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单机吊放声纳巡逻搜索线长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使用吊放声纳建立巡逻搜索线作战机理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单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时的巡逻线长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当探测点间距为吊放声纳有效探测距离的1.3倍时单机巡逻线长度达到最大值的重要结论,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巡逻反潜时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舰—机协同搜潜必要性的分析,分别提出基于吊放声纳与舰壳声纳、吊放声纳与拖曳线列阵声纳相融合的舰机协同对潜搜索方法,并对舰—机协同声纳的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水面舰艇舰机协同训练,提高舰—机协同反潜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吊放声纳探测和潜艇规避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战中,潜艇经常受到反潜敌直升机的威胁。本文在分析探讨直升机吊放声纳的对潜搜索行动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潜艇规避其跟踪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借助计算机可以迅速求得潜艇的最优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4.
拖曳声纳搜潜使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面舰船拖曳线列阵声纳在对潜远程警戒与搜索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拖曳声纳物理结构的特殊性,其对水面舰艇的机动性也有一定的限制。据此,讨论了使用拖曳声纳的三种可行搜索方式,给出了各自使用的限制条件,并根据具体的海洋环境,计算了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模型,分析了舰艇间距及敌我舰艇航速大小等因素对搜索效能的影响,提出编队使用舰壳声纳对潜搜索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声纳系统性能参数的层次性,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AHP和灰色评估法的声纳搜索效能评估模型,论述了该模型应用的基本步骤。并以某型声纳系统为例,论证了评估模型在声纳搜索效能分析中的可行性,为声纳装备效能评枯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肖军  王旭升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121-123
针对舰船摇摆下,探雷声纳工作参数难以确定的特点,建立了舰船摇摆模型和探雷声纳多波束照射海底模型,定义了探雷声纳有效搜索面积,给出了舰船摇摆下探雷声纳工作参数的最优化设置建议,该方法简便有效,为探雷声纳的作战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索区远界边界条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召搜索区模型进行详尽分析,推导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和声呐浮标搜索时应召搜索区远界的边界条件模型,并给出具体算例。对应召搜索区远界边界条件的战术应用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战术结论,为指导反潜直升机应召反潜作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华春  张会  王鹏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8):127-128,140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建立了直升机吊放声纳螺旋线形搜潜概率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进行验证;利用概率模型由解析的方法求得最优的相邻吊放点间隔,并且拟合得到吊声的战术作用距离与最优相邻吊放点间隔系数的关系式,为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进行螺旋线形搜潜的战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舰船科学技术》2014,(2):137-142
使用舰载直升机进行伴随护航反潜是保证水面舰艇编队对潜防御安全的重要方法。针对编队前方反潜护航的实际需要和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呐搜索的特点,提出平行跳跃搜索法这一新的作战使用方法,建立同步模型,提出提高搜索效能的基本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平行跳跃搜索方法的搜索效能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平行跳跃搜索法的具体作战使用方法进行优化,为直升机采用前置法进行伴随护航反潜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编队搜潜方法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战术计算,建立了编队搜潜能力数学模型,计算了各搜索机动要素,分析了最合理的搜索队形和兵力配置,为新型护卫舰编队对潜搜索兵力需求、机动方案和组织实施等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深入研究编队对潜搜索作战使用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搜索力最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出马尔可夫搜索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有效的目标搜索方法,达到了优化搜索过程,提高搜索效率。应用最优搜索理论,导出了待搜目标服从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时搜索力的最优配置预测分析,给出搜索力分配的新数学模型及数学规划解析。上述理论和方法为搜索力如何实施最优化搜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反潜直升机应召搜索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应召反潜的特点和确定应召搜索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敌潜艇位置的初始分布和应召搜索区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应召搜索区范围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应召搜索区模型,并根据想定条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4.
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使用声纳浮标搜索时,水声环境对搜索效能影响很大,通过布设特种浮标可以测得当面海区水声环境,确定浮标工作深度和作用距离。分析了舰载直升机布设特种浮标的方法和布设模型,针对布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为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时使用特种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面舰艇对潜搜索的基本特点,选取单位时间内水面舰艇编队能有效搜索的海域面积作为对潜搜索效能指标[1],建立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模型和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在水面舰艇搜潜作战时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舰载舰壳声呐搜潜原理及舰艇协同应召螺旋搜潜战术,建立了在潜艇初始位置已知、航向及航速未知的条件下,多舰利用舰壳声呐对潜艇目标搜索的数学模型,基于已建搜索模型及假定的潜艇运动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分析了相同条件、不同潜艇运动模型下,潜艇初始航向角、潜艇初始航向角选定后航向变化次数、航段搜索时间、航段最佳搜索时间等因素对搜潜概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目标运动态势对搜索概率均具有较大影响,在对潜艇进行搜索时,只有根据对潜艇目标运动态势的感知程度合理选择搜索模式,才能提高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高桩+板桩复合式结构进行内力分析,通过采用SAP2000和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出每种模型下高桩和板桩结构的弯矩、轴力、剪力和位移等计算结果,并对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采用SAP2000的分析模型因高估了土体对板桩结构的支撑作用,其内力计算结果偏小;仅采用PLAXIS2D的分析模型因忽略了高桩结构的变形,其内力计算结果偏大;而采用这两种软件迭代计算的分析模型与PLAXIS 3D模型的计算结果接近,说明该计算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限元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船舶轴系设计和安装精度,建立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模型,对应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轴系校中计算所涉及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从数理的角度对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实例验证,此有限元计算模型有效性、准确。  相似文献   

19.
以一台300MW大型汽轮发电机为例,分别按照"场"、"路"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了其相关参数,并讨论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及意义.最后,通过对"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进行扰动仿真,证明了按照"场"方法计算得出的参数更适用于电力系统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20.
潜艇走出水面舰艇搜索带方案分析和优化是潜艇战术行动方案分析和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建立了潜艇走出搜索带条件分析数学模型,对安全走出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走出条件的通用表达式和最小走出速度计算公式,结合作战使用提出了3种走出方案优化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最优化方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