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展开"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研制,其中CR200等级标准动车组逐步取代普速旅客客车,与传统的"机车+车辆"普速列车相比,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采用不解编的运营模式,减少解编、换端等作业时间,采用机车车辆固定编组、一体化检修模式。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作业面临客整所既有整备线均无接触网设施,无法满足动力集中动车组走行要求和车辆检修作业的困难。另外,动力集中动车组的结构参数较传统的动车组颇有差异。有鉴于此,本文根据适应性改造需求,提出一种通长龙门架式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方案,用于完成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车D1修程中的机车一级整备、客车日常检修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铁路普速客车信息显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与动车组信息显示系统进行对比,提出新型铁路客车信息显示系统,从而改善目前普速客车信息显示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非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横风作用下普速客车与动车组在挡风墙后交会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4种挡风墙高度对交会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列车表面瞬变压力与实车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交会压力波峰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普速客车和动车组在横风下交会时,横风使得列车头部和尾部最大正压区和负压区域均发生了横向偏移;动车组与普速客车所受横向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普速客车车速由100 km/h增至160 km/h时,普速客车和动车组倾覆力矩峰值分别增加了11.7%和20.8%,动车组受交会车速的影响更大。设置3.5 m高的挡风墙时,列车受到的横向力在4种挡风墙高度中整体上最小,与无挡风墙时相比,普速客车机车和动车组头车受到的横向力峰值分别下降了85.7%和45.4%,列车气动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铁路总公司计划在普速线路上采用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全面取代既有的K/T等普速列车,以提升既有线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满足铁路运输及运营捷运化的实际需求。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实质上是机车+客车的模式,与动力分散动车组在运用整备检修及管理上存在不同,各路局目前也尚无与之相适应的运用整备设施。对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检修修程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客运机务段、客整所及动车运用所适应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检修的改造可能性进行分析,并以车号识别系统、轮对受电弓及走行部动态检测系统、车体外皮洗刷机、客车整备作业平台的改造为例,提出对既有客整所进行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动力车C1~C3修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福厦客运专线的中间站,厦门北站将从单纯的动车组办理站,变成兼办普速客车始发终到的综合性大客站.结合新建厦门北动车运用所及迁建既有厦门客车整备所工程,基于优化行车组织、创新客运组织方式的总体思路,探讨普速客车移到厦门北站后存在的运输组织问题及解决办法,确保厦门普速列车出岛工程的安全和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我国现行涉及涂料的铁道行业标准,分析动车组涂料相关因素,根据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应用特点,以及目前普速客车和高速动车组车体用涂料及工艺特性,提出制定动车组用涂料标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是铁路勘察设计的重要技术标准之一.普速客车上客运专线运行,将对列车之间的最小追踪间隔影响较大;本文重点分析旅客列车的类型、编组辆数、列控系统,提出动车组与普速客车间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为客运专线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基于客运专线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和机车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系统(LKJ系统)+地面信号机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并以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的运城北站为例进行分析检算,经检算普速客车与动车组列车之间的车站到通间隔、到到间隔和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通发间隔均可实现3 min,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发发间隔可实现5 min.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动力集中动车组整备和检修作业需求,新建动力集中动车组检修设施和既有客整所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日益增多.结合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辆技术参数和运营特点,对比分析与高速动车组和普速客车的异同点,针对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的技术特性,类比既有成熟的电力机车和客车车辆的修程修制,提出适用于动力集中动车组的车辆运...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完善,铁路主通道基本形成了高速动车组与普速客车分线运输格局,但对于客货运输不均衡的中西部地区,高速与普速分线运行将导致通道资源浪费、运输效率降低。针对兰新通道中兰新线能力紧张、兰新高铁利用率不足的局面,结合现状高普联络线设置及普速客车上线高速铁路情况,增设兰张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高普联络线、实现普速客车最大程度分流至兰新高铁运行是必要的,且对于提升通道货运能力、优化通道运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武威、张掖地区不同高普联络线设置方案,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推荐采用运营管理效率高、施工风险低、经济性最优的张掖地区山丹站分场并站联络线方案。研究结论不仅为兰张三四线武张段高普联络线设置及普速客车分流提供技术支撑,且为相关通道普速客车上线高速铁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救援机车用可转换车钩装置的基本结构、救援车钩配置及主要技术参数。对车钩装置主要承载部件钩体、旋转体、转轴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选取某和谐型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对救援各型客车、货车、动车组进行车钩转角计算和过曲线能力校核,以及分析了救援25K型客车时车钩与车端保持的有效空间距离和车钩自身转角范围。救援机车安装可转换车钩装置能够直接、有效、快速地救援我国铁路干线普速机车、客车、货车及提速客车和高速动车组。  相似文献   

11.
基于BIM的地铁车辆基地PLM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地铁车辆基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PLM(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对提高设计、施工质量,保证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铁检修基地项目中BIM应用的关键环节及流程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地铁检修基地的BIM协同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方法,确定目前技术条件下基于BIM技术的设计及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步骤,为BIM技术在地铁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缪东 《铁道建筑技术》2013,(11):66-68,77
苏州1号线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天平山风景区周边,根据当地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总平面布置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如何满足规划和建设条件,是设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分析该工程设计中的受控因素,从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工艺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以求实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研究和深化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建设,很好地解决了占地与规划、工艺设计完善与建筑设计风格融合、景观绿化设计与周边景区协调等重要课题,它的建成已成为国内首座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式车辆段,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车辆基地的平面布置需权衡考虑多种因素,设计难度较大。以比较典型的苏州2号线太平车辆段规模调整和桑田岛停车场布置方案设计和调整为例,探讨各种因素对车辆基地平面布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自动化车辆段中车辆段信号系统和试车线信号系统大多采用不同的联锁系统,导致出现试车线设备与车辆段联锁设备的接口设计方案多、外部接口电路复杂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整合车辆段信号系统和试车线信号系统的改进方案:在既有自动化车辆段联锁以及ATP(列车自动防护)、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扩大其控制范围,扩展试车线功能,完全将试车线纳入自动化车辆段控制范畴。该改进方案在自动化车辆段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试车线特有的功能,并增加了部分特殊模拟条件,使得车辆段ATC系统与试车线ATC系统得以有效整合,满足车辆段和试车线的功能要求。该方案可减少信号系统及其附属工程的投资,并可减少运营管理接口,减少设备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车辆段生产支持系统的研制以安全、质量、生产进度和人员教培管理为核心,建立了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和通用分析平台,在对现有的HMIS、材料系统、调车系统、YMIS等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各类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利用,为车辆段的生产组织、成本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基地的占地及规模,节约用地和投资.从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图布置、站场线路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给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等不同角度,探讨压缩车辆段建...  相似文献   

17.
对机务段设备管理信息化作了概略性介绍,重点叙述了设备管理的业务分析及其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设计思想,同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及其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机务段数据信息共享,使统计人员从司机报单数据手工录入向审核转变。机务统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机车监控器数据、机车车号识别系统数据以及机统—3等的数据处理,生成铁道部、铁路局以及机务段运营管理所需的各种形式的数据、报表,并实现数据备份、数据检查、数据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辆段三大检修工艺设备的技术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地铁车辆段三大检修工艺设备--不落轮镟床、列车清洗机、地下式架车机,以及它们与车辆、牵引供电、低压配电、信号、土建等相关专业的技术接口.指出三项设备与车辆的接口是建设管理的重点,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接口要点.不落轮镟床与车辆的接口需要明确加工的对象与精度,以及车辆的装夹方式;列车清洗机需明确车辆的主要尺寸、车底电气箱的防水等级、表面油漆对洗涤剂的要求,以及清洗机对雨刮器的要求等;地下式架车机需明确车辆的重量和主要尺寸,并核算转向架是否会与地下式架车机的车体顶升支柱发生干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铁车辆段电力外线的整合和规划,充分利用复杂狭窄的管线空间,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室外各电力管线合理敷设,对各种敷设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车辆段的室外照明设计,对今后的室外照明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