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建立了快速路网运行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方法建立快速路网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对城市快速路网的运行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铁路客运数据的汇总比较,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铁路客运供给能力及其对需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在途时间、旅行附加时间及总时长、服务频次等3个方面研究我国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并提出服务水平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路经营公司的绩效评价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在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后,提出了利用DEA模型对公路经营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利用单一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站在运输服务设计的角度,以增强旅客换乘出行体验为目的,提出“人、行李分离”的换乘服务理念,并基于该服务理念设计铁路客运枢纽内同站和异站换乘的方案。异站换乘方案设计时,提出铁路专用车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换乘模式,满足旅客换乘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旅客主动换乘。最后,从心理和生理舒适性两个角度对换乘服务理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行李分离”服务创造了旅客换乘出行附加价值,提高了旅客的换乘出行体验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研究已成为城乡客运一体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枢纽选址、运输枢纽场站选址算法、运输枢纽场站评价指标和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综述了客运枢纽场站选址研究的发展及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打造综合客运枢纽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缺乏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城市的统筹规划,亟需建立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体系。从综合客运枢纽城市概念入手,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节点重要度+系统聚类”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分层布局。最终形成湖北省“1+3+3+8”的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布局体系,用于指导后续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港站布局,推动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出影响高铁枢纽换乘效率关键因素,科学合理高铁枢纽布局,提出一种基于AHPDEMATEL组合评价方法。以高铁枢纽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求得各评价指标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从而确定各指标综合影响度。研究结果表明:其他交通衔接性、通道便捷性、设施供给度、枢纽组织有序度、停车场供需比、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距离、单位时间换乘量、绕行系数是影响高铁枢纽换乘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多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换乘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找出影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关键因素,合理布局枢纽换乘流线,采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融合方法,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DEMATEL方法研究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结合ISM模型建立影响因素之间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深入分析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层次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换乘组织有序度是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流线的根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优劣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提高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合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客流衔接换乘的系统分析,从多维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在遵循方案评价基本原理及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的评价方法,用于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方案的评价,建立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广西城乡客运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城乡客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保障城乡客运运输安全的对策,为促进广西城乡客运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广西河池市城乡公交客运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城乡公交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乡公交客运发展的建议,为河池市加快发展城乡公交客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我国高铁迅速发展,高铁建设如何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评价高铁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效率,本文从城市协同性、高铁枢纽建设、站城距离等角度,构建高铁枢纽建设与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DEA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效率匹配度,为城市既有高铁站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提供依据。最后以京沪高铁为案例分析了24个车站与所在城市的协同关系效率值,结果表明,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高铁枢纽发展较好,常州北站、苏州北站、天津南站等较差,尤其是天津南站的通过能力、客流量等产出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各具特色,不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结构、发展方向不同,形成的交通需求是不同的,因而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也不尽相同。选择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对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共交通模式的概念,分析不同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的关系,并依据对典型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案例的总结、归纳,提出了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选择方法,尝试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模式选择评价体系,形成一整套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公共交通模式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大运输能力是按高峰小时客流需求配置的,而实际运行中存在一昼夜各时段不均衡客流,客流低谷时段线路运力存在较为显著的闲置与浪费.充分利用客流低谷时段运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收入,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顽症,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南宁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现状与规划,对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低谷时段实施城市物流运输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梳理绿色公路建设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公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要求及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目标管理法(MBO)突出结果导向,面向全寿命周期的三个阶段,从"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低碳减排"、"智慧高效"等方面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