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陕甘界至永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勘察、地基处理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等,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上修建高速公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发展 《隧道建设》2006,26(6):75-7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理主要是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同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带,为确保路基及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填前处理,使地基满足承载力与稳定的要求。介绍了该路段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原理、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变形的主要形式,提出碎石挤密桩法、垫层法、桩基础法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坡面防护与支挡防护两种路基防护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地基会造成铁路路基大幅沉降,甚至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和使用,必须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结合大西铁路客运专线DK551+230~+850段路基施工,介绍柱锤冲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很好,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赵永国 《中外公路》2003,23(1):28-31
陇西地区湿陷性黄土湿陷层厚度大,湿陷等级高,湿陷性敏感,为确保高速公路路基及其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地基容许承载力不足,剩余沉降或潜在湿陷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均需采取措施进行处治,文中简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治原则和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分析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的适应性,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关键问题。对于较小厚度的湿陷性黄土,采用复合土工膜灰土地基可以防止地表水下渗,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采用灰土挤密桩可以满足处理深度要求,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略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地基强夯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应对公路地基进行处理,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并提高其承载力确保路基面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8.
陕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黄土,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有自身的特点。文章依托实际工程,从湿陷性地基处理、石灰土的改良及边坡防护等方面择要阐述了黄土地区路基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沈萍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43-44,M0007
兰州新区主要的特殊路基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方案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湿陷性等级分段、道路填挖方分段、沿线建筑物分布及各个工程特点分段进行确定,结合兰州新区北斗路的建设,总结了兰州新区地基处理的几点经验,供道路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具有在自重压力下或一定压力下遇水湿陷变形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这一特点,从黄土产生湿陷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湿陷性的评价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予以总结,重点介绍了强夯法,深层密实法。  相似文献   

11.
张志清  吕宁  韩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9):24-27,36
为了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法和经验,以GZ25宁夏段黄土路基纵向开裂破坏为实例,以室内试验及现场破坏路段解剖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线位选择的合理方法和湿陷路基的有效治理方案。研究认为:选择合理的路线线位,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是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的关键;湿陷性黄土的渗透规律是纵向大于横向,先期大于后期,野外实测值明显大于室内试验值,所以,对于路基湿陷性破坏评价和防治措施,应主要参考野外实测值;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应以预防为主,治理黄土湿陷的关键是治水。  相似文献   

12.
分析兰新铁路冻害的原因,提出了兰新铁路冻害分为道床冻害和路基冻害,道床冻害是由于外界黄土进入道床及翻浆冒泥而产生。通过室内试验数据,说明路基土的土质、含水率及温度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兰新铁路冻害整治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从理论上确定黄土路基的压实标准,首先确定以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受路基压实标准影响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获得的路基内部压应变分布以及在试验路测得的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压应力分布将整个路基分为距路基顶面0~80 cm的路床和路床下路基两部分,通过分析路基回弹模量对于路面结构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模量要求,并试验研究了压实度对于压实黄土的回弹模量和浸水后附加压缩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路基不同压实区域划分、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压实度对于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提出以回弹模量和压实度双控的黄土路基压实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松木桩挡土墙软基处理在高速公路扩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建高速公路要求维持车辆安全通行,拼宽路基软基处理必须保证老路路基稳定,该文结合高速公路扩建中实际工程,介绍了松木桩挡土墙软基处理的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冲击碾压对城市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效果,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建设场地湿陷性黄土特点,设计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冲击碾压处理方案,采用土体沉降量、压实度、湿陷系数、压缩模量等参数表征处理效果,研究不同冲击碾压遍数下路基不同深度范围的土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冲击碾压能够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路基压实度、压缩模量、湿陷性,冲击碾压25遍后深度为80 cm的黄土湿陷性完全消除;冲击碾压对150 cm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压实度提高效果显著,冲击碾压对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深度为1.5 m。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黄土路基由于增湿会产生附加变形,降低路基强度。为研究非饱和土排水过程中含水率、离子含量、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双灰桩联合电渗法的排水技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系统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试验表明:通过双灰桩联合电渗法使非饱和黄土路基内部的水分产生向双灰桩侧的迁移,含水率平均下降15 %;两侧双灰桩中的Ca2+等离子向土体内部迁移,结合双灰桩的膨胀挤密作用以及胶凝反应,提高了路基土体的强度,对路基产生一定的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在兰州新区建设过程中,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在兼顾经济指标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结合兰州新区NCE10#路道路工程,总结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几点经验,供道路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装配式桥墩钢筋无需绑扎或焊接、施工快速、钢筋定位要求低,且适用于束筋布置,成为一种较好的连接形式。该连接形式目前包括3种连接形式:扩头式、类承插式和环缝式。结合该连接形式中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力和施工要求,列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要求和相应的测试依据。该连接形式的设计理念为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段的安全度大于预制段,即破坏发生在预制段。设计目标为在静力、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分别采用强度设计理论和延性设计理论进行验算,并保证超高性能混凝土应变应小于极限拉伸应变(2000με)。标准设计案例表明,对于环缝式连接形式,墩身截面尺寸为2.2 m×1.5 m,墩高10 m、超高性能混凝土壁厚350 mm时,满足预定设计目标,构造合理。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软土地区路基浅层处理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中土工格栅加固软土地基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土工格栅本身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状态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土工格栅能有效地加固软土地基,并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的结论,并且认为在工程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施工过程和使用状态对土工格栅本身受力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土工格栅。该文对土工格栅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