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灯控交叉口是交通流中的节点,对非灯控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导向性意义。文章针对交叉口管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通安全状况评价原则和主要方法,阐述了非灯控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沈阳市刘家窑十字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提出了具体的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以提高非灯控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冲突和事故频繁发生的地点。文章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了平面交叉口的安全影响因素,提出引入事故率和冲突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了灰色理论评价方法,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是自行车骑行路径的控制节点,是决定骑行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服务品质分为通过交叉口服务品质和交叉口区域待行服务品质两部分,从骑行者意愿和行为层面分析服务品质的影响要素。采集了上海市杨浦区21个典型交叉口67条进口道的设施特征,并对292名骑行者开展服务品质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确定了评价指标的选取、量化分级和权重划分,采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服务品质量化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交叉口机动车流量、机动车专用右转车道设置、交叉口穿越距离以及进口道机非隔离形式是影响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服务品质的关键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进口道宽度、铺面质量和遮荫条件等。最后,应用建立的评价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典型骑行路径进行了服务品质评价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宁市四条主干道上七个交叉口组成的闭合路网为优化对象,通过交叉口交通流量分析,利用R.Kimber饱和流量计算法和F.Webster交叉口信号配时理论,初步拟定车辆延误最小的信号配时方案,然后使用遗传算法优化配时方案,最后利用VISSIM进行交通仿真,验算服务水平指标的变化,验证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评价平交口的慢行交通设施安全状况,从必备性、合理性、完好性三个角度出发,建立平交口慢行交通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枚皋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做了案例分析,评价该交叉口慢行交通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传统交叉口设计方法的缺陷及原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称十字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整体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优势以及具体设计流程,评价以该方法设计所得的交叉口表面平顺,可提高行车舒适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和优化交叉口的运行状态,判断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是否满足通行需求,定义了交叉口可靠度的概念,引入交叉口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参考Webster模型,计算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使用连续型概率分布模型拟合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到达率的随机性,推导出交叉口可靠度与周期时长、车辆到达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仿真验...  相似文献   

8.
港口是现代物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文章提出使用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指标衡量港口,建立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信息熵,以钦州港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模型,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设置综合待行区的信号交叉口评价指标多以体现交通运行状态为主,难以体现交通环保的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根据交叉口综合待行区设置条件和设置原理,在东西主干道上设置了综合待行区,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输出相关数据值,选取了排队长度、平均信号控制延误、平均停车次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专家评分和优序图法对实际交叉口综合待行区设置前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设置综合待行区使得交叉口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考虑环保后的评价结果有所下降.交叉口综合待行区的设置能够为分析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交叉口出现的"机—人"冲突日益明显。本文以合肥市某开发区交叉口改善为例,从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建城区交叉口行人交通安全评价体系模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长春路干线中部的三个交叉口为实例,基于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PTV Vissim、Vistro等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潜在冲突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通过车速、交通量、车道宽度等易获取的交通参数来推算交叉口潜在冲突量,引入混合交通当量,将潜在冲突量与混合交通当量比值作为交叉口安全评价的指标,并结合桂林市的9个交叉口进行了安全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左转交通流一直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影响交叉口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为了比较左转交通流不同组织方式对交叉口延误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专用相位左转和远引掉头左转两种左转交通组织方式下的车辆运行特性,并选取某典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基于Vissim的两种组织方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最终得出,在该交叉口情况下,采用远引掉头方式可明显减低车辆延误,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评价的目的,分析了影响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的因素,并以广西来马高速马山南互通出口与G210公路平交口项目为工程实例,从平纵线形、视距、交叉口间距、交通工程、施工方案等方面对公路项目平交式工程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的人流车流越来越多,所以各交叉口以及交叉口之间路段的交通流密度也在逐步增加,所以,如何发现所研究区域内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拟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道路组织优化方案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影响城市平面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因素,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排队长度等基本评价指标作出分析,最后选择焦作市某交叉口作为案例进行验证优化,提出三种优化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建立了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了有效分析;选取西安市地铁2号线北大街、小寨、钟楼等三个典型枢纽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DEA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服务水平评价中,并且为提升换乘枢纽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亮 《运输经理世界》2023,(19):151-153
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处路况复杂且多变,为了更好地建设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做好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对市政道路的交叉口分类进行介绍,分析各类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交叉口的交通路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策略,为改进城市交通组织方式、改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拥堵状况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流理论,以四相位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交通流数据构建当量长度模型,将计算出的当量排队长度作为信号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的依据。最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选取三个评价指标(车均延误时间、饱和度、排队长度)对某一四相位信号交叉口实施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前后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出了一种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提出的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候选相位选择控制器、绿灯相位观测控制器、相位切换控制器和两个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块共五个控制模块。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基于对当前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紧迫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交通状态演变的估计,采用相序可变的模糊控制方法实时、动态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利用MATLAB对VISSIM二次开发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在单交叉口和双交叉口两个控制层面均优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某二级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了二级公路服务水平分析流程、各模型参数选择过程及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延误率计算方法,对解决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涉及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的乱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