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月1日11时许,随着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下闸首两扇"人字门"安装调试到位,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正式建成,这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船闸,也是全国内河第二大单体船闸。  相似文献   

2.
朱光富 《珠江水运》2011,(Z2):63-65
2009年,长洲船闸全年双向过闸货运量已经达到4433万吨,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一横",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便利优势得以显现。但是随着运量的迅速增长,长洲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发生滞航事件的瓶颈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从长洲船闸的管理体制出发,就解决长洲船闸滞航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船闸运行效率,分析杭州船闸发展现状及前景,通过调研杭州三大船闸建设及运营情况,结合杭甬运河、钱塘江和京杭运河航道布局现状,阐述杭州船闸船舶过闸、船闸运行效率、货种流向、新技术应用情况。基于船闸建设、船闸运行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船闸运营公司应不断提升过闸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向"公转水""散改集"发展;省内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加快落实水路运输结构调整相关部署,提升内河航道及港口等基建水平;促进杭州船闸和内河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梧州港是国家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西江重要的货物"中转港"。随着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的建成运行,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成为国内通过能力最大的内河船闸群。广西区内90%以上的内河水路货运都从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2018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32亿吨,同比增长33.4%,西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吨黄金水道。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1月,长洲水利枢纽"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对长洲船闸上下游过往船舶"吃水深度"的实时监测、视频证据智能化采集和"超吃水预警"自动化上报,有效保障了船舶、船闸的运行安全和通航效率,在业界尚属首创。弥补了长洲船闸过往船舶"吃水数据"的监管空白,直接将监管带入了"智能化"时代。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的问题,研究了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排序与过闸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过闸规律,建立理想化模型,得出移泊迟滞时间和设备迟滞时间是影响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等效模型推演出应用"同船集中,梯形分布"排布法优化闸次排序可有效减少移泊迟滞时间,从而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宜昌水域"上扼巴蜀,下引荆襄",历来为"川鄂咽喉,三峡门户",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以下简称宜昌分局)管辖全长261 km长江干线水域,上起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鳊鱼溪,下至湖北省荆州松滋市涴市,其中包括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两个国家级重点要害部位。两坝船闸的消防工作成为整个公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京杭运河淮安三线船闸处在枢纽构筑物众多、场地狭窄处.因地制宜对三线船闸闸住进行了充分论证,形成了国内两大型船闸之间布置的最小距离.采用Z型钢板桩加土锚背拉式闸室墙结构、地连墙对拉锚碇系统的防洪大堤、土锚地连墙和沉井分隔堤等多种结构形式,堪称船闸结构"博览会",部分结构填补了国内船闸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0.
依托湘江株洲航电枢纽扩建二线船闸工程,采用定床物理模型,从船闸通航条件角度对扩建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相邻布置时两线船闸轴线间距选择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扩建二线船闸不同轴线位置对两线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影响规律,提出了新老两船闸轴线间距在满足两线航道宽度要求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的轴线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连申线、通扬运河规划为Ⅲ级航道,海安船闸处于这两条干线的共线段,现有船闸的通过能力将成为制约航道通过能力的"瓶颈".为满足连申线、通扬运河航运发展的需要,从工程、环境、经济等角度探讨海安船闸的扩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熊宇 《中国水运》2002,(4):14-1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通航在即,及时确立永久通航管理体制的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有关部门提出了"闸调分开"的原则意见,提出调度权归三峡局,船闸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权归三峡总公司,三峡局选派优秀人员组成一个船闸设备运行操作与维护专业单位,三峡总公司将船闸设备采用合同形式交由船闸运行管理单位负责安全管理和运行.这就是所谓"闸调分开"方案.方案的核心问题是,船闸运行和过闸调度分由互不隶属且分属不同行业的两个部门负责管理,二者通过合同形式明确权责关系.笔者认为,要实现三峡通航管理目标,安全可靠的船闸运行是重要基础,灵活科学的调度指挥是主要手段,完善的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和高效及时的船闸修理体制是必要的支持保障条件.在目前研究明确通航管理体制的阶段,深入研究和完善通航调度管理体制尤其重要.船闸运行与船舶过坝调度能不能分离?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二者关系?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我宣布,西江流域'一干线三通道'主要船闸全面实现联合调度!"2018年12月28日下午15时许,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韦勇球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声令下,掀开了船闸管理体制改革新的历史篇章。据悉,该系统的建成也意味着广西已实现了早前提出的"一干线三通道"船闸联合调度目标,有效提高了西江流域船闸通航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  相似文献   

15.
张勃  万韬  杨珏 《水运工程》2020,(2):48-51
针对日益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方式进行优化研究,提出"全同步出闸"和"半同步出闸"的船舶出闸方式。分析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现状、通航建筑设施布局和航道条件,得出船舶在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的基本运行组织方案。建立"全同步出闸""半同步出闸"和"逐一出闸"3种船舶出闸方式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结论:选取合适的方案开展同步出闸可以缩短葛洲坝船闸船舶的出闸时间。结论为后期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实船试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长洲枢纽船闸月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的消息,让珠江水运人振奋不已。昔日,长洲枢纽船闸"肠梗塞","千帆待发"的堵船场景,严重制约了沿江经济发展;如今,长洲枢纽船闸上通下达,年货物通过量节节攀升,已经一跃变为"万舸争流"的水运盛况,令人由衷欣喜。今年10月,珠江水运迎来特大喜讯,振奋人心!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月货物通过量达到了1093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关卡,2017年货物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九大"交通强国"理念,分析广东省船闸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全省统一规范的船闸通航管理体制方案以提高船闸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8.
西江航道船闸管理是由对"人"的管理、"船"的管理、"船闸"的管理和"水"的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的。目前,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西江船闸管理中水生态保护职能的缺失,而解决这些缺陷的思路是从思想上树立全方位参与的水生态保护的意识和从制度上拓宽船闸管理者参与水生态保护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三堡船闸是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枢纽;由一线和二线船闸组成.一线船闸于1989年2月建成通航,总投资1100万元,设计年过闸量为300万吨;它的建成结束了江河相望、咫尺不通的历史,拓展航程400千米.随着货运量的不断增加,一线船闸超负荷运行.于1993年开始兴建二线船闸,1996年12月投入运行,总投资1.5亿元,设计年过闸能力为550万吨.两闸室轴线水平距离100米.  相似文献   

20.
水运经济的繁荣使船闸自90年代起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船闸时期",但是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过闸服务能力的不足,在船闸扩线、等级提升等硬件设施无法上马的前提下,如何提升"后船闸时期"通航效能,成为一个需要思考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