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更正说明     
<正>本刊2015年3月刊《珠江水运·水运导刊》(3月下,总第379期)《北江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飞来峡枢纽坝下浅段水沙数值模拟分析》(68页)一文,参考文献内容更正为:"黄文辉,左利钦,陆永军.长江中游分汊型河道二维水沙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学报.2010(0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沿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港口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对主航道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长江南京以下主航道水深从10.0 m提升到12.5 m的航道治理工程即将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有多个分汊河段,主航道选汊不仅将决定南京以下长江深水航道的总体格局,而且给分汊河段的港口运营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基于对福姜沙河段各汊道稳定性分析,给出可能的4大类选汊方案,并采用数模进行效果和影响分析而确认各自对应的可行方案,经包括技术可行性、港口适应性和通航多方面论证,认为福中双航道类方案和"福北单"+"福中单"类方案可作为推荐选汊方案,开展工程方案层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江内河水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多潜在的安全风险。目前,旨在为长江水运安全保驾护航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与示范"正式实施。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和民51453  相似文献   

4.
福姜沙水道在平面上呈现"两级分汊、三汊并存"的格局,地形条件复杂,局部滩槽演变剧烈,是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为论证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了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福姜沙水道整治方案总体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但须关注靖江边滩底沙活动对福北水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1,(6):407-407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2011年11月16~19日,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航道工程组各分项目研究工作大纲评审会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以来,水运业大事不断:海运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运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开放新阶段;《航道法》出台,使我国13万公里航道的建设、养护和保护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竣工验收,5万吨级船舶可畅行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凸显……这五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水运行业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以加快  相似文献   

7.
正4月15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昌门溪至熊家洲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荆江工程是国家内河水运"十二五"期重点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点工程,全长280.5 km,项目总投资44.2亿元,2013年9月14日开工建设,2015年12月投入试运  相似文献   

8.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在左汊采用潜堤的结构形式,减小左汊分流比,改善右汊航道水深条件。本文根据和畅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滩槽变化、河床容积、流场变化、分流分沙变化等方面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工程实施以后,左汊潜堤上游侧主要呈淤积状态,潜堤下游侧呈冲刷状态。右汊分流比大幅提高,河槽大面积刷深,航道维护量非常小。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航道整治目标,工程治理方案合理,航道整治效果显著,可为长江中下游潮汐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从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获悉,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将在2013年年内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通过对长江6个水道进行整治,"十二五"末实现5万t级海轮直达南京港,第五和第六代大型远洋集  相似文献   

10.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必须强化工程测量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动态管理。通过工程实践,探索出一整套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成果,可为相关水运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运》2017,(1):36
<正>近日,从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厦门召开的2016年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上获悉,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承揽的中国海油珠海LNG项目一期工程荣获'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承建了中国海油珠海LNG项目一期工程。2012—2013年,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工程项...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交集团公司多家单位参与设计建设的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的竣工标志着长江干线太仓—南通段12.5 m深水航道进入正式运行,"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国家重点工程圆满收官。竣工后的航道水深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3.
为顺利推进国家重点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需要分析工程的技术难点与建设特点,为工程航道整治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在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及碍航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潮汐分汊河段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保护要求,剖析了工程设计面临的技术难点:潮汐分汊河段水沙运动和滩槽演变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航道整治参数的确定、通航汊道选择及洲滩控制工程布置、利益相关方相互制约,以及新型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的研发等;分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工程里程长、施工点多面广、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带来的管理难度大,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突出,水下恶劣条件下施工精度控制与质量检测难度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成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提供指导,可作为类似工程前期论证、立项管理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5月20日,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由中交集团所属一航局、二航局、三航局、天航局、上航局、一航院、二航院等多家单位参建的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根据测算,工程实施后平均每年可直接为沿江地区实体经济企业节约水运物流成本15. 5亿元。长江南京以下12. 5 m米深水航道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两项关键工程——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的实施整治摆上了交通部及所属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的工作日程。1月28~29日,由交通部规划司主持,60多位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的水运规划、水利建设、航道管理和港口海事,以及环保等部门的主管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对遏制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河势不利变化及改善航运条件的工程方案进行“诊断”,审定了治理工程方案。由此,一个关系到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发展,关系到南北港分汊口周边重要产业带码头水深相对稳定,乃至关系到整个长江航运发展和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工程将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郑春发 《中国水运》2007,5(7):48-49
"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是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南京发展的重大战略,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是南京水运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南京水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二五"的重点工程,深水航道通达南京完善工程将于2015年建成。长江引航中心对11.5米吃水海船进出南京燕子矶以下各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为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积极准备相应的引航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8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河航道设施智能化监测预警与信息服务"之课题五"内河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及示范"中期成果专家咨询会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航道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2日,经过一年5个月的试运行后,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潮,5万吨级散货船、油船乘潮双向通航以及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减载乘潮通航的要求。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建设范围为长江干线南京至太仓河段,河段全长约280公里,工程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自下而上、先通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南京水道梅子洲汊道左汊中段,计划2017年3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11月30日完工。文章中介绍了主桥水上施工方案,对工程河段通航条件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桥梁施工对航道条件与船舶航行的影响,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等合理确定了工程水域航道布置调整方案,科学配布了主桥水上施工期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