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富水砂层影响下隧道开挖失稳破坏机理,文章依托某隧道实际工程,通过FLAC 3D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考虑富水砂层厚度、隔水层厚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因素影响,分析各因素对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对应位置的地表沉降值明显大于其他位置的地表沉降值,拱顶正上方的围岩内部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隧道拱顶位置的沉降达到最大值;随着富水砂层厚度的逐渐减小以及隔水层厚度的逐渐增大,地表沉降值和拱顶正上方的围岩内部位移不断减小;富水砂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对隧道围岩变形存在较大影响,在隧道的选线过程中,应保证隧道拱顶与富水砂层之间存在足够的安全距离;随着隔水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逐渐增大,地表沉降值和拱顶正上方的围岩内部位移不断减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考虑通过超前加固措施或者向隔水层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隔水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隔水层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地下连续墙在上海软土地层应用发展至今已有28年历史,据85个项目统计表明总计已完成57.733万平方米地下连续墙。由于该系统工工艺具有一系列优点,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许多原体实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应用安全有保证,又比较材尽其其用。  相似文献   

3.
工程措施对控制大跨度海底隧道结构变形的施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隧道场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至今,多个区段的隧道结构变形都超过了预留变形量,为此施工单位采取了多种工程措施,有效地抑制了隧道的结构变形.文章首先基于厦门海底隧道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结构发生异常变形的原因;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了各工程措施在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效果.研究认为: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锁脚锚管、仰拱注浆及井点降水可以有效地抑制初期支护变形,尤其是对洞内及地表同时进行井点降水时,隧道拱顶下沉量可以减小约50%,拱部塑性区范围也大幅度减小;变更临时支护结构参数和采用系统锚杆对控制隧道结构变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其效用不明显;另外,隧道断面的封闭时间和封闭距离对其结构变形影响很大,应尽快施作仰拱,使断面尽早封闭成环.  相似文献   

4.
富水圆砾地层分布厚度较大、透水性强、自稳性差,可能导致连续墙施工塌孔、不利成槽等困难.为了保证工程的稳定性,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地铁2号线04标段富水圆砾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为背景,开展富水圆砾地层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研究,总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地下连续墙作为车站的永久结构所承受的内力情况,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变化与支撑刚度、支撑形式、本位移和施工方法有关,阐述了之间的相互关系,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吕斌 《运输经理世界》2022,(13):148-150
地下连续墙作为挡水、截水、防渗、承重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墙体刚度大、耐久性好、整体性好、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深基坑维护中使用较广泛。以工程概况引出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点,逐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施工过程、工艺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富水砂层影响下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文章以某城市地铁M2号线某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考虑了流砂层厚度、隔水层厚度、地下水位、隔水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五大类因素影响,设计了25种对比方案,开展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得到了不同因素对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及各因素影响敏感程度,给出了相应工程建议措施.结果表明:对于上覆...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盾构隧道开挖面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支护压力变化和地层损失诱发富水砂性地层地陷变形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参数变化以及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将明显增大维持开挖面稳定所需的支护压力,并显著增大了地层地陷变形的大小和范围,还会改变地层地陷变形模式;当支护压力接近极限值时,隧道顶面处的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托郑州地铁3号线工程顺城街站—东大街站区间工程,通过采用短钢套筒始发施工技术,不仅解决了端头加固质量差的难题,还有效控制了盾构始发段近距离上跨既有2号线隧道结构变形的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应施工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轨道交通施工质量,需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这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整体工程安全性与质量的关键。鉴于此,从放样、导墙、成槽、护壁、刷壁与清孔、钢筋笼、接头以及水下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环节入手,对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升后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甘谷墩隧道砂卵石地质出水段采用的增加初喷混凝土厚度、减小钢架间距、拱脚处加设锁脚锚管及全断面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等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措施;通过对开挖支护效果的分析,总结了砂卵石地层出水段施工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稳定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突变理论,对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的应力释放率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隧道变形的极限位移,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3.
盾构在富水砂层中掘进时,容易出现喷涌、地表沉降大、流砂等现象,给掘进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掘进时,如何控制盾构施工参数显得极其重要。文章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水西站—长平站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实例,考虑了工程实践中盾构穿越全断面富水砂层且下穿薄弱基础的水西村民房建筑的情况,进行了盾构施工措施及试验段掘进参数分析,确定了盾构下穿水西村民房建筑的施工参数。监测结果表明:参数实际控制值与分析拟定值接近,地表沉降可以控制在5 mm内,房屋沉降可以控制在10 mm内,验证了参数选取的正确性。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下穿平房群时,实际土舱压力高于静止土压力,同步注浆量不低于1.6倍的理论值,提高土压力和推力可以有效降低平房群的沉降值。  相似文献   

14.
水平旋喷利用高压射流浆液破碎围岩并通过旋转搅拌将水泥浆与围岩充分混合搅拌,形成柱状固结体,解决注浆无法达到充分渗透处改善围岩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水平旋喷桩施工难点及适用地质条件,并介绍孔口止水装置在旋喷施工中的应用,以及解决跑浆塌孔断桩现象,为软流塑饱和粉细砂围岩提供有效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隔墙作为连拱隧道的重要承重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其应力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文章基于13省道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对某隧道K2+163断面进行了三向应力测试。结果表明,中隔墙体不同部位的三向应力状态并不一致,墙体上部与底部主要承受竖向应力,中部结构主要承受开挖方向的水平应力;对于单洞超前开挖,当掌子面推进至监测断面时,墙体内部各向应力均达到较大值;在平行洞口和隧道开挖方向的两个竖直正交平面内,存在相反方向应力作用产生的等效弯矩。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拓展了现有分析公式,对IV类围岩条件下中隔墙体的三向应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公路隧道污染空气窜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水涧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进、排风速及不同间距的隧道左、右洞污染空气的扩散和窜流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了错开隧道口出口、修筑中隔墙及修筑通风横洞等减少近距离隧道污染空气窜流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兰渝铁路关子岭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台阶式、双侧壁导洞式、全断面开挖,以及导洞超前扩挖四种开挖方式进行计算,对比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得到较优的开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洞式与导洞扩挖式开挖位移变化幅度较小,没有出现拉应力,塑性区对称分布,施工难度较小,且面积较小,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隧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并提高运算速度,文章提出了隧道工程动态增量位移正算反演分析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建立了弹塑性动态增量位移反演预测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弹塑性正演优化反分析方法,衍生了作简化分析的基于施工过程的线弹性动态增量位移反演正算反分析方法;对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三个施工段计算位移和实测位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增量位移反演正算反分析方法可反映动态施工过程中任意施工阶段间的增量量测信息,为变形控制技术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与传统的弹塑性正演优化反分析方法相比,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特大跨度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托一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各个施工步骤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评判围岩与支护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提出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下公共工程建设穿越重要防汛工程设施时应当进行防汛影响专项论证的规定,针对龙耀路隧道穿越黄浦江防汛墙,结合上海市已建成的多条越江隧道对防汛墙的实际影响经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建立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来模拟盾构隧道推进过程,分别预测东线和西线盾构隧道穿越对所在地防汛墙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轻对防汛设施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