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详细分析了常规潜艇作战能力的评估体系,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和方法对常规潜艇作战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从而为综合评估常规潜艇作战能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瑞典设计、澳大利亚潜艇公司建造的3000t“科林斯”级潜艇开创了澳大利亚造船史的先河,成为该国海军造船工业及能力的一座里程牌,它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舰艇技术上依赖英美两国的历史。“科林斯”级潜艇尽管在设计上很先进,但在其首制舰服役后。陆续发现了一些设计缺陷和技术问题。目前,澳大利亚正通过国际合作,对潜艇作战系统进行升级。此前。该级潜艇实施了扩展项目,产生了有效的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中等寿命的作战系统计划来替代计划中的涉海1439项目,以建立一项长期计划来促进潜艇作战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升级换代。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还采用虚拟技术对潜艇改进项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潜艇母舰     
《航海技术》2009,(6):18-18
英国一家造船厂正在研制一种既具有作战能力又具有潜艇的隐蔽性的新式潜艇,被称为“潜艇母舰”。根据其大小,“潜艇母舰”可搭载20~30艘子潜艇:子潜艇离开母舰后可各自独立行动,可搜索和定位目标、向母舰传递信息,甚至可以攻击目标,扩大母舰的搜索和攻击范围。  相似文献   

4.
“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潜艇作战能力十分强大,生伤深海各种作战任务,但是,在现有预算资金的限制下,海军需要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潜艇,以满足海岸线附近海区作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件的潜艇作战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现状,分析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构件的潜艇作战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的开发模型,对潜艇作战系统通用功能构件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潜艇作战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潜艇作战系统是潜艇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是潜艇战斗力的直接体现,本文针对性研究了国外先进潜艇作战系统特点,结合国内相关技术研究情况,对作战系统主要性能进行系列化对比分析,阐述了潜艇作战系统能力提升的技术途径。潜艇综合作战能力与自身动力、噪声、探测能力、态势生成能力、指挥能力、武器控制能力及武器性能等密切相关,各项能力的形成取决于不同专业领域核心技术,但以上能力又互相关联,在总体性能及外围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通过深度挖潜、优化设计,实现作战系统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潜艇综合作战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潜艇AIP作战使用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艇的作战效能与保持潜航和不被探测的能力紧密相关,为了提高隐蔽性,增加水下续航力,研究了一种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AIP)。它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燃料电池、低功率核反应堆和斯特林发动机等。潜艇第一代混合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在原型潜艇上添加一个容纳整套AIP系统的加舱来实现。本文从潜艇作战需求出发,对常规潜艇的AIP系统提出了作战使用要求,并对配装于其加舱中的各型电池组数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身对潜艇的设计和作战能力有很大约束,而设置诱饵也有某些设计方面的缺陷:a)要求有关敌方武器和能力方面的适时情报;b)对其能否成功地作战尚存疑问,它有可能暴露艇的存在或艇的位置。建议采用主动防御,通过主动摧毁敌方的鱼雷来保护潜艇。  相似文献   

9.
提升潜艇兵力体系作战能力,是潜艇兵力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必然要求。依据潜艇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目的,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确立了以综合集成法为主的潜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可为潜艇兵力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和任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反潜舰艇是指以对潜艇进行搜索、跟踪、驱逐、打击为主要作战使命的水面作战舰艇。随着潜艇设计及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潜艇(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的综合作战性能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航速、攻击力、隐蔽性及自动化程度等主要性能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作为现代海军中的一支重要作战力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潜艇性能的提高对水面舰艇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都加速了现代反潜技术研究,逐步建立起了由水面反潜舰艇、空中反潜飞机及水下反潜潜艇构成的立体反潜体系,其中反潜舰艇是这个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世界军事格局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发生变化,中国海军所面临的潜艇威胁日益凸显,加之中国现代反潜舰艇发展滞后,所以应对现代反潜作战的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对未来中国海军完成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护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运输线的畅通等作战任务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水下作战领域,美国海军的潜艇力量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模仿的对象。美国潜艇部队为盟军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并在同前苏联海军的“海上冷战”对抗中逐渐成长为一支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从冷战结束至今,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急先锋,潜艇部队一直不断调整,不断改变,为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战,始终活跃在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的第一线,无论是打击极端势力、还是对付恐怖主义,到处都能看到美国潜艇的身影。在这些作战行动中,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所承担的使命重要而繁杂,  相似文献   

12.
潜艇作战控制系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已成为一项能使美国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更分布化、可移植、可扩展并具备异质功能的技术。引入最先进的商用产品已成为更新现有潜艇——“洛杉矶”级和“三叉戟”级平台,以及在新一代攻击型潜艇“弗吉尼亚”级上使用未来系统的主要焦点。尚在研究的是将CORBA装入舰队现有潜艇平台系统(进行修合)的可能性。对目前美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作战控制系统Mk 2 Block 1C和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软件结构作一简要回顾,重点是CORBA及其应用,并述及CORBA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设计是潜艇作战系统在操控一体化方面的重要体现。战位复用技术有以下一些优点:减少艇员配置;提高潜艇作战系统可靠性;动态扩展作战系统功能;有利于整个潜艇作战系统的维护。描述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的内涵,分析潜艇作战系统采用战位复用的必要性。根据潜艇作战系统的典型战位设置,提出未来新型潜艇作战系统战位设置的设想及实现思路。最后分析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技术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潜艇的隐蔽性是其威慑力关键所在,这也导致其信息保障较为匮乏,对战场态势的掌控能力有限。结合潜艇的典型运用模式,阐述了水下行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潜艇和UUV的技战术特点和未来水下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构建、研究UUV与潜艇协同的攻防体系和典型作战模式。最后,围绕潜艇指挥控制、水声通信、组网协同和UUV技术等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光电桅杆作为非穿透式潜望镜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美国海军潜艇系统,该系统具有向操作者提供不断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图像处理、增强和显示能力,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性能。该系统由光电传感器、高速图像处理器、对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电子支援措施和预警天线构成。操作者通过有专用控制装置的舱内工作台控制该系统,其图像和状态信息显示在工作台上的显示屏上。在“弗吉尼亚”级潜艇上,光电桅杆同潜艇其他系统的接口通过电气结构连接。总结了光电桅杆系统的设计经验、系统构造及其作战能力、性能特征,同时提出了光电桅杆系统近年来的一些海上航行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光电桅杆系统平台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潜艇作战过程和作战环境的分析,根据杜派指数法的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影响潜艇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利用指数法评估潜艇作战效能的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军事应用。该模型可为部队训练和作战提供潜艇装备的战斗效能数据,找出影响潜艇作战能力的敏感因素,为发展新型装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设计潜艇作战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设计基于组件技术的潜艇作战仿真子系统,分析潜艇作战三维视景的功能需求,确定三维视景的设计方案和软件结构。最后采用OSG图形系统进行潜艇作战三维视景仿真系统开发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战场环境感知、目标警戒探测、信息处理、信息保障、隐蔽通信、协同作战、辅助决策、交战控制和任务重构等几个方面提出网络中心战对潜艇作战系统的能力需求,并提出未来潜艇作战系统发展思路,可为未来潜艇作战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战舰(包括潜艇)的开发在边缘处均有较多改进,改进虽然重要,但并非革命性创新。改变核动力潜艇设计,并综合改进水面作战性能,为真正创新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2月18-24日,9艘日本潜艇在美国西海岸攻击了8艘美国商船,造成1沉2伤,6名水手死亡,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潜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美国海岸附近进行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