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烟大铁路轮渡南、北两港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将之与环评阶段生态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相比较,并结合项目施工期、试运营期采取的施工方式和管理措施,分析该工程在建设和试运营期间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及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低浓度核废液后,韩国一度提出此举可能违反国际法。日本外相则表示,排放不会立刻带来问题,是否就此事先向有关国家通报,由日本自主判断。笔者认为,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处理中负有一系列国际法义务。虽然排放核废液是否必要与合理,取决于许多事实因素,在日本来向国际社会作出充分、 相似文献
3.
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废水排放自动监测,可以实现对排放点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排放点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水质超标情况。废水排放在线自动监测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先进的在线自动分析仪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专用软件和通信网络组成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5.
6.
洋山港航道工程水下炸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水下航道炸礁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尽可能减少渔业损失,实施了先试后爆和从小药量到大药量逐步升级的爆破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解和掌握了水下爆破对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危害程度,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施工对渔业资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加纳特马新集装箱码头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疏浚吹填工程可能会对海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对疏浚吹填施工中对海上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展开详细的探讨,包括水质、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以尽可能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洋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沿海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在海洋上的谋划,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安全,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围绕海洋的重要地位、国际海洋形势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海洋形势,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实现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捍卫海洋权... 相似文献
10.
以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0#、11#煤炭码头工程对海洋生态影响为研究目标,对施工前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海洋生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港口工程施工期建设会对海洋生物及其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其影响有所缓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环境监理、海洋生态跟踪监测以及海洋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对排海工程排污口选划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基于二维污染物扩散模型的水环境影响析法、生物损害分析法以及基于加权评分的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法,并以曹妃甸某排海工程为例对排污口进行选划研究。结果表明:将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选划方法应用于排污口的选划研究是可行的,且有利于排污口的环保、经济排放;同一工况条件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为纳污海域的水动力情况以及生物资源分布情况。在排污口的选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将排污口布置于水深较大、扩散条件较好、海洋生物稀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13.
14.
舰船电磁环境对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是电磁环境复杂的武器平台,电子对抗系统在此平台中,其作战性能会因各种电磁干扰而受到影响和危害.分析了大功率雷达、脉冲雷达、高重频雷达和大工作比发射设备对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性能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探讨了解决方案.最后阐述了实施舰船电磁兼容管理控制对提高全舰电磁兼容性和舰船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特性的阐述及优缺点对比分析,说明了两种类型档案并存的客观原因,指出电子档案在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可靠性、原始性与真实性远差于纸质档案,但在资料的存储性、资源共享以及成本上远优于纸质的特点。作为现代档案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两套制档案管理的优劣,面对新挑战,积极探索立卷归档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根据CCS《智能船舶规范》,分析了智能船舶WSN的应用特征及现状.根据电磁波传输理论,建立了"白盒"、"黑盒"、"窗口"、"反射"、"衍射"、"地面"6种静态组网模型;根据WSN应用,建立了"微微网"、"散射网"和"混合网"3种动态组网模型,系统地将整个船舶归纳为8种典型环境,并对此环境下智能船舶WSN节点的布局给予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将西江航电枢纽二期工程营运初期水文流量和水质监测结果与工程建设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枢纽营运前后坝址附近水位虽随着大坝的形成有了较大变化,但月平均流量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因为水文流量的变化对西江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水质监测结果进一步显示,枢纽投入试营运后,没有造成水质的恶化,调查水域的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综合分析认为,西江航电枢纽二期工程的初期营运没有对西江调查水域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