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方法基本步骤和禹亳宿铁路(安徽段)及其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概况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禹亳宿铁路(安徽段)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优缺点情况,建立了相关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准则和各方案的相对重要度,并最终计算得出各方案的综合重要度,比选出经亳州站方案为最优方案,与集团公司专家评审意见一致,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充分论证了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这一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穆清 《铁道勘察》2013,(6):54-57
通过对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线路走向的研究,结合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及车站分布原则,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根据城际铁路的性质及客流出行特征与服务要求等,结合区域城际网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从宏观及分段方案两个层次对穗莞深城际新塘至白云机场段的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线路走向的经济点分布、与其他轨道交通设施的接驳方式、地方建设规划、线路敷设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选,提出线路走向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晓宇 《铁道勘察》2014,(2):102-105
包西铁路包头至大保当段位于内蒙古中南部、陕西省北部,线路北起京兰铁路通道包头枢纽,向南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终至西延线大保当车站。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线路走向与煤炭集运方案配套和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分析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4.
西康高铁引入安康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路引入枢纽方案是铁路选线的一大重点,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枢纽而言。为了研究西康高铁引入安康铁路枢纽的合理方案,运用逐层深入、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以及多种方案综合比选手段,从项目功能定位入手,在仔细分析安康铁路枢纽概况、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规划、枢纽客运量的基础上,首先对西、中、东三个线路走向方案从技术经济角度比选论证,得出推荐中线方案;然后针对中线方案,研究引入既有安康站和新设安康北站两个方案,得出推荐新设安康北站方案;最后针对动车存车场选址研究站对左、站同右两个方案,得出推荐站对左方案。本次研究提出了"线路+站场"组合思路。  相似文献   

5.
单县铁路跨越山东、江苏两省,线路东接在建丰沛铁路,经徐沛铁路接入陇海线。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单县铁路可能的接轨方案,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就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矿区资源、土地利用等问题经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6.
朱涛 《铁路航测》2012,(2):70-74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7.
考虑影响敦白客运专线铁路线位走向的多种因素及不同方案,建立相对应的成对比较矩阵,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线位走向进行分析,量化不同方案(敦化接轨方案与大石头南接轨方案)的比较结果,为敦白客运专线铁路选线提供参考和依据。需充分论证影响铁路走向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以保证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线位走向方案的比较具有直观性,使铁路选线结果更具科学性。分析结果表明,敦化接轨方案优于大石头南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8.
海凤铁路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境内,线路自蓝烟铁路海阳站接轨,终点进入凤城站。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海凤线可能的接轨方案,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就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问题经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9.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于豫鲁两省交界处跨越黄河,控制线路走向因素众多。为确定合理的黄河桥位及两端引线线路方案,通过分层次分析多种控制因素并梳理线路方案比选逻辑关系,对桥位方案及局部线路方案进行比选以及组合方案的验证,推荐了最终线路方案,提出了类似情况下方案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的地理位置,研究其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意义和相邻区段主要技术标准,从本线牵引机型影响、工程投资和运输性质等方面,探讨了禹亳宿铁路(安徽段)限制坡度的选择问题,综合分析本线不同牵引机型选择对限制坡度选择的影响、本线不同限制坡度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本线运输性质对限制坡度选择的影响等方面因素,从技术、经济、功用等方面研究得出禹亳宿铁路(安徽段)限制坡度推荐6‰的结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证了本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