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庆 《汽车与配件》2005,(44):18-19
今年的市场低迷,也让各个重货企业开始实施更稳健的财务政策,将资金分配到最能为企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2.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33):30-32
2006年国民经济“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发展格局十分有利于重卡市场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市场、车辆更新三大因素拉动,8月份,重卡市场跳出往年谷底定势,市场销量直接上扬;9月,重卡企业产销均呈现出两旺局面,半挂牵引车市场再现了全线飘红景象。10月份,重卡市场没有受到“十一长假”的影响,销量继续上扬,企业产销均呈现出两旺局面,重卡22家企业生产合计25697辆,比上月微增0.72%;完成销售26691辆,比上月微增0.72%,同比增长78.63%。除底盘较上月有一定幅度下滑,重货及牵引车较上月有一定增长,同比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谢平 《汽车与配件》2003,(14):18-19
2002年国内重型车市场的产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全国23家重型车企业全年生产总量252845辆,较去年同期增长60.97%;全年销售总量24540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66.96%。加入WTO后,国内重货市场已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今年前三季度重型车市场呈现出先扬后挫,再大幅上扬的递增曲线。今年1、2月份重货销量较低,3、4月份进入销售高峰期,5月份因为超载、超限办法的出台,产销略有回落。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6月份重货又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多家企业重货销量纷纷上涨,这种喜人形势一直持续到7、8月份。  相似文献   

5.
2006年货车市场发展将汽车消费朝经济型、节能型方向转变;轻货产品将趋多样化;重货底盘市场将保持稳定发展;半挂牵引车向大吨位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5年以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投资已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得越来越大。由于重货生产资料的属性,投资的回落使得重货市场增速也快速回落,专家预计,2006年重货市场容量将基本维持2005年二十四、五万辆的水平。同时,由于中国产业层次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份额的下降,第三产业所占份额的提高以及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带来运输车辆结构的变化。那就是大吨位的重货产品逆市上涨,表现出强劲的发展上升态势,进入2006年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发动机功率在206kW以上的重货产品需求急速上升。  相似文献   

7.
从柴油化率来看,2005年我国重货为99%、中货98%、轻货89%;大客91%、中客97%、轻客35%。因此可以说,商用车,尤其是中、重货(相对于中、重货来讲,大、中型客车的市场份额很小)的市场走向决定了柴油机的市场走向(如表1)。  相似文献   

8.
王远 《汽车与配件》2005,(26):12-14
2004年,由于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佳,导致有人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表达了忧虑。但即使如此,载货车市场、尤其是重型整车市场的表现却给人们信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4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36%,而重货增长了3872%。从2005年前5个月的发展情况看,15t以上的重型载货车(以下简称“重货”)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解放”、“东风”品牌之于重货,就像“老三样”之于轿车。一汽、东风两大商用车企业,依靠几十年的货车造车经验、驰名品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长期来,一直占领着中国重货市场的多半份额并引领中国重货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付泽 《汽车与配件》2005,(34):26-28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中、重货的市场增速分别高选28.79%和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中、重货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头大大放缓,1~7月中货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3.50%和13.25%(如表1)还算说得过去.但去年市场容量和附加值较大的重货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达11.75%和6.59%.颇为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6,(30):13-13
7月20日,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浦在人民大会堂郑重宣读了陕汽品牌宣言:“作为中国最早的重货企业之一,陕汽感到了未有过的压力。尽管在2006年行业增长低迷的时候,陕汽逆势强劲增长,产销增幅在重货行业遥遥领先,但这丝毫没有减轻我们的压力,反而让这份压力愈发沉重。中国重货单靠数量支撑不起美好的明天,只能寄希望于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国重货市场受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在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及实施、煤炭运输市场大幅增长等有利因素的刺激下,一度摆脱了市场增长乏力的阴影,全年增幅高达44.98%左右,是2003年重货市场增幅的近10倍。而全国重货市场的最亮点非华北地区莫属。作为重货行业先锋的陕西重汽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来自行业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仅在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2004年陕汽重货销量达到6500辆,是2003年销量6倍。为了回报广大用户对陕西重汽的支持与厚爱,陕汽人全面升级服务理  相似文献   

13.
计重收费政策执行,对2007年重货市场及产品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货市场需求总量的放大及多轴车成为热销。重货市场获得空前的发展。1~10月份,重货市场累计销售412657辆,超过了2006年全年销量307296辆的134.29%。[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07,(26):28-32
上半年1~5月份货车市场销售在2006年增长15.45%的基础上,增速升至25.05%,并出现重、中、轻、微型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等各细分市场全线飘红的格局。从重、中、轻、微型各细分市场来看,除轻货市场增幅较小外,重、中、微型均出现了23%以上的大幅增长,其中重货销售同比暴增63.66%,呈现多年没有的“井喷”行情。是何原因导致上半年货车市场大幅走高?这种走势在下半年会延续吗?  相似文献   

15.
转眼2014年已经过去了多月,2014年各地区和各大国际重卡巨头第一份成绩单如何?欧洲新重卡注册量连续9个月出现了正增长,呈现了很好的回升的势头。巴西市场在2012年出现低迷后2014年开始似乎也不顺利。北美市场则是一路高歌猛进,连同北美市场一起向好的还有美国各大重卡企业,如知名卡车巨头佩卡。那么第一季度各大企业及重卡的市场表现如何?2014年对全年走向的预测又如何?以下是笔者收集而来的这方面信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07,(52):22-26
近两年,过去主要以生产中货或准重货(低吨位重货)的解放、东风两大龙头货车企业都在大举进军重型货车的生产,且产品线上延至高端市场,直接冲击着在中国具有20余年历史的斯太尔家族重货的市场分额。  相似文献   

17.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丰收;而2005 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但商用车市场则开始低迷,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货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货行业怎么了,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项明 《汽车与配件》2005,(48):22-25
如果说2003年前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外合资的大戏引起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瞩目,那么2003年后外资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进入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外方已经在中国商用车领域特别是前景看好,利润最高的重货市场布下了重兵,一场重货市场的中外争夺战已经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解放“、“东风“品牌之于重货,就像“老三样“之于轿车.一汽、东风两大商用车企业,依靠几十年的货车造车经验、驰名品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长期来,一直占领着中国重货市场的多半份额并引领中国重货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20.
谈到汽车价格、随便找个人一问,都会认为还要下降,这实际上是指乘用车。而对于商用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单车价格却大幅上升。就拿东风牌中重货与两厢富康轿车进行比较,10年前,富康单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而10年后已降到了不到7万元;与此同时,10年前东风牌中重货平均单车价格为67万元,而10年后已上升到16万元.涨幅达138%。根据国外汽车市场价格的发展规律,乘用车价格还要降,商用车价格还会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