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28日,俄罗斯泽列诺多利斯克设计局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沙拉波夫向外界正式透露,该设计局设计的“猎豹”-3.9级轻型护卫舰将成为越南海军的主力舰艇。根据俄国防出口公司同越南海军不久前签署的合同,俄罗斯将在2010年前向越南海军交付两艘造价高达3.5亿美元的“猎豹”-3.9级护卫舰。沙拉波夫还表示,目前这两艘护卫舰正在泽列诺多利斯克造船厂加紧建造。此外,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皇家海军的现役舰艇中,有一支数量众多的水面舰艇作战力量,那就是多达22艘的护卫舰队,而其主力当数23型“公爵”级护卫舰。虽然23型护卫舰有3艘在2005年年底退出现役,但仍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数量最多、作用最重要的水面舰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多国血统的“德里”级导弹驱逐舰 进入80年代后,考虑到未来海上作战范围的扩大和作战任务的多样化、复杂化,印度海军对新一代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当时装备的国产“尼尔吉尔”级护卫舰、英制“利安德”型护卫舰在性能上已无法再胜任80年代中、后期的海上作战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意大利海军总司令朱塞佩.迪.乔吉上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大利计划发展新一代水面舰艇,既能够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也能够在受灾地区承担医疗救助任务,从而适合军民两用。随着意大利国防预算大幅削减,未来10年意海军约有30艘各型舰艇退役,包括"西北风"级护卫舰、"大胆"级驱逐舰  相似文献   

5.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海军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海上作战力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一批新型水面舰艇的陆续下水服役,中国海军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快了向远洋迈进的步伐。从总体上看,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无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前,中国海军大吨位水面舰艇的数量较少,而且从各方面情况看,今后大吨位水面舰艇的建造数量仍然有限,至少在近期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为保证海军整体作战能力,建造吨位小、作战能力稍弱、建造费用较低的护卫舰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设计建造导弹护卫舰至今,已建成40多艘各型护卫舰,占海军水面舰艇主力的60%以上。其中数量最多、性能最先进的就是在90年代初期建造服役的江卫级护卫舰,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能力的最高水平,对我国未来新型护卫舰的发展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是水面舰艇反潜兵力作战运用的基本战术指标。给出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能力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型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的对潜搜索能力,分析了在指定海域对潜搜索的兵力需求量和搜索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对潜搜索所需时间长、兵力多、效率较低,指出改进声呐性能,增大声呐有效工作距离是提高水面舰艇对潜搜索能力优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起龙襄     
自建国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从无到有,从几十吨、上百吨的小艇发展到数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道路。在所有水面舰艇中,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绝对主力,代表了国内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和海军需求。回顾历代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海军的发展变化,判断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对海攻击 长久以来,出于近岸防御的战略需求,中国海军的各型水面作战舰艇都以具备较强的对海攻击能力作为主要技战术要求,无论是小吨位的火炮护卫艇,还是1000多吨的火炮护卫舰,乃至后来建造的以反舰导弹为主要对海攻击武器的“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都将对海攻击能力放到了最优先的地位,护卫舰上都装备了数量可观的大、中口径舰炮。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舰舰导弹的性能不断完善,作用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取代大、中口径舰炮而成为世界海军舰艇的新一代对海打击武器。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3月25日,英国BAE系统公司水面舰艇部从英国国防部获得了一项价值1.27亿英镑(1.89亿美元)的合同,进行"未来水面作战舰艇"(FSC)1型舰(C1)——26型护卫舰的预研工作,这也意味着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全球舰队"计划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加入现役,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开始具备防空能力。2002年,外媒不断传出中国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下水的消息,并且刊登了舰艇上安装中程防空导弹和“宙斯盾”的局部图片,由此引发了对迅速提高中的中国舰队防空能力的极大关注。与世界各国海军一样,中国海军每种舰艇都有与作战思想相配套的系统,由于近年来新军事思想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围绕中国海军舰队防空作战的系统配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发生了极大变化,曾经称霸大洋3个多世纪的战列舰被舰空母舰所取代,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导弹武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样式,对各型水面舰艇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尤应指出的是,二战中处于从属地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一艘排水量不到万吨的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现代雷达电子设备以及防空、反舰、反潜等新式导弹武器后,综合作战能力就要比二战中拥有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排水量达数万吨的战列舰高出数倍,即使一些只有几千吨的护卫舰也具备了挑战大型舰艇的能力。同时,由于具备了多用途性,一艘驱逐舰或护卫舰可以同时担负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不仅减少了舰队对各型不同功能舰只的保有量,提高海上编队的作战灵活性和机动性,还大幅减少了装备使用、维护的费用。由于驱护舰有良好的性价比,因此战后不仅中、小国家将发展多用途驱护舰作为首选,就是像美、苏那样的海军超强也同样发展了众多驱护舰作为大型舰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军目前水面舰艇的主力是8艘成功级、6艘康定级和8艘诺克斯级护卫舰,这三型护卫舰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光华”计划中的一部分。“光华”计划是台湾海军最大的舰艇建造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建造第二代水面舰艇,以取代服役多年的老旧的“阳”字号驱逐舰和“山”字号护卫舰。成功级和康定级分别称为“光华一号”和“光华二号”计划,属于全新建造的舰艇。但这些新舰的建造速度却无法赶上旧舰的退役速度,从而造成了台海军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所下降。作为“光华”计划的补充,并加快二代舰的换代速度,台湾海军以租借的方式从美国购入了8艘诺克斯级(台湾海军称为济阳级)护卫舰,作为台湾海军的补充。诺克斯级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造的一型远洋反潜护卫舰,80年代中期逐步退出现役。台湾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四面环海,其所有进出口贸易基本上都要通过海运来实现,所以保卫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就成了台湾海军重要的任务之一,而潜艇作为有效的破交兵器自然也成为台湾海军主要的作战对象。因  相似文献   

15.
苏联在冷战期间研制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武器装备,其中不乏武器库中的“精品”、“孤品”,并且还有很多“世界第一”的极品。像海军中就有吨位最大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等。而本文介绍的海狮级导弹护卫舰同样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水面舰艇,即世界上第一种采用表面效应船型的作战舰艇。其独特的设计不仅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同时也影响到这种新式船型在随后世界军用作战舰艇上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序列中,有一级护卫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进入新世纪后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役——这就是被称为“江湖”级的中国第一代导弹护卫舰。受到研制年代及当时国内护卫舰技术水平的限制,江湖级护卫舰在整体技术水平上并不突出,除了装备有反舰导弹外,在某些性能上只相当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在第二代护卫舰已成为海军的中坚力量、第三代护卫舰也初露锋芒的新时期,江湖级护卫舰已越发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海上作战的要求,其最终被新型护卫舰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不应忘记江湖级护卫舰对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本文将对该级舰各种型号的发展、改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投入都不会违背经济学原理,必定是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效率。海军的投入是庞大的军事开支,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更为重要。中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效能的作战体系,其中水面舰艇是发展的重点。中国早期的海军舰艇发展计划立足于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海军装备技术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战略战术体系就将出现革命性的飞跃。然而,其中不免有些悲哀,那些我们几十年来所熟悉的舰艇,很可能会承载着“少年“时期的风华和年轻时代的强悍而最终成为历史的记忆。“江湖“级系列护卫舰就是首当其冲的代表。从1975年至90年代初,中国海军总共建造了“江湖“级系列护卫舰30余艘,这是中国海军最庞大的水面舰艇型号序列。这型护卫舰首舰510号于1975年12月28日正式服役,至今已发展了三种改型。然而,022近海快速攻击艇以及更大的“江凯“系列新型护卫舰的服役,却使“江湖“级系列护卫舰大部分面临着淘汰和更新。  相似文献   

18.
在70年代“旅大”级驱逐舰服役之前,中国海军只有4艘“自豪”级和2艘二次大战时期的日本驱逐舰,这就是一个大国海军所有的重型水面舰艇力量。60年代初期,中国在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6610型火炮护卫舰,该级舰也称为“江南”级护卫舰。这是中国首次尝试自行设计大型作战舰只,目的是为替代越来越不堪使用的老式水面战舭做准备。中国当时奉行的外交政策使其没有任何办法从国外获得装备以更新破败不堪的海军舰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影响水面舰艇反导作战通道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水面舰艇反导作战通道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面舰艇反导作战通道性能云模型,为水面舰艇反导作战通道性能评估提供了定量算法.水面舰艇反导作战效能的定量评估,对提高水面舰艇反导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兵力的潜在能力和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军目前水面舰艇的主力是8艘成功级、6艘康定级和8艘诺克斯级护卫舰,这三型护卫舰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光华”计划中的一部分.“光华”计划是台湾海军最大的舰艇建造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建造第二代水面舰艇,以取代服役多年的老旧的“阳”字号驱逐舰和“山”字号护卫舰.成功级和康定级分别称为“光华一号”和“光华二号”计划,属于全新建造的舰艇.但这些新舰的建造速度却无法赶上旧舰的退役速度,从而造成了台海军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所下降.作为“光华”计划的补充,并加快二代舰的换代速度,台湾海军以租借的方式从美国购入了8艘诺克斯级(台湾海军称为济阳级)护卫舰,作为台湾海军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