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弥补道路缓和曲线长度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从多方面对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进行了研究。针对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范取值局限性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及规范取值的侧重点,首次提出了满足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4种情况下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1)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条件下,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2)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条件下,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略高于规范取值;(3)考虑超高因素条件下,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5~3.4倍;(4)考虑视觉美观性条件下,当R为不设超高半径,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与规范取值相适用,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3~2倍。研究结论:(1)当不涉及圆曲线超高情形下,着重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变化率、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与规范取值一致,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比规范取值大5m;(2)当涉及超高因素条件下,应综合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行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标准路拱横坡的公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了规定.在道路几何设计过程中,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大于对应规定值时,一般习惯不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该文针对这一设计习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高发路段处治案例,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宜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的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匝道曲线路段停车视距要求,采用二维停车视距计算方法(横净距法),在考虑匝道所有横断面和路基类型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大小型车在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横净距数值,以及满足不同设计速度停车视距要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值。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最小圆曲线半径较规范规定值更为严格;大货车占比较高时,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最小圆曲线半径较以通行小型车为主的情况更为严格;在进行匝道圆曲线设计时,应在匝道圆曲线半径满足规范规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基于横净距计算对应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速公路圆曲线半径、超高、缓和曲线等指标的对比分析,介绍中美规范在高速公路平面几何设计时指标选取的区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对于圆曲线半径取值和我国规范相近,选取的最大超高值比我国略大,缓和段的长度和超高缓和段的设置两国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6.
道路新型缓和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汽车行驶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以回旋线为特例的新型缓和曲线--回旋曲线族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证了回旋曲线族作为缓和曲线符合道路行驶力学特性,对各种地形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作为一种新的缓和曲线设计方法应用于道路线形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法两国在各等级公路中缓和曲线的计算方法与指标采用范围,着重对比分析了两国高速公路的缓和曲线设置条件及长度取值中存在的差异,以期为今后应用欧洲规范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道路是车辆通行的载体,道路平面线形拟合车辆行驶轨迹的程度高低,体现了车辆通行条件的优劣。基于车辆的行驶轨迹,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车辆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上行驶时的理论公式,在满足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条件下,测算了最大长直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大半径、最短缓和曲线等数据,为路线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结合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践地探讨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有利于设计人员对道路线形设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人员确定特定车辆的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9.
道路是车辆通行的载体,道路平面线形拟合车辆行驶轨迹的程度高低,体现了车辆通行条件的优劣。基于车辆的行驶轨迹,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车辆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上行驶时的理论公式,在满足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条件下,测算了最大长直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大半径、最短缓和曲线等数据,为路线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结合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践,探讨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有利于设计人员对道路线形设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人员确定特定车辆的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公路设计中平曲线指标的选用影响道路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平原区普通公路改扩建项目新建段与扩建段相接处交通事故频发。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通过计算相邻运行速度协调性指标,提出新老路段相接处平曲线过渡半径取值方法,并应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取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过渡半径的合理取值可有效解决新老路相接处因指标取值不均衡引起的交通事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依靠工程经验和定性设计的不足,根据可靠度理论和效应-抗力概率模型提出了以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力和层底竖向剪应力为控制指标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可靠度分析方法,并运用一次二阶矩中心点法、蒙特卡洛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构抗力和荷载效应,定量得到了在两种破坏模式下5种加铺层结构的可靠度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两层及以上沥青加铺层和层间处理方案,路面使用寿命较长,可靠度较高;可靠度分析方法比经验法确定沥青加铺层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研究结果为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和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目前对行程时间可靠度的研究几乎都是从道路管理者角度出发的问题,考虑路网随机变化对道路使用者的影响,首先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以及行程时间分布的2个维度提出了动态行程时间可靠度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性.其次基于日变可靠度并假设行程时间及其规定阈值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析了可靠度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行程时间可靠度指标.然后运用该指标推算出了路段和路径行程时间可靠度,计算并分析了路网动态行程时间可靠度.最后在一个测试路网上采用3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路径行程时间可靠度.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缺陷,而提出的可靠度指标法与Monte Carlo法的结果基本相同,也因此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路试与四立柱台架试验分别进行一款新开发旅游客车的可靠性试验,对比其异同及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重型载货汽车在道路可靠性试验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兼顾用户实际使用条件和产品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从试验要求、试验顺序、数据统计和合格性判定标准等方面,对重型载货汽车的可靠性试验规范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分析了基于行程时间可靠度的交通流量分配对道路网络结构可靠度产生的影响,行程时间采用BPR路阻函数,假定行程时间服从Weibull分布,推导出路段行程时间可靠度同路段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以路段行程时间可靠度80%,即路段饱和度1.0,为衡量和控制标准,对路段超出控制标准部分的交通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利用蒙特卡罗MATLAB计算程序计算出分配前后各路段路面结构可靠度,再利用网络串并联原理分别计算出交通流量分配前和分配后的道路网络结构可靠度.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交通流量分配前后的道路路段可靠度和路网结构可靠度可知:以行程时间可靠度为分配标准较以畅通可靠度为分配标准更合理;路段拥堵时的交通流量分配虽可以提高相应路段可靠度,但会降低整个路网结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可靠性评价方法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艳艳  高爱霞  刘小明  荣建 《公路》2003,(10):127-131
重点对国内外交通运行状态的可靠性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围绕现存问题进行未来研究展望。论文讨论了现有交通运行状态的非概率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及道路交通运行可靠性概率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若干可靠度指标,如连通可靠度、运行时间可靠度、容量可靠度及畅通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并对可靠度指标在路网规划、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应用Virtual Proving Ground软件进行汽车试验场可靠性道路试验的仿真研究,对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标准搓板路面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按照可靠性试验规范,在标准搓板路上对某国产轿车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与实车试验典型测点加速度一时间历程数据进行对比,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对车辆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汽车可靠性耐久性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城市阳台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位于城市阳台景观带的江东路以下穿道路的形式建设,因此对江东路隧道的交通组织设计和路网可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5个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对现状交通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江东路隧道项目进行了交通组织设计,并通过路网可靠度研究得出了隧道建成前后岙滩片区道路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论.结果表明:江东路隧道建成后,岙滩片区南北通向路网系统可靠度从73.8%大幅度提高至92.6%,有效提高了整个岙滩片区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纪雄  罗朝辉 《汽车工程》2011,33(11):990-993
基于等效试车原理,推导了两试车场试车规范的等效公式,据此提出了汽车可靠性道路试验规范制定中的计算流程.综合考虑车辆部件在x、y、z方向的受力和车身的扭转,选取了基准车辆前轴的轴头载荷作为等效的计算载荷,开发了某汽车公司面向欧洲和北美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道路试验规范,最后对道路试验规范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不同降水可靠度条件下的路基含水量变化区间,应用统计学原理对试验路所在地区降水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区间估计法计算了不同可靠度条件下的降水量区间。并在试验路段埋设湿度传感器,对同一时期路基含水量和降水量进行同步实时观测,建立了降水量与路基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路基含水量与降水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靠度为95%、90%、85%时,某地区降水量区间分别为[14.8,19.6],[15.2,19.2],[15.4,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