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GB7258—2004明确规定了在大型车辆后部和侧部安装或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回复反光标识作为汽车灯具的补充.增加了车辆的识别性,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但目前众多企业对这类产品知之甚少,故通过综合分析欧洲法规、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中国公共安全标准内容的异同,重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回复反射特性限值,并对我国制定车身反光标识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出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车身反光标识可以提高车辆安全,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车身反光标识》(GA406—2002)标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载重类机动车粘贴了反光标识,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提供了新的保障,使得道路行驶更加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3.
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为行人提供通行指示,有效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构建了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亮度性能等测试所需的设备,明确了测试要求,为保证蓄能型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的路用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玮 《交通标准化》2009,(20):30-32
本文结合交通行业标准JT/T 388—1999《轮廓标技术条件》,并通过对轮廓标色度性能、光度性能的解读,分析轮廓标的逆反射材料及使用现状,进而对其使用和质量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5.
轮廓标是沿道路两侧边缘设置、用于显示道路边界轮廓、指引车辆正常行驶、具有逆反射性能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本文基于目前轮廓标所使用的逆反射体的结构类别的区别,分别对其光度性能加以分析论述,并对轮廓标光度性能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进行介绍,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保证路面标线反光度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微球是路面标线具有良好反光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关于JT/T692—2007《夜间条件下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测试方法》的任务来源、编制过程及技术内容的分析.以及测试仪器、测试过程及其结果计算的介绍,有助于该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JT/T692--2007《夜间条件下逆反射体色度性能测试方法》的任务来原、编制过程及技术内容的分析,以及测试仪器、测试过程及其结果计算的介绍,有助于该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机动车电子标识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过程中多应用主体的密钥管理和数据安全保障策略。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应用特点和需求;然后在现有机动车电子标识密钥体系架构基础上,设计机动车电子标识存储区格式,并创新提出机动车电子标识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的密钥管理体系和数据安全保障策略;最后通过模拟高速公路多义路径识别应用场景,对新构建的电子标识安全访问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新系统能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并指出“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即“无”是作为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产权问题历久而弥新,其中“私有产权”是否是历史上的实然存在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而因此把“私有产权”与“走出中世纪”相勾连,更是可能在史实、制度精神等数个层面上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尚书》“命”体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中的"命"体都是册命之文,册命之文是因册命制度而生成的,册命有着繁缛的礼仪过程,因而,"命"体之文均显示出三段式的仪式性结构模式.册命之文是经过两次书写而形成的,具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是一种君臣之间权责契约式的关系;而次生形态的册命之文,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祖之间归美和福佑的关系.册命之文,在西周宣王时代,因献祭祖先时诵读和记忆的需要,渐次由散体形态发展为韵体形态,这对后世的韵体铭文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和“职业化”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的较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本文提出将高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和设计,分成四大模块,即EGP教学模块、ESP教学模块、等级考试模块、实训实习模块。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既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是针对普通机床的工艺员和操作员工作岗位的学习领域。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选择具有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学结合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进行高阶思考,通过多种学习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机舱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并总结了"机舱资源管理"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