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解决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大的问题,以地毯总成和顶衬总成为例,采用10 L袋子法、2 000 L袋子法分别在试验室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抽排风烘烤工艺降低汽车软内饰零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改善气味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试对象、测试设备、抽排风后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样品的VOC测试分析过程,并对样品是否经过抽排风烘烤处理的VOC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抽排风烘烤工艺能够明显降低汽车地毯和顶衬的VOC含量、改善气味性,有效解决了汽车软内饰零件VOC含量高、气味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采样袋法测试汽车内饰零部件VOC的测试步骤,并总结该方法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确保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对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散发浓度和主观气味性的影响,并通过测试贡献率较大的内饰零部件、分总成材料的VOC含量,对整车空气质量做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整车VOC挥发物主要以二甲苯、乙苯、甲醛为主;65℃相比25℃主观气味性高出1级,各项挥发物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最大;汽车内饰零部件对整车VOC和气味性贡献率较大的零部件为座椅总成、前围内隔热垫、顶棚总成和行李箱总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需要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这项检测工作主要包括采样和样品分析两个步骤。目前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有5种,即采样袋法、检测舱法、顶空法、热解析法和甲醛挥发法。主要介绍了这5种采样方法的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应用范围、特点和使用成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汽车内饰顶棚产品中醛类物质含量易超标问题,采用“一步湿法”工艺,将乙烯脲添加到汽车内饰顶棚样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测试了乙烯脲添加量对样品甲醛、乙醛含量的影响,并研究分析了添加乙烯脲的样品中醛类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通过向顶棚样品中添加乙烯脲,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醛含量,添加过程操作简便,处理后的产品,醛含量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国标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将整车VOC控制目标分解到内饰各个零部件。目前各主机厂常用的汽车内饰零部件VOC检测方法有德系车企的气候箱法和日系车企的采样袋法两大类,针对检测原理、检测对象、采样过程对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EPP材料的综合特性,并对比了汽车内饰常用的几种泡沫材料的散发性能,结果表明,EPP材料的气味性和VOC散发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泡沫材料;综述了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部件中的应用,EPP材料以比重轻、低气味、低散发、可100%回收利用、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内饰件中;最后对EPP材料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VOC是常温下易于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甲苯、苯、二甲苯、乙醇类及酮类等各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车内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本文通过TDS-GC-MS方法检测了几种常用汽车内饰用原材料的VOC成分,对查找车内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材料及制品气味及VOC的改善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聚丙烯零件散发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丙烯材料在聚合过程中、改性过程中和注塑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挥发性物质,降低车内VOC、气味和雾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环保原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零部件的后处理,聚丙烯零部件VOC和气味大幅下降,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具备VOC测试能力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和零部件供应商逐渐增多。VOC测试受环境、人员、设备、方法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主机厂需要确认测试机构的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设备、人员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只有按标准实施测试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信。广汽本田2015年起开展了对供应商试验能力认可活动,本文结合VOC测试能力评价的经验,总结了评价方案策划、样品选取与准备、样品运输、报告回收、数据分析环节的技术要点,对VOC测试能力评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评估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性,在综述汽车内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评估指标,以指标测试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指标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满足强标要求,需要逐级控制乘员舱内饰零部件的VOC挥发量。建立了乘用车内饰零部件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采样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乘员舱中几种内饰零部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采样方法正确、可靠、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试验检测过程监督,产品生产、运输、存储环境背景分析,原材料报告抽检,材料拆解测试等四个方面进行溯源,总结提炼出了某新能源车地毯VOC超标溯源及管控方法。通过实际效果验证,整改后的产品VOC结果达到了目标要求。本文不仅对企业在解决产品VOC超标问题方面提供借鉴,而且对企业提高产品VOC管控意识,建立有效的管控方案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海拉在中国投产了其创新型地毯灯。海拉负责该地毯灯的系统开发,从设计、试验到交付。批量生产于2020年年初在海拉长春工厂启动,客户为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海拉,我们采取明确的本地化战略,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该地毯灯的投产对海拉中国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一步实现了车身照明解决方案的本地化,"亚太区内饰、车身照明以及雷达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和增值塑料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博禄在2015国际橡塑展上推出其最新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此次参加国际橡塑展显示了我们是中国聚烯烃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博禄北亚区高级副总裁王裕能表示:"通过对新产能的投资、提升商业运营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国及亚洲市场的挑战,并积极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低VOC内饰解决方案博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关注乘客的健康安全问题,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低VOC汽车内饰解决方案,从材料源头助力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帮助推动中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汽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选材时应选择质量轻、强度大、成本低、环保性好的材料。汽车内饰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地毯、安全带、安全气囊、转向盘以及车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等(如图1所示)。由于汽车内饰零部件在汽车中所占份额较大,在选材时应选择质量轻、强度大、成本低、环保性好的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汽车行业常用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差。主要针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VOC测试方法中的预处理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整车测试采用6 h作为预处理时间,VOC释放较难达到平衡,测试结果存在差异。说明整车VOC含量的测试采用6 h作为预处理时间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一致性,试验中应延长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汽车内饰聚丙烯材料的表面发粘现象。通过试验室加速测试及亚利桑那户外曝晒对比试验,看出TS-BD-002试验方法对样品发粘现象的模拟比SAE J2412试验方法更接近亚利桑那户外曝晒的结果;同时,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耐划痕助剂和不同种类的光稳定剂对样品发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大众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除汽车安全属性之外,汽车车内VOC释放水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目前行业有多种VOC检测方法,文章对四个车型的不同采样位置进行分析,得到了采样位置对车内VOC测试结果的影响。由测试结果可得,第一种与第二种采样方法测试得到的结果偏差较小,第三种与第四种与国标方法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对车内VOC的管控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车内VOC法规的状况,并将国内外VOC相关法规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整车、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级别的车内VOC检测方法,通过对国外相关VOC法规及检测标准的介绍,为我国车内VOC法规及测试标准提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