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黄骅港冬季冰情较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有海水密度低、滩宽水浅、处于下风向和港口设施的影响,严重的海冰灾害影响了港口的通航安全,增加了船舶引航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冰期船舶引航时的注意事项和航行、靠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海冰影响、特有的狭长航道,使进出黄骅港船舶险情频发。针对2011年初黄骅港几起由浮冰导致的船舶险情,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进入2011年,受黄骅港冰冻影响,先后有5艘船舶在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发生冰困险情,险情得到了及时化解,未造成安全事故。险情的发生引起了海事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面从5起险情入手分析研究原因,寻求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黄骅港拥有我国最长的人工航槽,受大风、海流、浓雾、冰凌等不利因素影响,船舶冬季进出黄骅港狭长航道风险较大。文中分析了保障冬季黄骅港长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意义及影响通航安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保障此类狭长航道冬季通航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国松 《中国海事》2012,(11):67-68
10月23日,“黄骅港冰期助航保障对策研究”评审会如期举行,此次由天津海事局黄骅航标处牵头、神华集团、大连海事大学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关注了我国沿海港口冬季冰期助航保障的相关工作。“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黄骅航标处处长刘德波介绍说,“如果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实施,黄骅港冬季冰期的航标布置、管理工作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杨奇 《中国水运》2014,(3):52-53
文中通过对黄骅港历年冰情以及冰情成因的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冬季冰冻港口冰期助航保障的管理经验,为解决黄骅港冰期航标损坏问题,最大程度发挥航标助航效能,对黄骅港冰期助航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运工程》2008,(3):132
继秦皇岛港成为世界第一个煤炭运输超2亿吨的大港后,河北将继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力争3年内建成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3个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并以秦皇岛、黄骅港为主,建成世界最大的输煤港口群。  相似文献   

7.
渤黄海冰情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近30年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袭来,沿海大小港口均遭海冰袭击,部分港口被迫封港,海冰对港口设施、海上交通运输和生产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文中分析了渤黄海海冰的特点和影响,并结合我国港口和海上交通运输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9年冬季以来,由于持续受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气温迅速下降,渤海、黄海北部及山东沿海出现大面积海水结冰现象,部分海域冰层厚度达40cm以上,渤海出现近30年同期最为严重的海冰灾害。此次海冰来势凶猛,主要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发生时间早,二是分布范围广,三是冰层厚度大,四是影响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9.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通道出海口。在黄骅港现有航道条件下,能否充分挖掘航道的潜力,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给出合理的船舶富余水深,以提高港口煤炭装载量。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船舶富余水深的因素,探讨黄骅港富余水深的计算方法,并与相关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黄骅港安全航行富余水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狭长航道船舶搁浅时脱浅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港口,由于海域地理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采取人工狭长直线航槽的方式解决船舶进出港的问题,诸如秦皇岛港、京唐港、天津港、黄骅港等,而其中以黄骅港的航道最为典型。船舶在人工狭长直线航槽上航行,最易发生的事故就是搁浅。本文仅以黄骅港人工直线狭长航槽为例,就黄骅海事局几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方法,对船舶在狭长直线航槽上发生搁浅事故时,船长应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以取得良好的脱浅效果,供同行商榷。黄骅港航道全长近40km,宽140m,目前水深达到-12m,是我国沿海港口最长的人工航道。由于航道条件的限制,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河北黄骅港仅煤炭输出就达9615万吨,杂货吞吐310万吨;综合港区起步工程胜利完工,5万吨级双向航道开通在即,8个十万吨级码头如期建成,一条46公里长的新航道通向深海。通航后第一年完成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河口港区建设和营运都实现新的突破。黄骅港2011年吞吐量达到1.13亿吨,胜利跨进全国亿吨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滨州港区水深、水文泥沙等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港区水动力变化规律和工程海域海床冲淤态势,论述外航道骤淤及可挖性。结果显示:大风淤积将成为滨州港建港后的重点和难点;在航道尺度和走向与黄骅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滨州港建成后外航道淤积严重程度将超过黄骅港;滨州港外航道挖泥具有一定难度,且恶劣天气情况出现后,-6 m等深线外一定范围出现"铁板砂"现象的可能性极大。根据预判,滨州港回淤物粒径粗于黄骅港,且黏土含量小于黄骅港,可预计外航道的开挖(或清淤)难度较黄骅港大。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黄骅港千吨煤码头护岸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黄骅港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煤炭装船港和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辖区水域船舶航行交织严重,为保障VTS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沧州海事局启动了河北海事局黄骅港VTS扩建工程。为解决现有煤炭港区雷达站对南排河石油钻井平台水域的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经多方沟通,沧州海事局决定在赵东油田C4区块的PT1海洋平台上建设南排河雷达站。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2007年卫星遥感数据,对锦州港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了定量遥感分析,反映了锦州港附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锦州港附近海域含沙量较小,冬季海冰对降低海域含沙量有积极作用,工程区附近工程施工对局部含沙量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喜双 《中国水运》2006,(10):26-27
黄骅港地处河北沧州市以东约90公里的渤海之滨,是国家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的入海口,北煤南运的重点港口。2005年,黄骅港煤炭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跻身国内能源输出港前列,使其成为事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而,黄骅港的安全、畅通与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黄骅港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的源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黄骅港疏浚施工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特点和黄骅港航道施工期回淤特点,分析了黄骅港航道施工期挖泥量、抛泥量、逸泥量、地形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回淤量与抛泥量、地形变化量的关系式。利用黄骅港现场实测资料,率定了公式系数,分析了黄骅港航道的施工回淤量、正常回淤量与各影响因素,得到了施工期回淤量受抛泥影响的系数,并发现黄骅港正常回淤量与风能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秦皇岛港完成吞吐量达到1.11亿吨,第二次突破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为0.98亿吨,创我国煤炭输出港最高纪录。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笔者认为,除环渤海湾天津、黄骅煤炭输出港先后投入新型煤炭泊位、增强了与秦港竞争能力之外,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三峡工程等能源项目在今后几年相继投产,可替代一亿吨煤炭,其对秦皇岛港主要煤炭消费腹地华东、华南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煤将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骅港整治工程后沿堤流的发展对评价该工程的合理性及指导下一步整治工作至关重要.依据黄骅港现场实测资料,遥感卫片和二、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等结果,阐述黄骅港外航道延堤工程后沿堤流的发展.结果表明:在北偏西风作用下黄骅港防波堤外侧落潮期出现较大沿堤向外水流,其它条件下沿堤流发展不明显;沿堤流不是造成黄骅港外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黄骅港整治工程后影响航道回淤的决定性因素仍是波浪.  相似文献   

20.
港口     
《中国船检》2006,(1):81-83
韩国港口效率不敌中国;挪威600码头不满足ISPS标准;上海跃居世界第一大港;我国首个集装箱自动化堆场营运;广州港200亿元大扩建;大成集团在鲁建LNG码头;曹妃甸25万吨矿石码头开港;黄骅港将更名为沧州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