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数据准确、终端在线、监测预警、资产管理和系统平台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南海航标的有效监测,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前端通信设计的角度解决数据准确、终端在线方面的问题;利用系统后台运算解决监测预警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实现航标、终端和卡号的自动识别与绑定,解决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系统结构与功能等进行设计,解决系统平台方面的问题。完善和优化后的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南海海区全面应用该系统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使用能有效保障南海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当船舶操作人员离开机舱时,为了实现对船舶主机的远程控制,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船舶主机遥控系统。远程主机遥控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船舶的操作性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能提高船舶的可靠性,促进船舶机舱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以现场总线为遥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基础,对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网络节点设计、总线分布、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等模块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船舶主机遥控系统在信号采集、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逻辑电路主机遥控系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不易失真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传统无人船舶远程遥控系统,能够完成船舶的远程遥控工作,但存在遥控精度低,受环境影响因素大等问题,为此设计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无人船舶远程遥控系统。使用Zigbee无线高频通信频段,构建无线传感网络拓扑结构;根据无人遥控系统中节点数据指令,进行遥控命令数据解析,采用多种RREQ命令帧,实现无人船舶的安全准确控制,完成无人船舶远程遥控系统设计。实验数据表明,该无人船舶远程遥控系统比传统遥控系统航行精度提升57.83%,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环境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北斗技术目前也逐渐在沿海综合航海保障服务中开始应用,如为解决现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运行使用中的通信问题,实现对离岸较远、移动数据信号无法覆盖区域航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设计基于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方式架设的航标遥测遥控硬件结构和软件控制系统,提升沿海航海保障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现有航标和管理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对航标遥控遥测系统所需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的结构,并对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进行了分析,选出了合适的路由协议.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航标的工作信息、水文、气象等信息的采集,对航标的功能进行遥控.同时,该系统具有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突破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发展瓶颈,提高航标助导航效率,文章结合港区水域、近岸偏远水域、远海岛礁水域的特点进行通信条件需求分析,针对有效通信方式缺乏、网络通信掉线率高、报文设计不精简、遥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从通信信道、公共网络通信链接方式、遥测遥控数据分级分类、通信报文控制及特殊设计等角度,对南海海区航标遥测遥控通信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成果在南海海区应用,有效推动了南海海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01典型产品Typical Equipment(1)航标遥测(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在采集航标位置、电流电压等状态信息后,通过北斗通信服务将信息发送至管理部门,从而实现对无公共网络信号覆盖地区航标工作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2)船舶监管(北斗GIS显示平台)船载北斗终端定期主动发送状态报告,报告船舶位置、航速等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北斗GIS显示平台可实时监控船舶位置、状态,回放历史轨迹,提升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8.
航标是指示船舶航行方向、航线和障碍物的标志,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海上航标相互之间独立工作,无法对整个海域内的船舶航行数据进行归纳和采集。海上航标遥测局域网络为航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基础,该网络将导航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海域航标的监管。本文研究了海上航标遥测局域网络的整体结构,并对该网络中无线传感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01典型产品Typical Equipment(1)航标遥测(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北斗航标遥测终端在采集航标位置、电流电压等状态信息后,通过北斗通信服务将信息发送至管理部门,从而实现对无公共网络信号覆盖地区航标工作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2)船舶监管(北斗GIS显示平台)船载北斗终端定期主动发送状态报告,报告船舶位置、航速等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北斗GIS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提出的船舶通信信号传输系统传输稳定性差,导致传输耗时过长、效率差。基于BDS的船舶通信信号设计一种新的船舶通信信号传输系统,系统硬件由监控终端、数据基站、通信服务器、主控模板、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组成,通过包括UHF卫通、IN-MARSAT-C海事卫星以及S卫通3个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由信号采集、文本输出、确定安全传输码、检测目标实现软件流程。结果表明,基于BDS的船舶通信信号传输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传输稳定性,缩短传输耗时。  相似文献   

11.
在远洋船舶通信中,利用基于PID的船舶通信方法、基于CAN总线的船舶通信方法等传统船舶通信方法,其通信速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远洋船舶通信方法,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对远洋船舶通信传感器进行设计,包括压力、湿度、温度等数据的传感通信,利用通信传感器进行船舶图像信息采集与船舶语音信息采集,利用DCT二维变换公式将采集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实现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远洋船舶通信。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基于PID的船舶通信方法、基于CAN总线的船舶通信方法进行对比,得出该方法的通信速率为82.3%。通过比较可知,本文所提方法的通信速率高于传统船舶通信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海上交通运输行业来说,由于基站、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人们的通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IP多播技术能够复制数据,然后同时发送给多个成员。多播技术能够满足多点语音通信对数据转发的需求。G.729语音编码算法具有较高的编码速率和语音合成质量。本文针对船舶通信的特点和需求,以多播技术和G.729语音编码算法为基础,设计实现多点语音通信系统,对G.729语音编码算法进行优化,有效降低语音编码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船舶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船载终端、地面基站、通信链路和网关设备等,对船舶通信网络来说,时刻存在着大量通信数据、自动化监测数据等,为了保障这些数据的高效、安全传输,有必要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优化和升级船舶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重点研究了SNMP通信协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设计和优化了SQL数据库系统和总线接口硬件电路,对改善现有的船舶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差分跳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的新兴通信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跳变速度,因此,在现代化船舶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大量的应用。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差分跳频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组成,然后设计和开发了船用通信系统的中频控制平台,最后进行了差分跳频通信的软件编程和功能性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发展,海上信息中心使用多种通信及网络协议来保障数据通信的有效性,如无线传感网络、WCDMA网络、光纤网络等,如何对这些网络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成为海上信息中心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SNMP是使用较为广泛的通信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管理多种类型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统一搜集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本文重点研究基于SNMP船舶网络管理监控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通信网络管理数据库,最后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及通信系统是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传输和获得战场信息的重要保证,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分别建立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及通信系统接通能力、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数学模型,有效地对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及通信系统通信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研究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及通信系统通信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E-MALL的出现为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具有快捷、信息量大、对收到的信息可方便地进行再处理等特性。随着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E-MALL已被陆地用户广泛使用。作为专门服务于海事卫星通信的INMARSAT组织,也开通了船岸间进行E-MAIL通信的路由。  相似文献   

18.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新型舰船通信系统和移动网络等领域。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舰船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分析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多速率信号处理、数字滤波器和射频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的舰船通信系统移动电台。  相似文献   

19.
舰船通信安全保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和探讨了舰船通信安全保密背景、美海军安全保密动态以及舰船通信安全保密特点,提出了舰船通信安全保密使命任务以及舰船通信安全保密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杨亮 《中国海事》2012,(7):49-52
文中介绍了e-Navigation战略的发展情况,明确了通信系统是e-Navigation重要基础、,通过对目前所采用的海上无线电通信手段的性能、费用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采用500kHz频段的NAVDAT通信方式实现e-Navigation中通信手段的观点,并分析了NAVDAT的发展应用文章还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