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摩托车》2006,(12):24-24
我在平顶山市雄鹰摩托车俱乐部学习技巧摩托车已经一年多了,掌握了许多的技巧基础知识和基本驾驶技能,可以应对许多复杂的地形和障碍,并把学车的体会通过《摩托车》杂志介绍给广大的爱好者,使许许多多与我一样热爱摩托车运动的朋友通过《摩托车》杂志了解、学习到许多适合自己的技巧与知识。2006年8月28—29日,我报名参加了在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全国技巧摩托车挑战赛,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子技巧摩托赛车手,赢得了现场众多摩托车运动爱好者的掌声。  相似文献   

2.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3.
敌后武工队     
亮亮 《摩托车》2010,(10):13-13
一直有人问我《摩托车》杂志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一直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直到今天我收到一封来自日本读者的电子邮件,我才知遵《摩托车》杂志的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4.
在摩托车信息杂志社,我负责客户工作。作为拥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行业杂志,一直以来,《摩托车信息》在国内外摩托车行业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众多国内主流摩托车企业、经销商家与摩托车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这也为杂志社客户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5.
摩友们:我是辽宁抚顺一名会员,是《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事摩托车维修行业已有十几年,1989年,与《摩托车》杂志交上了朋友。在这十几年中,《摩托车》杂志使我及时了解了我国摩托车的发展与动态,使我在维修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维修技能。 《摩托车》杂志社,为我们全国的摩托车爱好者和维修技术人员建起了新的桥梁。去年10月,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无锡市隆重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是一次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行业最广泛的大会.是《摩托车》杂志把我们聚到一起,感谢《摩托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摩托车爱好者,很想知道国内外各种摩托车的性能、发展历史、生产水平和摩托车制造厂家的特点以及风采等方面的信息。为了获取这些信息,我一直很注意阅读专门报道摩托车世界的《摩托车信息》杂志。最近,我翻看了今年各期的《摩托车信息》杂志,发现它在版面上比过去大有改观,办得生动活泼,令人赏心悦目。首先是图文并茂。过去的《摩托车信息》插图较少,今年以来插图较多。这些  相似文献   

7.
车迷热线     
《摩托车》2003,(10):49-51
MTC先生: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多年来一直订阅《摩托车》杂志,每篇必认真拜读。2002年第11期上刊登的《摩托车维修中的一窍门》一文,读后有些问题,敬请先生答复。 1、“巧卸汽缸盖”的方法,它的安全性实用性如何? 2、“巧修TB50汽缸排气口积碳”  相似文献   

8.
信念与坚守     
一直在幕后,今天走到台前,不为别的,只想表达信念与坚守。时光荏苒,不觉间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已然走过30余年,与之相生相伴的《摩托车信息》杂志也创刊27年了。至今,原中国摩托车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立三同志的谆谆教导仍在耳边回荡:创办《摩托车信息》杂志,是因为中国摩托车行业需要信息平台,需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9.
<正>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对于从事期刊工作的人而言,月复一月,感觉时间流逝总是如白驹过隙一般。回首我在《摩托车》杂志工作近十年来的种种,很多记忆中的画面都像是发生在昨日,让人感叹,也让自己对做好现在、布局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摩托车》杂志又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成功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令我们兴奋的。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取得了汽摩类公众号前五、全网平面媒体公众号前二十的  相似文献   

10.
高君 《摩托车》2010,(6):104-105
<正>李彬档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摩托车》杂志:作为行业第一纸质媒体,我们一直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李秘书长的上任,让我感到分会无论从人员组成还是具体操作都有了明显的变  相似文献   

11.
大太阳 《摩托车》2007,(6):84-85
2007年4月底的一天,当我接到全国《摩托车》维修技术俱乐部打来的电话.让我报名去重庆参加建设集团举办的“走进建设,走进雅马哈”,参加重庆市二运会和重庆直辖十周年庆典活动。我很疑惑,不太相信这是一个事实,直到拨通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类刊物——人民邮电出版社《摩托车》杂志李健社长的电话,我才相信,这原来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车迷热线     
《摩托车》2004,(12):48-51
车迷热线MTC 先生:您好!我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也是一名摩托车迷,还是一名《摩托车》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发现《摩托车》杂志几年来,每期必读《摩托车》,总有收获。阅读《摩托车》杂志2004年第3期后,对《神车龙驹》(——劲隆JL150-6太子型摩托车)一文中(第19面)“有条件的话,加装电热把套最好不过了。”这句话不懂。“电热把套”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哪里有?麻锦发  相似文献   

13.
刚上班,处里的同事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杂志,细一看是《摩托车信息》。看着那精美的彩页、图文并茂的内容,我心里一阵激动:《摩托车信息》真是越办越好了!从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摩托车信息》已从开初的信息网内部交流资料发展成今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摩托车行业权威杂志。作为曾经在《摩托车信息》编辑部工作过的我,拿着这新改版的杂志,真是触刊生情! 记得在1989年我刚从事销售工作时,就对《摩托车信息》爱不释手了,因为要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您们为我种下的一排树,让我的心灵四季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感谢你,《摩托车信息》——生活中你给了我无尽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各位编辑老师——工作上我找到了良师益友!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在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前,摩托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在我的笔下却觅不到它的踪影。自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后,摩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2003,(10)
我一直喜欢摩托车,也喜欢《摩托车》杂志。这个爱好可以推溯到大学二年级。那时候,我订阅的报刊除了《青年一代》,就是《摩托车》了。90年代初扬州城市的摩托车数量和品种都比较少,最常见的是建设、嘉陵、幸福和玉河等。那时,我经常偷骑叔叔的一辆旧嘉陵50  相似文献   

16.
李健  高扬 《摩托车》2011,(5):98-99
2010年5月,《摩托车》杂志李健社长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在这次专访中,李彬秘书长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展望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来年的工作。一年过去了,让我们再次带您走进李彬秘书长的办公室,听他畅谈行业的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7.
徐瑾 《摩托车》2004,(5):21-21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摩托迷,《摩托车》杂志每期必看。我在买宗庆ZQ125-12越野车之前,购买过两辆摩托车,但都是无级变速踏板式摩托车。第一辆建设55摩托车,骑行3年,从未修过。但由于车身较小,忍痛卖掉。第二辆吉  相似文献   

18.
择师以为友     
《摩托车信息》是我喜爱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杂志之一。我酷爱玩摩托,但却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种类,因此,《摩托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遗憾。结识该刊这几年,它给了我许多帮助,也带给我很多愉悦,因此,现在每月初我都翘首以盼,像等待一个久违的老友。  相似文献   

19.
刘永 《摩托车》2004,(4):24-24
本人属于典型的摩迷,对《摩托车》杂志也是每期必读,已有10年。30岁的我已有近16年的驾龄,曾经是许多名车的主人。 2001年12期《摩托车》介绍的一款车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就是金城·铃木GX125。它那动感的外型,成熟的内在,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09,(4):104-105
从《摩托车》杂志的QQ群里得知,《摩托车》杂志今年又开始不定期组织产品试用活动了,我马上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指定的电子信箱里。没过多久我就接到编辑部打来的电话,自己成为了本次“飞马”头盔的试戴用户。过了几天,我就接到了邮局打来的电话,让我去取包裹。我拿到包装盒,发现盒子比我想象的要小,也难怪,毕竟是夏盔嘛!一回到办公室,我马上拆开箱子,拿起这款小巧的夏盔细细地研究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