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公路路面检测中主要的检测技术,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前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目前国内外交通事件检测技术和检测算法的发展现状,对交通事件检测技术所采用的人工检测技术和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具体介绍,对基于各种检测原理的检测算法进行深入剖析,并阐述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公路工程实验检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问题出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公路工程各部分结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措施方法。结果表明,只要从监督管理体系、检测工作人员以及检测样品质量三方面进行完善,就实现提高公路工程实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强调了桥梁检测的重要性,对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 梳理了隧道病害特点与检测方法, 从表观状态、内部状态、几何形态、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和数据信息化5个方面, 分析了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 探讨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表观状态检测主要有相机摄像和激光扫描技术, 相机摄像系统适用于车载平台, 检测速度达80 km·h-1, 激光扫描系统结构精巧, 检测速度约为5 km·h-1;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是表观病害识别的2种技术, 拓展设计病害特征、提高识别效率、降低非病害因素干扰是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方向, 计算机视觉推广关键在于构建行业级病害样本库; 地质雷达是开展内部状态检测的关键技术, 地耦型雷达速度约为10 km·h-1, 空耦型雷达速度达80 km·h-1, 空耦型雷达检测系统关键在于优化天线结构、信号增强、抑制电气化设施和机械系统振动干扰, 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超声层析成像、激光缺陷检测法等检测技术在探测范围、精度、效率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可构成多技术综合运用策略; 几何形态检测主要有激光扫描、激光摄像、惯性测量技术, 激光扫描测量精度高, 速度约为10 km·h-1, 激光摄像速度达60 km·h-1, 提高激光摄像测量精度关键在于系统标定与振动补偿, 可基于惯性测量深化研究开展仰拱上拱变形检测; 发展和推广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检测数据信息化是与隧道规模相适应、状态精准管理相匹配的保障措施; 检测技术体系建议由“车载式快速综合检测+原位与地面移动精确检测+数据信息化平台”3部分组成, 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空耦型雷达快速检测、复合变形快速精确测量、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病害智能识别及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健 《交通标准化》2013,(20):30-31
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在试验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曲线形站台无法像直线形站台一样使用人工检测的方法进行开车前的安全检测。本文通过基于背景差分算法的视频检测技术,研究了一种高可靠性的曲线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异物检测系统。该系统可获取曲线形站台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内的完整图像,辅助或代替列车司机检测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经试验,本系统检测准确,鲁棒性好,可提高地铁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