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浅埋及超高断面结构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汤勇洛 《铁道勘察》2005,31(2):59-61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为浅埋暗挖工程,施工顺序是由两端向中间相向开挖,并利用两端的暗挖风道做为施工横通道,其中与车站接口的风道加高段为超浅埋及超高结构。介绍了浅埋暗挖法在风道加高段的施工优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某地在滨海相淤泥质地层中用浅埋暗挖法成功施作了地下过街道,打破了淤泥质地层是暗挖禁区的观点。从这一案例出发,简要地论述了注浆对地层的改良效果以及浅埋暗挖施工工艺在淤泥质地层中的应用方式,为在其他淤泥质地层中进行暗挖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具有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对北京地铁十号线花园东路站暗挖段的结构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对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车公庙丰盛町地下商业街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各种辅助措施对控制浅埋暗挖隧道沉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确定大跨平拱浅埋暗挖隧道的导洞合理开挖宽度和施工工法,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 IDAS模拟隧道的动态施工过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总结出隧道的地面沉降规律,并对影响多跨浅埋暗挖隧道地面沉降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通过对比分析预加固措施控制地面的沉降效果,提出大跨平拱浅埋暗挖隧道地面沉降控制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速,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修建作为发展地下交通的重要手段。为研究浅埋暗挖隧道成拱效应,本文以青岛地铁工程的修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复变函数法弹性解析解及围岩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计算围岩压力反推拱顶可承载厚度;通过拱盖变形量反推隧道拱盖承受的上覆荷载,进而说明在浅埋隧道也存在"成拱效应"。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暗挖隧道成拱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某车站现场实测数据进行说明。研究结论:(1)浅埋暗挖隧道围岩自身能承担上覆地层80%多的荷载,证明硬岩地层浅埋暗挖大跨车站也存在显著的自成拱效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需重点考虑;(2)硬岩浅埋隧道在一定覆岩厚度条件下存在成拱效应,围岩承受了大部分载荷,初支承受的荷载很少,印证浅埋大跨车站成拱效应存在;(3)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硬岩地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类似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难点,为更好地研究并行近接施工的力学效应,以某市轨道交通区间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并行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分"盾构先行"和"浅埋暗挖先行"两种情况,对施工产生的位移、土体应力及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为施工提供预判依据。  相似文献   

7.
1987年,北京地铁采用暗挖工艺成功设计和施工了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并由此确立了浅埋暗挖工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空前发展,浅埋暗挖工法在我国多个城市地铁和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沉降控制技术、辅助施工措施配套、质量控制措施及地下水防范与处理等.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西丽—大学城站区间双层暗挖风道工程,对在富水软弱地质条件中采用浅埋暗挖工法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对北京某地铁项目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进行了评价,计算出各个单项技术的相对权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由原来只适用于地面无建筑物的简单条件,拓展到穿越既有线、桥梁和建筑物等的复杂环境条件,并在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施工降水、监控量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结合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建设,介绍了浅埋暗挖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3#线东二环南路站,长204.8 m,两柱三跨地下三层结构,下穿双层交叉城市快速路,为浅埋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穿越粉细砂层,采用暗挖施工。通过对浅埋大跨粉细砂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研究,针对车站工况,在传统的浅埋暗挖施工的基础上结合盖挖法,通过导洞、扣拱及桩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盖挖与分步暗挖各自优势,创新采用双层导洞组合洞桩法半逆作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浅埋大跨车站穿越粉细砂层施工难题,保障了既有快速路正常运营,实现了车站开挖安全施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