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巴基斯坦ML1既有铁路为例,探讨长大线路框架控制网CP0、基础控制网CPI的布设及校正参数求解的方法,针对由既有铁路现状决定的控制网网形不佳而造成校正参数计算残差过大的情况,采用GNSS-RTK三维一体化既有线测绘,将既有线里程丈量、平面测绘、中平测量整合为一个工序,可提高综合作业效率,降低既有线测绘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传统铁路道岔岔心测量采用直接丈量法和交点法等人工外业测量方式完成,存在上线难、工作量大、安全性差及作业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1种基于高精度真正射影像的铁路既有线岔心测量方法,包括多角度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建立、高精度真正射影像制作、主线和侧线平面中心线提取以及岔心平面坐标计算5项关键技术,旨在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完成铁路既有线岔心坐标测量。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作业方法,该方法基于高精度真正射影像开展既有线岔心测量,避免人员上线作业,在保证岔心测量精度的同时,可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和铁路既有线作业安全性;基于多角度倾斜摄影制作的真正射影像可有效解决传统正射影像轨道扭曲变形问题,为高精度轨顶特征点的提取提供了良好基础;采用2种不同算法分别对主线和侧线线路中心线进行提取,可减少由单一算法引起的中心线提取误差,提高岔心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解决老既有线测量技术的安全性差、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研究方法:用坐标法测量既有线。该既有线测量新技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尽量减少线上工作人数为前提。置镜任意点,每个曲线建立相对独立的直角坐标系,同时完成里程丈量、线路方向、小偏角、轨面高程的测量。研究结果:用坐标法测量既有线,由原来5道顺序流水作业流程缩减成2道顺序作业流程,作业人数由31人减少到13人。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减少18个生产人员。线上作业人数由原来的23人减少到4人;最危险的轨道中心作业人数从8人减少到0人,大幅度降低危险系数。研究结论:既有线测量新技术在安全生产、测量精度控制、效率等各方面都有优势。技术更新的目标在于实现电子记录,减少人为错误,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安全生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短小铁路项目航飞数据难以及时获取和既有铁路上线测量困难等问题,将轻小型激光雷达引入铁路勘测项目中,并与大型航摄设备在使用方便性、空域申请周期、有效航飞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执行短小铁路项目航飞作业时,小型激光雷达较大型航摄设备可提高效率50%以上。结合轻小型激光雷达在铁路勘测项目初测、定测和既有线测绘等工作中的应用试验,总结不同测绘工作的技术流程和精度控制方案,其激光点云精度可以达到5 cm,满足新建铁路项目大比例成图、断面测量、工点地形测绘,既有铁路平面测绘、横断面测量等要求(但不能满足既有线中平测量2 cm的精度要求),可以减少上线测量工作量70%以上。研究证明,轻小型激光雷达技术适合短小铁路项目航飞、小范围补飞及既有线测绘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提出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解决既有线里程丈量和中线测量的具体思路和作业方案。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利用POS辅助数码航空相机获取高分辨率航空影像,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既有线测绘开展实验和精度验证,并对造成工程精度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OS辅助数码航空摄影测量能够满足既有线工程的里程丈量和中线测量要求,为既有线测绘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既有线复测主要采用上线作业方式,利用水准测量或GNSS-RTK技术进行中平和平面测绘,效率较低且存在安全隐患。针对集宁至通辽铁路(集通线)复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的铁路既有线测量方法,通过低航高的激光雷达获取高密度既有线点云,经轨迹解算、航带平差、坐标转换后,再采用特殊地面控制标靶对其进行点云精度改化,最终获取了既有线三维中线坐标。为验证精度,选取10 km的既有线点云数据与实测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获取的三维中线坐标的平面、高程精度分别达到3 cm和3.4 cm,可以满足一般既有线复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摄影系统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结合摄影测量技术、CAD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制图与建库数据一体化生产与管理软件平台,实现作业任务智能分配、环节实时监控、质量严格控制和数据统一管理。实际应用表明,图库一体化摄影测量系统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精简了业务流程,是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和更新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铁路施工安全防护设备功能单一、人工依赖度高、整体可靠性低、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轨道车行车安全风险较大的现状,按照“车对地、地对车、人车交互、双向预警”的思路,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了铁路施工安全综合防护系统,有效降低了施工作业劳动安全风险、提高了防护工作效率,简化了防护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9.
铁路客运快速化、货运重载化的发展,不仅要求有优良的线路设备和相关设施,而且对一些设施的位置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线路的几何状态已成为制约运能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解决传统既有线测量中的安全性差、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将现代测绘技术用于既有线路测量,历经近十年的生产实践,不断补充完善内容、改进测量方法,在既有线控制测量、线路中线平面拟合、调线关键点测量、虚拟现实铁路制作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现实成果,逐渐形成一整套现代化既有线测量方法,能够为铁路既有线的运营管理、维修养护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整合行车调度系统信息、联锁信息、驼峰自动化系统和调机综合安全监控系统信息,结合先进的车号识别和计轴技术进行作业计划执行的跟踪,实现自动采集作业时间,反馈作业实绩,使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中管控一体化达到无缝链接,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