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对一组隧道洞内水平收敛监测数据进行了去噪重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够有效地去除监测数据的噪声,识别数据中的突变点;从去噪后的数据曲线分析,得出水平收敛量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分析原理,对某隧道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去噪、提取变形特征、分离不同变形频率、估计其观测精度等处理分析,使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并得出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波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而人工蜂群算法收敛速度快且同时具有局部和全局搜索的能力。文章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形成人工蜂群小波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地铁隧道沉降预测;并以深圳地铁10号线为例,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蜂群小波神经网络较其它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预测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射线检测中,为了更好地对焊缝图像缺陷边缘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处理方法。根据X射线数字图像的特点,基于MATLAB R2012a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焊接缺陷边缘检测流程,可应用于随机选取的数字化射线检测影像。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去噪效果,同时具备很好的连续性,通过试验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其他边缘检测算子进行比较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高铁隧道的变形量较小,但受随机噪声的干扰较大,使得监测得到的沉降曲线不能反映实际的沉降情况。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RLG降噪方法,该方法既有小波变换的去相关作用和多分辨分析功能,又有卡尔曼滤波对未知信号的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的特点。采用GM(1,1)预测模型对降噪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基于小波变换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GM(1,1)模型的精度较基于卡尔曼滤波的GM(1,1)模型的精度高,可有效地运用于高铁隧道沉降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Mazars损伤模型和Loland损伤模型,文章将损伤变量引入到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构建了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并在FLAC5.0二次开发平台上实现了该损伤模型的计算程序化。利用开发的损伤本构模型,对武广客运专线上某典型高速铁路隧道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量化了衬砌结构的动力损伤量,为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寿命预测及结构耐久性评定奠定了基础。计算结果表明,由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隧底沉降和洞周变形很小,均在4 mm以内;列车振动荷载对衬砌结构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拉应力增加;衬砌结构的最大损伤主要集中于仰拱迎土侧;振动产生的应力波在衬砌结构内部衰减非常快,列车振动荷载只对隧道底部局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某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将其编写成Excel VBA程序,对某隧道进口端涌水的可能来源进行筛选识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隧道涌水整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识别单片梁抗弯刚度,文章基于U变换法,将梁体均匀分段并扩展,构造一个等效的循环周期结构系统,在外加力的作用下建立控制方程,再对控制方程应用U变换法推导出任意位置截面转角的表达式,建立关键截面转角与单片梁抗弯刚度之间的关系方程组,反向求解出梁体抗弯刚度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乌江二桥拉索振动频率监测实践,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斜拉索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监测信号进行分析。为保证实测拉索基频索力值的准确性,采用峰值一功率谱频差法和峰值一倒频谱分析法分别识别拉索的基频,并将二者识别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一种有效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通过模态柔度理论算出结构的模态柔度矩阵;模态应变能理论算出每个单元的变化率和最大变化率,并将其比值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并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再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法和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对均质金属梁和钢筋混凝土梁损伤位置的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漏磁法对输油管道进行无损检测时,采集的漏磁信号具有数据量大和附带大量噪声的特性.为了去除信号中夹杂的噪声,采用小波变换中的Mallat算法对漏磁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便于储存和分析.通过信号处理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探测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降低施工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测的地质信息可靠、准确,文章建立了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可靠性评价模型,在综合分析预报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报方案、预报作业人员、预报设备、预报环境、预报管理5个方面考虑,选取综合预报方法数量、作业人员从事预报工作时间、预报设备维护频率、与预报无关设备及人员数量、预报管理合理性作为评价指标,对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对于预报可靠性评价模型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简单关联函数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通过现场跟踪调查获取的各评价指标值及构造的属性测度函数计算隧道预报区段的单指标属性测度与综合属性测度,进而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预报区段的预报可靠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属性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预报的可靠性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Bayes判别方法,选取水化学常量组分作为判别指标,利用叙岭关隧道地区9个动态监测点的53个水样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水源判别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判准确率为96.23%,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工程推广能力.利用建立的判别模型,对叙岭关隧道1号溶洞内两个出水点RQ1和RQ2的水源进行了识别,并结合其流量动态变化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以及1号溶洞发育位置,推断1号溶洞内两个出水点的水源为P1m+q含水层中的岩溶地下水.根据判别结果,建议1号溶洞采取“以排为主”的原则加以处治,并尽量保留溶洞水的过水通道.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在管道泄漏点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诱发的负压波传播到管道上下游监测点时会使该点压力信号幅值产生瞬态下降,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检测压力信号的突变点,从而计算出管道泄漏诱发的负压波传播到上下游监测点的时间差。在MATLAB6.1软件环境下,以某次实验数据为例进行管道泄漏点定位研究。在计算过程中小波基函数选取为Haar小波,尺度水平为6,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计算出管道泄漏点处诱发的负压波传播到管道上游监测点的时间差,从而为准确定位泄漏点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变换和模态声发射理论,通过模态声发射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管道中导波传播的频散特性。通过分析声发射信号的Gabor小波变换幅度在时频空间分布特点,确定某一频率下某一模态导波到达传感器的时间,从而确定该频率下该模态导波的群速度,进而确定其频散曲线。试验确定管道中频散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较好吻合,证明小波变换是分析频散波时频特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裂隙岩体损伤区的合理确定对于工程开挖和支护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现场岩体结构面的精细测量和表征技术,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定量分析隧道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结合辽宁建兴高速公路某隧道开挖工程实例,采用非接触测量手段采集隧道掌子面的结构面信息,并导入GeoSMA-3D系统,生成接近实际情况的三维空间结构面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颗粒流数值方法 PFC计算确定隧道开挖损伤区范围,并对围岩应力、位移曲线和力链、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力链集中表征围岩开挖扰动程度,裂隙的密度表征围岩开挖损伤程度,而裂隙的贯通则与破坏区对应,从而可以较准确地识别节理岩体隧道工程中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同时利用PFC也较好地模拟了岩石在破坏阶段存在的损伤局部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与应对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结合上海地铁7号线工程,提出以动态风险识别过程为主线、以静态风险识别为手段的风险识别方法,对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软土隧道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数据资料以及隧道工程理论,重点研究了盾构法隧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典型风险的应对措施。另外,对跨越黄浦江段隧道、联络通道等特殊工程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岭隧道围岩流变参数识别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托西康高速公路油房湾小净距隧道工程,对隧道围岩--石灰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流变变形特性曲线,建立了能描述油房湾隧道围岩流变变形特征的流变模型.基于流变反演理论,获得了相应模型的弹性性能参数(岩体弹性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变形模量等)和流变参数及长期弹性模量等.利用反演流变模型及参数,并结合油房湾小净隧道工程地质特点及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流变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时效特性规律基本符合H-K模型特征,表明基于试验辨识的H-K蠕变模型和反演参数的数值模拟能超前做出科学预测和定量评价,为山岭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有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均自成一体,缺乏相互间的横向比较,识别效果的优劣难以确定.文章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不同位置、不同程度损伤的斜拉桥模型,对斜拉桥主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损伤识别方法(曲率模态和柔度矩阵法)的灵敏性和定位准确性.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法和柔度矩阵法对于斜拉桥主梁微小损伤均具有良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横向分布系数在旧桥承载能力评定中应用的方法,分析了横向分布的影响因素敏感度,得到单片梁开裂和铰缝失效两种损伤的横向分布损伤识别模型,给出了基于荷载试验结果计算横向分布的公式,并进行了两座桥梁实测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及损伤识别分析,以验证梁损伤识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