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爆破荷载下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对爆破荷载下相邻隧道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中,岩土本构模型为理想弹塑性模型,瑞雷阻尼的阻尼比取0.05,采用粘滞边界条件模拟动力计算边界条件。分析重点是后行洞爆破,对中夹岩振速的影响和对先行洞衬砌应力及振速的影响。结果显示,先行洞对后行洞爆破有放大作用,随着净距的增大,其放大作用呈衰减趋势。当两隧道净距越小,中夹岩振速越大,当隧道净距变小时,离爆源较近处中夹岩振速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黄衢南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元的基本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时相邻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Ⅳ、Ⅴ级围岩条件下考虑爆破因素时隧道的合理净距.分析的重点是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时先行洞产生的塑性变形的范围大小,当塑性区贯通时则认为所选用的净距不合理,或应采取措施.为小净距隧道净距优化及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模拟某超小净距隧道在V级围岩条件下的施工过程,针对主洞拱顶处、中夹岩处围岩变形值及支护内力值对拉锚杆内力值随开挖过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中夹岩的设计思路及施工中的监测重点。此外,利用承载拱理论推导出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及二次衬砌的受力模型。共成果可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志军  刘广志  于京波  陈桥 《隧道建设》2022,42(6):1044-1052
以某高原铁路隧道左右线进口2台开敞式TBM预备洞为例,针对钻爆法施工中所遇到的富水浅埋、软硬不均且频变的Ⅵ、Ⅴ、Ⅳ级围岩地层,以“岩变我变,主动应对,减震防坍”为原则,分别采取变换台阶高度动态光面爆破关键技术、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松动爆破技术、爆破先掏槽与液压破碎锤后扩修边技术、悬臂掘进机(铣挖机)开挖上台阶与下台阶松动爆破技术、液压破碎锤开挖上台阶与反装松土器扩修边及拱脚弱爆破等开挖与爆破关键技术。采取了开挖与爆破关键技术后,施工安全、快速,顺利完成了预备洞施工。  相似文献   

5.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盘兴高速公路司家寨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净距下的小净距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其拱顶沉降、拱底竖向位移、中夹岩竖向位移及剪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探讨Ⅴ级围岩下的隧道合理净距以及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净距较小时隧道左右洞开挖的应力叠加效应明显,随着净距的减小,计算的各数值明显增大,围岩特别是中夹岩极有可能发生屈服破坏甚至失稳;小净距隧道选择净矩D为10 m较为合适。隧道的最大变形出现在拱顶、拱底靠近中夹岩柱方向约20°左右位置,而中夹岩的最大变形主要出现在中岩体靠近开挖断面位置且处于上下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弱节理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及围岩的稳定性,以大荒沟小净距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确定了弱节理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应变软化模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得到0.9B~1.7B净距条件下隧道中夹岩柱塑性区分布,分析了中夹岩柱的稳定性,确定了弱节理小净距隧道的最小合理净距。通过理论方法计算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进行支护结构设计。通过FLAC~(3D)软件分别对支护条件下小净距隧道采用二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围岩拱顶位移及水平位移的分布特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优化隧道开挖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净距条件下中夹岩柱塑性区分布情况,能够确定隧道最小合理净距;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挖工况条件下围岩的变形规律,确定了环形开挖法为理想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监测分析可知,选择1.5B净距及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较为合理,锚喷支护与中夹岩柱长锚杆共同作用,能对约束小净距隧道双洞开挖后中夹岩柱松动圈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洲湾2#公路隧道上跨铁路隧道,并在洞口段上下呈小净距交叠,最小净距约4.5 m,且2#公路隧道先于铁路隧道施工。为最大程度降低2隧道施工时的相互影响,通过加强交叉段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参数、在2#公路隧道内预留扩大断面和增加变形缝、铁路隧道采用洞内管棚及控制爆破的设计施工方法,同时加强施工监测等工程措施,并用FLAC 3D数值计算方法对公铁隧道交叉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处理措施后,2#公路隧道的沉降能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控制爆破最大限度减小双洞相互影响。铁路隧道施工时采用实时监测,现场建立公、铁双方施工联动沟通机制及时互通信息,可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志和 《隧道建设》2010,(Z1):376-382
隧道浅埋段下穿城镇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居民生活、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震动是施工关键。现结合某浅埋隧道下穿城镇段减震控制爆破的成功应用及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采取小导洞爆破超前+扩挖层预留光爆层分区爆破的施工方法及组织,并通过爆破震动监测对施工中的控制爆破方案及减震爆破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铁刚 《隧道建设》2012,(Z1):113-116
白果湾隧道下穿既有达成线和达成二线,全隧浅埋,洞身最大埋深34 m,最小埋深2.5 m(隧道开挖拱顶距既有铁路路基水沟底高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采用D便梁加固既有线路、洞内超前大管棚支护、微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控制爆破开挖、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案,既确保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又保证了下穿段隧道施工安全,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合肥怀宁路下穿天鹅湖隧道工程垂直上跨地铁3号线,上跨区间地铁隧道覆土埋深约17.4m,与本项目隧道底板竖向最小净距约7.5m,属于临近深基坑工程。主要通过对"门式"框架基坑支护体系和预留核心土开挖施工方法的优化,解决了施工期间地铁隧道上浮问题,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东波  李红军 《隧道建设》2012,32(5):705-708
象山隧道的混凝土挡水墙和抗剪斜墙与隧道衬砌连成整体,厚度分别为7 m和5 m。为了拆除挡水墙和抗剪斜墙并保证衬砌安全,采用了预留保护层、预钻减震孔、非爆开挖超前导洞、严格控制单段爆破用药量、合理设计爆破参数等技术措施,成功拆除了挡水墙和抗剪斜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一般是指隧道左右洞中间岩层厚度相对较小的一种隧道。由于小净距隧道出现时间不长,施工难度较大,可借鉴施工经验不多,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通过小净距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对爆破振动控制、量测及中夹岩加固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为同类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相应技术支撑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全断面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道海 《隧道建设》2007,27(3):88-91
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1#隧道全长10081m,为考虑施工进度及远期运营需要,在中间左侧设置一横洞,横洞长888m。结合施工实际,介绍通过横洞进入正洞后两个工作面施工的设备配套与快速施工技术,包括爆破、开挖、装碴、运输、初次支护、二次衬砌等,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快速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厦门芦澳路与海沧疏港通道交叉处拟建一座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隧道分岔处由单洞5车道大跨段直接过渡至主洞3车道匝道2车道的小净距段,不设置连拱段,最大开挖跨度30. 46 m,最大开挖面积450. 41 m2。分岔隧道由大跨段直接过渡到小净距段,交界处中夹岩柱最小厚度仅为1. 2 m,中夹岩柱的稳定性是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背景,首先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岩石力学指标,并基于Hoek-Brown估算方法得到岩体参数,进一步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支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岗岩试样属于弹脆性岩石,其弹性模量与围压呈正相关;②由于围岩强度较高,预应力对拉锚杆相比较于普通锚杆可以缓解中夹岩柱的应力集中,施工中建议采用低预应力对拉锚杆;③主洞隧道初期支护的左、右拱脚的安全系数最小,说明左右拱脚应力集中较为明显,施工时应加强左右拱脚处支护;④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与围压关系较大,施工时建议采取主动支护的手段,及时地对隧道以及中夹岩柱进行封闭支护,使得围岩尽快的处于3向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佳县隧道为浅埋隧道且穿越佳县县城的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减震预裂爆破钻爆法施工技术,介绍了洞身开挖方法、分段爆破设计、减震爆破设计以及施工控制要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19.
李军 《中外公路》2020,(2):174-179
依托某实际工程,采用Abaqus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净距和坡度对软弱围岩偏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围岩塑性区发展规律的影响,并研究中空注浆锚杆长度变化对中夹岩及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合理加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和净距的变化,中夹岩柱塑性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塑性区中心贯通、塑性区边缘贯通和塑性区分离3种类型;塑性区中心贯通产生的围岩塑性变形要比塑性区边缘贯通和塑性区分离的围岩塑性变形严重得多;当净距小于10 m时,中夹岩柱处于塑性区贯通破坏状态,需要对中夹岩柱进行加固;基于锚杆长度变化对锚杆轴力及隧道位移的影响,锚杆长度取4 m较为合理,对于偏压小净距隧道,浅埋洞可以采用规范规定的同等级别下支护参数的较小值,深埋洞可以采用规范规定的同等级别下支护参数的较大值。  相似文献   

20.
厦门芦澳路与海沧疏港通道交叉处拟建一座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隧道分岔处由单洞5车道大跨段直接过渡至主洞3车道及匝道2车道的"3+2"小净距段,采取直接过渡的方式不设置连拱段,最大开挖跨度达到30.46m,最大开挖面积达450.41m~2。分岔隧道由大跨段直接过渡到小净距段决定了施工过程中非常复杂的工序转化,施工力学机制难以把控,分岔隧道围岩应力受隧道净距和断面形式的影响,分岔隧道的施工与支护结构设计面临诸多难题。通过三轴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大跨段与小净距段交界处以及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现场取得的花岗岩试样属于弹脆性岩石,岩石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时岩石强度和稳定性远大于双向受力状态,花岗岩试样弹性模量与围压呈正相关,结合Hoek-Brown强度准则以及Mohr-Coulomb强度准则对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现场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2)分岔隧道大跨段过渡至小净距段施工时,应及时对大跨段与小净距段交界面处围岩进行封闭,建议采用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和工字钢支护,保证围岩尽快处于三向受力状态。3)小净距段隧道开挖对大跨段末端断面位移的影响主要是竖直方向,同时也会引起大跨段隧道末端初期支护不同程度的内力变化,其中左右拱脚处内力变化最为剧烈。主洞隧道施工对大跨段隧道内力和位移影响范围为掌子面后16m,匝道则为掌子面后12m。4)小净距段施工时,主洞和匝道隧道最佳纵向开挖间距为16m;当主匝隧道净距大于6m时,可作为独立单洞进行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