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将介绍一种海军专为沿海战研制的排水量为250吨的攻击艇,它2的是成熟的技术,并且选用了重量、体积尽可能小的推进系统,以便能携带列多的有效负荷。该艇航速可达40节以上,航行吃水小于2米,其隐形能力得到了加强。它装备有主,被动声响系统、远程数据链系统、并可装载75吨执行任务用载荷和燃油、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该艇能在第环境中创造性地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2.
3.
滑行艇艇体结构设计(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在造船界已应用多年,但直接用来确定高速艇的水动力设计载荷近期才有所进展。直接计算水动力底部载荷始于1960年,当时Heller和Jasper发表了题为《滑行艇结构设计》的论文。他们指出在此之前,33m长以下的艇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凭经验,劳氏或Nevins规范的“游艇”篇仅适合排水型艇,对滑行艇而言几乎均不适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潜艇艇体有两层,一层是外壳,一层是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间可以装水,叫水柜.内壳(又称固壳)是一个圆柱形的大筒子,在水下要能承受住海水的巨大压力,有人称它为耐压艇体.内壳是潜艇结构的基础,它的坚固程度是潜艇安全的保障,是战斗性能和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6.
滑行艇艇体结构设计(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4艇体结构设计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鱼雷快艇多为木结构,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演变成胶合木结构和铝构架木壳混合  相似文献   

7.
付勤业 《江苏船舶》2009,26(1):15-17
介绍了目前不同的推进装置在高速艇上的应用,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几款国外推进装置结构特点的叙述,了解了国外设计的理念,有助于国内推进装置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大型高速轻质艇(HSLC)结构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对设计过程不同阶段的内容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强调在设计者与船级社之间建立良好联系的优越性。在海上运输市场,大型高速轻质艇的概念是较新的。挪威船级社参与了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大型高速渡船项目的工作,其结构设计经验为制定高速轻质艇的强度分析新的入级条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尽管许多吨位相近的双体船在诸多的商业应用中取得了成功,而且这种平台式船体结构对于反水雷舰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海军的设计和规划人员对这类船并不很感兴趣。人们自然怀疑这是否表明舰船设计者方面对玻璃钢的效能缺乏真正的信心,而玻璃钢已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反水雷舰结构材料-特别是对双体船,不管它有无气垫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最近大型排水量船使用的许多操纵模拟器都未计横遥运动的影响,此外,航速对船上水动力和水动力矩的影响通常都假定遵循简单的“傅汝德换算”关系,即取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对于此类排水量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对高高速滑行艇则不能接受。在高速滑行艇情况中,横摇运动很大,并且船体水下的形状随速度有明显变化,所以水动力与水动力矩的简单的速度平方关系已不成立了。本文论述了高速滑行艇4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文中,该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华承昌 《船艇》2004,(3):24-25,28,29
游艇的分类方式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根据不同功能和不同的推进方式做了比较详细的分类,但是一条游艇不会只有一种功能,所以分类可能和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完善游艇分类:为了让读者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游艇家族,我们在每种游艇简介旁都配有相应彩色照片由于资料有限,图片和文字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请多多包涵。  相似文献   

16.
水翼艇艇体击水和水翼出水概率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全浸式水翼平台翼航时艇体击不少水翼出水的概率预报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提出了概率预报模型,接着在计算机上仿真了水翼艇平台翼航时的海况,与本文提出的概率预报模型预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与实船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报模型是一种可取的、行之有效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小型高速艇建造中使用的材料,并附有底部水动力载荷的计算过程。文章回顾了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在波浪中的附加阻力,在波浪中的重向加速度,底部总载荷,作用于每个结构构件的载茶以及构件所要求的结构特性。特别对这些方法的固有的误差进行了讨论,推荐了一种更加简单可以消除某些误差的方法,并对这个过程许多部分的改进提出了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20.
简要介绍了27 m航政艇开发的需求、背景和设计思想以及27 m航政艇的设计要求、总体布置、船艇的技术参数,设计中的创新点、难点。本船通过实际建造,所有的技术参数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研发初期提出的在国内同类型船艇中达到一流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