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是汽车市场不断成长,有利于汽车美容养护用品行业的发展。我国汽车潜在市场相当巨大。1998年,我国百人汽车保有量为1.06辆,而美国百人汽车保有量为56.5辆、日本为32.7辆、巴西为4.2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百人汽车保有量必然会不断增加,即使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潜在市场也很巨大,这是我国汽车养护用品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汽车市场的变化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且同步震荡,汽车市场的发育的不完全性、汽车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汽车行业自身调控的赢弱性、加深了汽车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步入1993年下半年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不可预见性因素的介入,汽车市场的前景突然变得模糊和飘忽不定:明年汽车市场容量究竟多大?汽车市场走向何方?回答这些问题比以前想象的要艰难复杂得多。在此种情形下,如何保  相似文献   

3.
更新汽车市场是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更新汽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导性需求。我国更新汽车市场一直处于“陪衬”地位,主要是由于国家车辆更淅法规不完善等原因。目前,我国已具有了一些促进更亲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我国更新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占强 《世界汽车》2005,(2):78-79
美国汽车市场美国是世界最大、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它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变化与特点也十分引人关注。2004年前11个月美国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1537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轿车销售70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轻型卡车(皮卡、SUV)销售83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从公司来看,美国的三大老牌汽车  相似文献   

5.
二、国外汽车税费政策 1、汽车税费种类设置的影响因素 汽车税费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时重要手段之一。汽车税费具有组织和调节国家财政收入的功能。从全世界范围看,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汽车税费项目设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市场发育程度。一般而论,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尚不成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汽车市场的认识及对未来汽车市场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客观认识当前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 1.促进当前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其增长率接近40%,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汽车市场的运行一方面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呈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市场运行特征,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在计划体制下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使汽车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表现出不同的市场反映。进一步分析形成市场特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我国汽车市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2000年汽车市场的特征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同时对2001年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及2001年汽车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01年全国汽车市场的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既有新的有利因素出现,也有新的不利因素产生,总体来看,是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从而使2004年的汽车市场出现了急剧滑坡的局面。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汽车市场因此将有许多新的调整,汽车企业及相关部门需要对此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汽车市场仍在低谷运行 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下,汽车市场保持着低速运行的态势。汽车价格除一季度有短期的反弹之外,基本保持逐步下降的趋势。从6月份的市场同比价格来看,轿车下降3~6万元,其中又以上海桑塔纳轿车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2001年的汽车市场情况,分析了2002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影响2002年汽车市场因素,对2002年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中型载货汽车在汽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产销基本保持1993年水平,在整个汽车市场中仍起着“大盘”稳定的作用。1995年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仍将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面临的机遇小于困难,汽车市场的需求资金供给不足。预测1995年汽车市场需求量约为145万辆,下半年中型汽车市场有可能好转,但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份额将减少到24% ̄25%,产销量可达34 ̄35万辆。中型汽车价格保持稳定,载货汽  相似文献   

13.
张豫 《汽车与配件》2006,(51):16-17
2006回顾据测算,包含货车和客车在内的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700万辆,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而其中乘用车市场(包含轿车、SUV、MPV)的规模将达到约415万辆,比上年增长近25%。而近100万辆的乘用车市场增量几乎是2001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市场需求2006年,尤其是上半年的市场需求,势头异常强劲。每月市场增长环比超过50%。捷达、凯越和夏利仍然保持畅销车型前三名的地位。所有细分市场在2006年都保持了增长态势,C级车尤其加速增长。诚然,2006年上半年市场的增势要归功于2005年上半年市场的低迷,但其实背后还有其他因素。CSM认为在众多因素中,有两个基本因素更能帮助理解市场的变化。其一是,个人收入的增加;其二是,在过去的两年内车价迅速降低。这两个原因使得消费者基数迅速增加,尤其是拉动了一些大省份(例如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的二级城市汽车消费群体。不难看出的是,A级车的增长相对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体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型载货汽车主导国内汽车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型载货汽车市场应寻找市场需求的新生长点,即中型载货汽车的专用化、农村化和中型载货汽车市场的国际化。1998年宏观经济环境较好,但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要减弱。1998年中型载货汽车消费将进一步向个体消费转化,出口力度有所加强。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将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但总需求仍呈下降趋势。预计需求量仅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市场包括其后市场在内发育相当成熟。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是日本著名的市场资讯机构,下文“日本汽车后市场行业动向调查”对所谓后市场,包括二手车、汽车拍卖、汽车租赁、汽车配件和用品、汽车整备业(维修业及维修设备)、汽车服务业及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加油站、停车场)等内容,作了半年的市场调查(2006年10月~2007年3月)后汇集而成的。该文的内容模式及介绍的日本后市场规模,对我国国内汽车后市场调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森林 《汽车情报》2005,(36):13-17
临近年关岁尾,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不温不火,平稳发展已成定局。从2005年车市特点已不难看出,在2003年开始显露苗头的汽车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市场变数进一步增大,各种相关因素都将影响中国车市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政策与市场     
久陵 《轿车情报》2010,(9):24-25
2009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但中国汽车市场却创造出销售1360万辆、全球第一的业绩。这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因素密切相关。今年以来,虽然整个汽车市场在国民经济强劲增长和个人刚性需求的带动下依然增长有加,但是政策与市场发展的协调性方面却存在着瑕疵。而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域中,在国家政策的有效刺激下,点燃了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和产生周期性变动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结构性因素了探索和分析,并从政府、企业、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能力和上海汽车工业竞争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同时又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超过1800万辆,仍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但从汽车后市场情况看,汽车后市场由于销售市场的过快增长,后市场规模总量急剧膨胀,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情况令人担忧。鉴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汽车行业同样要经历复杂的、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新世纪开局之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减速,全球车市下滑.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市场却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良好运行态势,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销均快速增长,总结2001年上半年市场运行的特点,分析市场好转的因素,有利于预测包括下半年在内的全年汽车市场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