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从根源上预防长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该文基于主动型的事故预防理论,提出了隧道交通事故征候的概念,进而建立了隧道事故征候体系,找出隧道交通事故的潜在隐患,并且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案,改进了隧道安全管理,提高了安全水平,使隧道交通安全由被动的事故预防变为主动的事故征候预防。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关于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和资料,从事故发生的路段和时段、事故类型、事故中的人员和车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乡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乡村公路等级越低,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曲线路段和限速值不低于80 km/h的路段是乡村公路上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第三,在乡村公路上周末和晚上的交通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第四,单车事故(主要是驶出路外事故)、平交路口事故和正面碰撞事故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五,机动车驾驶员和乘员、男性、年轻人是乡村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伤亡人群;第六,在涉入乡村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中,以小型乘用车为主.  相似文献   

3.
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因素构成复杂且相互关联。为了明确事故的内在成因,基于实际事故数据对致因要素进行提炼、分类,构建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分析网络总体结构特征、节点特征和网络全局效率,寻找关键致因要素,探索事故致因要素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等级公路事故致因要素间耦合作用强,要素状态变化易引起连锁反应;无机非隔离、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最容易导致低等级公路系统整体安全性下降,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是风险防控重点。研究结论有助于判别低等级公路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特征,对国内典型隧道发生的262起交通事故进行归纳统计.从隧道环境中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和隧道环境类型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事故分布在一天中明显地呈现3个高峰时段;隧道进、出口段是事故高发路段,在进口路段洞内事故多于洞外事故,在出口路段洞外事故多于洞内事故且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隧道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展辉  陈晓宇 《公路工程》2009,34(2):135-139
为适应交通量增长,广东省国省道修建了不少二级公路超宽路段(路基宽度超过15 m),大多划分为不设中间带的四车道公路.据统计,其交通事故多发(黑点)的特征突出.通过现场调研和致因分析,提出预防碰撞事故的措施,并从道路本身和周边环境入手,阐述超宽路段改善安全性的设置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9年中在广州和深圳召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地全力打好城市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主动仗整体仗。会议提出要狠抓科技应用,助力智慧预防,助推决策部署智能化、预测预警智能化、执法管控智能化和事故处理智能化。笔者认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不光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还是在城市道路上,都要用好交通事故"智防预警",充分运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地处山区,弯多路窄坡又陡,再加上汽车流量大,弯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较多。据统计,全市在弯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41%,重庆至长寿公路在弯道上发生的事故占53%。为了改善公路弯道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  相似文献   

8.
山区一级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级公路是我国普通公路中等级最高的公路,同时也是各等级公路中百公里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公路.文中根据山区一级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从人、车、路和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事故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了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呈现出的在公路穿村镇路段聚集的趋势,在某山岭地形区域进行了双车道公路的交通事故、交通组成、道路和路侧等因素的大量数据采集,并对公路穿村镇路段的整体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负二项模型等事故预测模型和相关检验理论对模型形式,以及公路穿村镇路段全部事故和追尾、碰撞、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规律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事故时空分布呈一定规律性;交通量、混杂率和道路横坡度为影响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的3个显著因素,且均呈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公路三支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以预测事故数和实际事故数的经验贝尔估计期望值为评价指标、以交通事故预测模型为基础、以均值度量方程为标准,对公路三支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服务水平进行了探索性分级研究。为我国公路交叉口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与治理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事故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分析了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提出了对事故多发段进行改造的原则和防治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道路交通事故可视化分析的需求,在分析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交通安全态势预警、事故多发路段判别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GIS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系统的构建方案,并加以设计与实现.系统集事故信息的录入、管理、展示、查询、统计分析于一体,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城郊公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亟需进行安全改善.事故多发段鉴别是进行交通安全改善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分析了城郊公路事故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事故四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事故多发段.对上海市某城郊公路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市区与郊区过渡段是城郊公路安全问题最为严重的路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平原区低等级公路特点、交通特性分析,结合平原区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特性以及事故发生成因分析,从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措施和安全辅助措施两方面出发,通过对平原区低等级公路3种主要安全隐患类型的研究,给出平原区低等级公路安全解决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平原区低等级公路,提出进行安全改善建议措施和优化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黑点分析处理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事故黑点分析工作实际,在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道路交通安全多维信息管理技术、系统数据库技术和基于GIS的事故黑点分析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二级公路事故多发的现状,分析平原区某二级公路的事故多发路段,总结了二级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事故特性,从人、车、路三个方面分析产生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长下坡公路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地段,且一旦发生事故,多是车毁人亡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研究长下坡公路的安全诊断与改善技术对于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收集数据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角度,采用非事故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路段的主要安全隐患,并利用效益造价比排序模型对安全问题的改善对策进行筛选、比较,选取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为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合理的改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场车辆行驶试验,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确定了汾(阳)-离(石)高速公路车辆行驶轨迹及其动态行驶特性;基于美国最新的互动式公路安全设计模型(IHSDM)方法,预测了该路段交通事故并与实际交通事故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高速公路的事故频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拓理论的高速公路事故动态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动态预警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机理分析和危险源分析,构建动态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预警指标的警限区间.基于可拓学理论,将预警等级、评判指标和指标限值结合成物元,通过物元表述关系式建立预警等级确定的物元模型,计算关联函数矩阵,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各等级关联度,判断交通事故发生风险的预警等级,以达到事故预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