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一条城市主干路穿既有及规划铁路立交方案的设计分析,对道路与铁路交叉的节点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对上跨和下穿两种交叉方式进行对比,探讨如何根据现况地形、地质、道路用地及现场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节点方案,确保设计合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与已建浦东铁路交叉为例,从安全性、经济性、道路铁路协调性、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交叉方案进行研究,共提出3个交叉跨越方案,比选论证结果表明,两港大道下穿浦东铁路后上跨G228国道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不可避免产生交叉.以闵北东路与沪昆铁路交叉节点为例,介绍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方案,综合考虑道路交通服务功能、工程造价、运营管理及施工难度等方面因素,提出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铁建设的加速发展,位于城区段的高铁线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关系问题日趋突出,在道路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交叉关系,以保障高铁运营及结构安全。以合肥市繁华大道与玉兰大道及合安高铁肥西联络线交叉工程为例,提出了两种节点分离式立交设计方案,从方案可行性分析着手,结合对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景观效果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杭州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段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以及铁路加固设计,对超浅埋大跨近距双洞城市隧道穿越铁路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及铁路加固设计进行了探讨,对今后超浅埋大跨近距双洞城市道路隧道穿越铁路采用暗挖法施工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若立 《交通科技》2015,(2):146-149
沪通铁路昆山段位于太仓南至安亭区段,该段线路与既有公路、铁路交叉节点较多,为保障沪通铁路施工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以及满足地方政府要求,有必要对该段线路建设方案及主要节点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主要节点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和研究,确定沪通铁路昆山段建设方案为上跨天福路后采用700m半径下穿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上行线采用1-64m下承式钢桁梁上跨京沪铁路,尔后与京沪铁路并行同孔下穿G1501高速公路引入京沪铁路安亭站。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道路工程快速建设,诸多城市道路项目在设计阶段未考虑部分建筑物的重要性,设计方案研究不够细致,造成项目实施困难或进度极为缓慢。首先介绍了临夏市环城北路的工程概况、建设条件及万寿观、古河州酒厂的相关情况;然后结合项目特点,针对该段提出了高架方案、明挖通道方案、暗挖隧道方案、平面交叉方案四种方案,从工程建设难度、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后期管理、工程费用、对万寿观和古河州酒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四种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推荐采用了高架方案;推荐方案经施工图审查后正在实施,为类似城市道路穿越重要建筑物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某城市高架跨铁路立交桥工程为实例,需对既有高架悬臂板进行切割。为保证复杂条件下上跨铁路营业线的施工安全,以及减小对既有道路的影响,采取设置切割防护平台的方案,详细介绍了防护平台的安装制作与拆除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可对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普路采用大件公路标准后,与成雅高速公路形成交叉工程。对下穿和上跨各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施工方案、对成雅高速的运营影响等比选,并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铁路位于湖南西部,衔接黔张常铁路、怀邵衡铁路、沪昆客专。张吉怀铁路在凤凰县境内设站后,随即与杭瑞高速公路交叉并跨越沱江,文中从地质条件、工程投资、工程风险等方面对上跨和下穿杭瑞高速公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并且重点考虑2个方案对长期运营的影响,折算动车组走行费用纳入比较,综合分析后推荐纵断面坡度条件更优的下穿杭瑞高速公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原芜湖中山桥为跨度63 m的下承式混凝土系杆拱桥,由于航道升级,需进行改建。该改建工程面临与城市道路衔接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北侧布置环形道路的桥梁方案、全隧道方案、中二街布置T形交叉桥梁方案,对3种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T形交叉桥梁的总体方案。该方案主桥采用带副弦的梁拱组合钢结构,跨径布置为(28+90+28)m,主梁采用梁高低矮的双边箱结构,系梁梁高0.9 m,引桥中二街交叉口采用T形平面钢板梁结构,梁高0.8 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岸上组拼、水中浮运的方案施工,引桥上部结构采用分段预制、逐段吊装的方案施工。中山桥改建工程建设速度快,对航道、城市环境的影响小,改建后的中山桥已成为芜湖中心城区新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3.
新建安庆至九江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采用两线350km/h高铁及两线客货共线Ⅰ级标准,主航道桥主跨为672m。四线铁路桥常见桥型有悬索桥和斜拉桥,鳊鱼洲属于行洪区,不宜设置体量较大的锚碇,因此不采用悬索桥方案。对斜拉桥方案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梁以桁式主梁居多;该桥为单建铁路,边跨在陆地及洲上,如采用钢桁梁斜拉桥,经济性较差,而且景观效果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在钢箱混合梁斜拉桥方案中,通过设置跨度较小的混凝土边跨、增加钢箱梁部分恒载、主跨跨中区段设置交叉索等措施,弥补了钢箱梁刚度小的缺点,最终选定(2×50+224+672+174+3×50)m钢箱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市政路网建设不断扩展,造成市政道路和铁路线路交叉越来越多,很多道路需要跨越铁路桥进行建设。对于跨越铁路桥的道路来说,需要设置有效的防护体系来避免影响到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铁路机构要加强对桥梁形式、跨径、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审核,避免影响到铁路的安全运营。本文主要阐述市政道路上跨铁路桥梁防护体系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结合津秦铁路客运专线跨既有铁路113m系杆拱现浇、平转施工实例,介绍了在特殊位置和施工环境条件下,为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降低既有线上施工安全风险所采用的线外现浇、平转就位后落梁的施工方案,实践证实是一种快速、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铁路及公路建设的发展,新建公路与既有铁路交叉情况越来越多,公路与铁路交叉节点往往成为制约公路路线方案的主要控制因素。选择合适的路线方案,使拟建的公路工程不对既有铁路的运营造成影响,尽快得到铁路运营管理部门的批复,加快项目的进展,是与铁路交叉的公路工程建设的重、难点。结合联十一线泉州市泉港界山至南安水头段SJ1合同段下穿福厦铁路段路线方案,分析路线方案布设中既有铁路的控制影响,对公路与铁路交叉的角度、公路路基距离铁路桥梁承台及桥墩距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朔州市恢河大桥上跨铁路立交桥跨铁路部分,原设计由于未充分考虑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造成工程停工。分析了其原因,并介绍了变更设计桥式方案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新建道路与高速公路交叉时往往需要对营运中的高速公路进行局部改造。文章简述甬台温铁路临海站连接线横穿甬台温高速公路时,挖断原高速公路改建分离式立交桥施工,紧临高速公路隧道开挖以及临近结构物施工等各种施工方案,文中对该复杂路段各工序的施工方案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研究,为本路段施工提供了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路快速路跨越跨呼和浩特西站场咽喉区,共需跨越16股道,为选择合理桥型方案,尽量减少对运营铁路和地面道路的影响,分别对顶推连续钢箱梁、转体斜拉桥方案进行比选,并介绍连续钢箱梁结构设计和顶推施工步骤,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桥梁运营及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顶推连续钢箱梁方案经济合理,结构受力满足规范要求,为同类型桥梁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10)
在地下工程设计过程中,两座隧道线路交叉时,如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是目前山区隧道工程常遇到的问题,以某高速公路上跨铁路隧道为实例,用规程规定的方法核算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已建隧道的振动影响大小,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对已建铁路隧道影响较小,新建隧道施工开挖对已建隧道力学性状影响有限。新建公路隧道开挖影响范围明显区域在其一倍洞径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选线和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