了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安枢纽建设分析新丰镇站的作业能力和运营特征,根据西安枢纽路网构成和运量预测,测算新丰镇站2020年和2030年的作业量,提出扩大新丰镇站能力的运输组织措施,以及近期和远期工程改造方案,以适应西安枢纽各线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安铁路局新丰镇编组站站改工程的实施,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经过几个月来的每日3,12,24 h的测试过程后,SAM系统工程的最后关键功能--集中自动控制功能于2009年2月25日、3月1日先后在新丰镇编组站上行出发场(含编组场尾部)、上行到达场投人试运行.集中自动控制功能可以根据铁路局行调、编组站站调的行车作业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对作业指令进行分解,并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指令优化,排解冲突,实时调整指令下达的时机,并将作业指令下达到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接发列车进路、解体/编组调车进路的自动办理,提高了车站的作业效率,减轻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实现了接发车方向、设备状态、外勤作业等关键作业环节的自动卡控,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编组站的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太原北编组站是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太原钢铁公司服务的工业编组站。针对近年来车站厂停时间不断增大,分析车站厂停时间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设备扩能改造、优化厂内作业和强化车站运输组织等措施,以达到加快编组站车辆周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新丰镇编组站既有接触网改造中不同类型软横跨改造技术,通过优化施工方法可以大大减轻高空作业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可靠程度,减少对运输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针对南昌枢纽向塘西编组站作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编组站扩能改造方案进行系统性研究,在技术经济、运输灵活性、作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对枢纽内编组站扩能改造方案的研究,在全面考虑枢纽内客、货列车对数、车流性质、作业径路灵活性、运输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在既有格局无法进行大的调整的条件下,合理运用平面疏解将下行系统扩建为三级三场站型,上行系统扩建为二级四场站型,既满足枢纽近、远期运输发展需要,又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张鹏  赵鹏 《铁道货运》2013,(2):36-41
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对新丰镇站现状、作业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外加强协调和对内进行补强的扩能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铁路枢纽规划布局和货运量,研究新丰镇站能力补强方案,提出实施上行系统Ⅱ、Ⅳ、Ⅵ场预留20条股道工程建设方案和上行到达场(Ⅱ场)西咽喉接车进路改造方案,以提高新丰镇站的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愈来愈多地在编组站建设和改造中应用。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驼峰调车场。在综合自动化环境下,常规的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更新和改造。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实施过程中,根据总体要求,对既有新丰镇编组站下行驼峰实施了驼峰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更新改造,并于2009年1月15日18点顺利开通新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