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GSM-R无线通信系统负责承载车地间传输的关键列控数据,其传输能力与CTCS-3列控系统性能紧密相关。借助无线信道仿真机制模拟现场信道特性,分析无线传输性能,是研究GSM-R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终端移动速度、传播环境都会发生快速变化,无法使用传统电信领域的基于固定速度与场景的信道仿真机制。提出一种新型的GSM-R无线信道仿真机制,通过建立与铁路线路匹配的无线信道模型,并根据列车移动速度信息动态配置仿真输出特性,模拟车载电台在变化场景与运行速度下的传输性能,实现在CTCS-3级列控仿真系统中实时仿真GSM-R信道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与之配套的车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得到相适应发展。一方面为乘客提供通信服务,除基本语音服务外,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为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列车关键部件的大量实时状态信息需要及时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因此,构建适应高铁环境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势在必行。高铁无线信道模型是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本文以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为应用场景,分析高铁无线信道测量的特殊性,讨论经典信道测量方法和设备在高铁场景下的优缺点,研究了基于无线蜂窝的高铁宽带无线信道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环境中无线信道传输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速铁路环境下,无线信道的性能发生急剧的变化。针对高速环境下电波传播的特点,阐述了高速铁路中无线信道的特点并对无线信道进行了建模,分析了高速铁路中多普勒频移的特性及对误码率的影响,讨论了隧道传播环境,最后对无线传输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不同扩频序列对高铁无线信道测量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基于扩频滑动相关的高铁无线信道测量仿真系统。在发射端分别生成Random、m、Kasami、Gold、ZC、Golay等6种扩频序列,通过COST207丘陵场景的标准信道模型传输调制信号,在接收端利用滑动相关算法估计出信道冲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Golay序列、ZC序列和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优于另外3种序列,进行高铁无线信道测量时误差相对较小;接收端利用估计的信道冲击响应可以有效提取信道的多径时延和多普勒扩展特性。仿真结果为构建可工程化应用的高铁无线信道测量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802.11无线局域网信道接入机制没有提供服务质量保证,限制了许多实时业务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新的802.11 e协议对不同业务进行了区别,提供QoS保证.本文介绍和对比了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增强型分布信道接入2种信道接入机制,通过使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对2种信道接入机制下不同业务的吞吐量和延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802.11e的EDCA机制有效的提供QoS的差异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无线移动通信中,许多实测数据表明Nakagami分布较好地描述了多径衰落信道。本文研究DS-CD-MA系统在Nakagami衰落信道下,应用相干接收时的误码性能基础上,对多径衰落信道中误码率算法作了改进。据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多径衰落信道下,应用多径分集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系统的性能;(2)在对DS-CDMA系统进行研究时,Nakagami多径衰落信道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都市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车地间的通信数据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一代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信道特性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测量方法很难或不适合用于高铁场景下的信道测量。本文研究一种基于现有蜂窝网络WCDMA的高铁宽带无线信道在途测量方法,并以Sora(Soft Radio)软件无线电平台为基础,通过应用开发与硬件扩展,改制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信道测量仪MSounder(Mobile Sounder)。通过射频矢量信号发生器、信道衰落模块和MSounder搭建的无线信道测量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校准测试,测试结果与预设信道模型相匹配。该方法可用于高铁无线信道的实际测量与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列车与轨旁接入点设备之间的无线传输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测试该无线系统在常规和具有电磁干扰的隧道环境下的性能,提出了一个可以仿真隧道无线电通信环境的测试平台。其特点是信道电路工作在射频频段,用射线跟踪方法研究无线电传播特性,并将结果固化为衰落和衰减信道;动态的矩阵信道可以仿真高速移动下的车地多点接入环境,可以加入电磁干扰来测试极限参数下无线电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块平均互信息率的物理层抽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层抽象是评估即时无线信道质量的主要技术,其算法性能直接影响无线系统分析与仿真的结果。传统的物理层抽象以平均信噪比作为无线信道质量的表征,对无线信道质量进行评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块平均互信息率的物理层抽象算法,利用平均互信息量作为无线信道质量的表征,提高物理层抽象算法的性能。在本文的算法中,首先计算无线资源块所有子载波的平均互信息量,然后得到即时的无线信道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在Wi MaxⅡDL环境下,对于40%ITUPedA3 km.h-1-40%ITUPedB3 km.h-1-20%ITU VA30 km.h-1混合信道模型、多种调制编码格式以及ML和MMSE检测,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更精确地预测无线信道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WLAN无线信道资源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提出了WLAN在某些场景下需要避开特定信道的需求.介绍了WLAN的3种主要架构:FAT AP架构、AC-FitAP架构、MESH架构.通过分析需求点,确定了WLAN服务提供商提供信道黑名单功能以满足避开选择特定信道的方案,用C语言编程进行实现.利用H3CWX3024、WX6103、WA2610E-AGN、WA2220E-AG等设备进行实际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完成了WLAN避开选择特定信道的功能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主要针对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采用新型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方案,解决越区切换时视频数据包易丢失、误码率高等问题,使监控中心所看到的图像清晰、流畅、无缓冲,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  相似文献   

12.
以地铁用户给定的线路环境数据为输入,根据无线信道传播损耗模型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质量仿真运算,输出全线无线接入点(AP)的初步布置方案,其中输入数据包括数据通信系统设备工作电磁环境参数、现场物理环境数据、无线传输收发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需要达到的数据传输性能等。根据初步布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对全线各点的无线覆盖性能给出图形化的标示,为网络优化提供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现场的典型环境进行现场勘测,利用勘测的数据对无线覆盖仿真结果进行校准,输出最终的工程实施布置方案,从而减少AP设备安装和测试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无线机车信号数据安全传输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无线信道方式传输数据,实现机车信号数据安全传输的方法.根据无线机车信号数据传输需求,以GSM-R数据通道结构和GSM-R安全传输协议为基础,提出采用地址、时间、注册码三维控制、时分复用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帧结构可变、调整优先级等方法.防止由于无线干扰和传输网络帧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错误,保证无线机车信号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铁路危险货物专用线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除具有传统的本地监控和数字录像等功能外,还具有远程监控和多级监控功能,以实现对危险货物专用线重点区域和作业进行视频监督与控制.该系统采用H.264视频处理、数字传输、高速无线通讯、智能跟踪、自动识别报警技术等,并通过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平台为各视频应用子系统提供共享的承载平台.  相似文献   

15.
分析WLAN系统作为CBTC车地传输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TD-LTE系统的优点;结合地铁运行的无线信道条件建立了漏缆和自由波测试信道模型,并且对CBTC列车控制信息业务进行抽象模拟;选取不同厂家的TD-LTE设备进行充分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TD-LTE系统具备承载CBTC列车控制信息的能力,满足CBTC列车控制信息对无线传输系统的指标要求。具备后续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LTE-M(LTE-Machine to Machine)系统性能与电波传播和无线信道密切相关。分析LTE-M系统在隧道漏缆场景信道特性,介绍3GPP单径莱斯和多径信道模型;开发LTE-M系统链路仿真系统,对不同信道模型、信噪比、移动速度、莱斯K因子下的系统性能,包括吞吐量、丢包率和误比特率,进行仿真评估。根据仿真结果,给出LTE-M网络规划与优化建议,包括信噪比优化目标设定为15 dB左右,在列车高速移动时采用多普勒频偏校正技术,并应该尽可能使漏缆与接收天线之间存在视距路径(LoS)。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输技术不断进步,使得2.4 GHz无线传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简要论述2.4 GHz无线传输技术的标准、工作模式和相对于其他无线传输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组网情况。  相似文献   

18.
影响铁路GSM-R系统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网络GSM-R的建设过程中,干扰现象比较棘手。干扰是影响无线网络质量和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GSM-R系统中,干扰将引起误码增加、话音质量下降、数据传输差错率上升,干扰严重时会发生掉话、数据传输中断等现象,严重威胁列车的行车安全。介绍GSM-R干扰的分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在铁路GSM-R网络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干扰查找、定位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