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长江水上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利用GPRS/CDMA传输技术构建了信息采集单元与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远程连接.实现了预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分发.并依托三峡库区的水上安全预警实践,通过整合气象因素采集系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移动测深仪和船舶流量自动统计等技术.解决了现有预警系统中信息采集主要依靠人工,信息传递延迟及预警信息管理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预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科技项目的特点,基于后评价视角,构建了基于AHP-fuzzy方法的科技项目评价模型以及科技项目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目前的研究提出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信息采集源性能影响,造成了智能车辆避撞预警系统(Collision Warning System,CWS)前后车相对距离测量精度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预警算法(Collision Warning Algorithm,CWA),利用机器视觉获得了较高精度的测距信息,有效提高了预警算法的有效性。在分析驾驶员驾驶行为基础上,确定CWA的报警准则。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建立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CWA模型,给出了模型预警原理、决策阈值确定方法、逻辑结构图,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信息获取方法。设计了一个单车道双车辆跟驰实车试验,采集模型测试所需的数据,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测距误差不超过3.6 m,预警模型能够准确给出预警信息,对提高车辆行驶主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吸收引进先进国际先进的实时模型技术,集成排水管网仿真模拟和基于WEB的信息发布技术,利用scada系统遥测数据、管网水力模型和气象信息,通过建立城市排水防汛预警预测支持系统,率先在示范区实现了对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的预报,对积水等事件的预测预警,以及对泵站调度的辅助决策支持,为建立适合上海本地特征的以信息和模型集成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调度决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1)
通过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交通环境与气象环境运行风险,在整合现有桥隧群运行安全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桥隧群路段行车运行安全控制标准和核心预警模型,提出了信息采集与信息发布等外场设备布设方法,开发了由风险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风险预警、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组成的桥隧群路段行车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了桥隧群路段行车风险控制、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弯道图像能提供车辆行驶道路环境的丰富信息,从建立弯道模型、提取车道线像素点以及拟合车道模型等步骤分析了传统基于道路模型的弯道检测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很难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弯道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提取的弯道检测新方法;介绍了弯道检测在车道偏离预警、弯道限速以及弯道防碰撞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弯道检测应该建立三维车道线模型、注重发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其适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何跃川  汪宇  肖薄  李奇 《隧道建设》2019,39(10):1647-1656
为解决传统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进度管理无法快速处理信息、无法进行偏差预警、事后管理为主等问题,以青岛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段为工程背景,对施工总承包进度管控工作要点、影响因素以及BIM与工程数据整合应用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将BIM与工程数据应用于进度管理的系统架构、实现流程、模型要求、数据相互关系、管理要点等,并基于BIM技术发展现状自主研发GIS+BIM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进度管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施工现场进度情况实时掌握、进度偏差及时预警、进度报表快速查询等,解决总承包进度管理真实性、及时性与可实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路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书红  王元庆 《公路》2007,(3):107-111
在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农村公路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针对农村公路的经济学特征和其具有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分析了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公路绩效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管理的一般理论和交通规划及评价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农村公路的绩效评价,并分别以此为主线,介绍了基于目标评价法、综合指数法和基于历史动态评价法的理论方法体系;结合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绩效评价,论述了相关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主诱因的单因素预警指标评判模型,主诱因包括了枯水、洪水、安全形势、通航秩序、气象、地质等6个预警因子。根据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因子实例,建立了主诱因预警模型。针对预警管理的及时、准确性特点,构建了包含预警分析、预警对策和预警历史等3个子系统为基础的预警管理系统框架,并实现了预警等级评判和对策库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疲劳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短时面部特征的驾驶人疲劳检测方法。基于加入了MicroNet模块、CA注意力机制、Wise-IoU损失函数的YOLOv7-MCW目标检测网络提取驾驶人面部的短时面部特征,再使用并行Informer时序预测网络整合YOLOv7-MCW目标检测网络得到的面部时空信息,对驾驶人疲劳状态进行检测与预警。结果表明:在领域内公开数据集UTA-RLDD和NTHU-DDD上,YOLOv7-MCW-Informer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7.50%和94.48%,单帧检测时间降低至28 ms,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实时疲劳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对象众多、信息分散异构、时空特性复杂等导致管理决策困难的问题,从隧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出发,建立隧道可视化智能决策系统。系统以标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为设计原则,以隧道BIM运维模型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编码和信息映射表实现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多源信息集成,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分析层和交互层组成,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结构健康评估和病害追溯、设备异常发现和故障诊断、养护决策优化等功能,通过三维图形化引擎与用户交互,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现场情况,获取自动辅助决策结果,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将该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上海大连路隧道工程中,可帮助隧道管理者更快速、清晰地了解隧道运营状况,提供运营养护的辅助决策建议,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全迅  那通兴  许强  李宏哲 《隧道建设》2022,42(Z1):544-552
为提升公路水下隧道服务品质,保障隧道通行安全,针对检查评定体系亟待建立、土建结构风险点多、机电设施故障率高、预防性养护与养护决策难以实施等问题,开展水下隧道提质升级实践意义重大。依托已建成通车的苏州阳澄西湖隧道,基于特隧特养、安全风险防控和信息化管养理念,系统性提出了设施本体性能改善、管养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提质升级解决方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土建结构病害处治、机电设施改造升级和交安设施性能完善设计与实施; 2)建立了隧道管养信息化系统; 3)研究制定了隧道检查评定体系和运营阶段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方案实施后,苏州阳澄西湖隧道的设施技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依据空管系统许可认证原理和中国民航空管项目管理周期,构建了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基于安全的寿命周期管理模型。归纳了美国、欧洲许可规范体系,揭示了美国、欧洲许可规范核心框架结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精密进近着陆引导系统(GLS)终端区运行安全性评估为基础的中国民航GLS 许可认证体系及其框架。给出了该体系的系统设计审查、设备性能测试、现场运行测试3个阶段的许可认证流程。从运行安全性角度分析了许可性审定体系流程中3个认证阶段的层次关系与内容,规范 GLS 的安全运行质量。所建立的 GLS 许可性审定体系从其系统设计方案、生产及运行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许可性认证,确保该系统达到终端安全运行性能,完成中国民航 GLS 运行性能测试的认证许可。   相似文献   

14.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快速增长,但在隧道运维管理中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公路隧道的运维管理,通过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及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可视化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以浙江省41省道岭下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平台,为公路隧道运维管理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方便地分析装载机工作装置性能设计的好坏,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中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和性能分析所需要的测量函数。分别对其平移性、自动放平性、连杆机构的动力性、举升机构的举升性、卸料性以及传动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机构的性能优劣进行了判断。仿真结果与实际工作情况基本一致,建模及分析方法对其他类似机构的仿真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界首市裕民桥主桥为主跨142 m的自锚式悬索桥,设计步骤主要包括桥梁总体布置的确定、静力有限元建模、整体稳定性分析、缆索线形确定、运营阶段内力分析以及构件强度验算等;同时,还需建立动力模型,以了解桥梁自振模态,并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进而验算桥梁的抗震性能。所总结的内容可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伍朝辉  常莹  李青  蔡蓉宾 《隧道建设》2022,42(1):154-161
针对目前隧道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视频碎片化、视频与业务数据分离、缺乏二三维联动响应手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隧道运营管理创新应用方法。1)对隧道运营过程中视频监控的应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为三维视频融合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提供方向; 2)利用BIM与点云重建技术构建隧道场景三维模型,形成隧道虚实融合的静态模型基础; 3)提出一种隧道监控视频三维注册与虚实融合绘制方法,将多路视频实时融合到三维隧道场景模型中; 4)在融合后的三维场景中汇聚融合多源物联传感数据,形成与真实隧道交通运行场景基本一致的数字孪生场景; 5)基于视频融合场景开展二三维联动的隧道保畅、事故救援、设施管理、应急响应等运营管理应用实践。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更加实时、高效、智能的隧道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应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的重力型热管开展了建模与仿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不同充液率、内壁面接触角和初始压力对热管启动性能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充液率的增大,传热性能在提升,当充液率为85.7%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随着接触角的增大,传热性能在降低,当接触角为60o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大,传热性能在降低,当初始压力为3 361 Pa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9.
Water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a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PEFC). In this paper, a PEFC model that facilitates the control of PEFC membrane humidity is presented. An efficient modeling procedur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athema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s proposed. A simpl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for the model is adopted, and experiments to measure PEFC irreversibilities and net water transport across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are performed. The developed PEFC model effectively quantifies the irreversibilities in the PEFC output voltage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FC performance and steady state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the MEA. The proposed modeling procedure can effectively save time and cost during the controller / control algorithm design phase in PEFC syste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锌砂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31-35,42
基于公路CAD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讨论了地形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地表三维建模、道路三维建模、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实时整合、景观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高效的场景管理、地形层次细节模型等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并采用设计模式设计了类之间的组织模型,利用C 和DirectX 9.0c开发了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现了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公路设计过程的支持以及对设计成果进行实时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