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隧道围岩净距讨论与小净距隧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万明富 《公路》2000,(7):55-58
从岩石力学理论和现代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对相邻隧道围岩净距最小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净距隧道的概念,使相邻隧道围岩净距最小值的要求不再成为制约隧道展线和结构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净距隧道拱顶位移、水平收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围岩级别、净距、开挖方法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揭示小净距隧道洞周变形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前 ,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加紧向国务院报批南京过江隧道工程项目。该工程有望于 2 0 0 4年动工建设。作为南京高速公路内环的纬七路 ,将通过隧道贯通长江 ,隧道的位置距上游的长江三桥约 6km ,距下游的长江大桥 1 3km。纬七路架桥越过夹江 ,隧道在江心洲下地、过江 ,至对岸的浦口区黄家村出地面。这将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条隧道南京过江隧道工程有望今年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4.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三种隧道设计与施工都要遵循“基本维持围岩原始状态”和“能量最小原理”。只要结构设计合理、科学组织施工,即可基本保持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洞体受力的独立性。连拱隧道优化断面衬砌压力和内力分布基本对称,与分离隧道相接近,是一种合理的连拱隧道构筑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论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峰 《公路隧道》2003,(2):24-28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正以其独特的优点引起了隧道界的关注。本就中夹岩厚度为5—8m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完善中夹岩墙的加固方法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41座小净距隧道的双洞内侧围岩压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演化特点,分析了垂直围岩压力与单洞开挖宽度、埋深和净距的关系,讨论了双洞内侧侧压力系数与各工程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隧道实际滑裂面,建立了小净距隧道荷载计算模型,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测数据及既有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普适性,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垂直围岩压力与水平压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水平压力发展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压力,稳定时间也较短;水平压力受双洞间的相互影响比垂直压力要大,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水平方向的应力发展;侧压力系数随净距增加而增大,但随埋深、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并普遍小于规范值;所提出的围岩压力计算式对于复杂小净距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能对施工过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进行估算;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从合适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设计以及实时的监控量测3个层面考虑,具体的控制对策应结合围岩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京福高速公路三明—福州段某小净距偏压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隧道净距、进口斜坡坡度、埋深对围岩的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化特征,对小净距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普通分离式隧道造价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京福高速公路福州、三明、南平段不同结构型式的隧道工程延米造价对比,我们得到了普通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在工程造价上的差异,可为业主、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分岔式隧道的形式,文章对分岔式隧道合理净距、分岔式隧道不同形式之间的过渡设置、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稳定、连拱隧道中壁墙的厚度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公路小净距隧道的起源,对小净距隧道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归纳为模糊实践期、探索认知期、研究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总结现代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应遵循近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在确定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临界宽度(即近接准则)的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减震措施和支护衬砌型式。强调施工方案研究是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的根基,并专门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研究做了深入探讨。提出用“水袋原理”指导中间岩柱加固的思路,用“削峰原理”指导断面开挖顺序的拟定。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软岩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由于软岩工程性质差,且隧道施工工序较多,隧道围岩稳定性受施工扰动的影响更为显著,隧道净距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直接;分析软岩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对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影响,确定最小净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二广高速公路西岸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为实例,以隧道V级围岩为研究对象,在模型概化、参数综合选取的基础上,通过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不同净距对隧道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分布的影响,并确定此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0.45倍的单洞跨度,该结论对软弱围岩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净距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隧道拓宽工程中,选取合理净距是新建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在保证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以杭金衢高速公路新岭隧道拓宽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以既有隧道结构受力特征为研究对象,选取爆破振速和衬砌应力为主要控制参数,推导出既有隧道衬砌振速和应力与隧道净距间的对应关系,并依次得出爆破振动施工中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合理净距,其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大比例(比尺1:20)物理相似模型试验,模拟了V、IV、III级围岩在30m埋深和不同净距(2~8m)隧道的开挖过程,研究了毛洞及不同加固支护状态下的地中位移、洞周位移增量、围岩压力随净距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围岩级别下的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对小净距隧道净距的界定相对保守,且划分较单一。所谓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应综合考虑工法、支护参数、加固措施等多种因素,是在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和经济等因素下的动态值。即是一个动态的范围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采用矿山法施工小净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深圳葵坝路坝光小净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小净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黄衢南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元的基本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时相邻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Ⅳ、Ⅴ级围岩条件下考虑爆破因素时隧道的合理净距.分析的重点是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时先行洞产生的塑性变形的范围大小,当塑性区贯通时则认为所选用的净距不合理,或应采取措施.为小净距隧道净距优化及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隧道的开挖卸荷必然会对既有过水隧道产生影响。某高速公路隧道K21+450~480段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本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处在软弱Ⅴ级围岩中。本文通过数值计算,从位移、弯矩、应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水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普氏理论经验公式对深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针对沪蓉国道湖北省宜昌~恩施高速公路某分岔隧道的四车道小净距段,运用本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当中夹岩柱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围岩压力与分离式隧道相同,在Ⅴ级围岩条件下,当中夹岩柱厚度小于3 m时,围岩压力与连拱隧道基本相同,在Ⅳ、Ⅲ、Ⅱ级围岩条件下,围岩压力比连拱隧道的大;在Ⅴ、Ⅳ、Ⅲ、Ⅱ级围岩条件下,左右洞室之间无影响的净距分别为55 m、20 m、10 m、7 m;中夹岩柱的承载能力对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有较大影响,选择合理的中墙加固方法对小净距隧道的稳定及结构受力十分关键.本文可以为深埋小净距隧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一些典型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等多方面认识入手,总结了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经验,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取舍、超前支护、开挖方法、断面形式设计、中夹岩加固、支护衬砌参数。同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柴喜林 《隧道建设》2009,(Z2):184-188
结合国内小净距隧道工程建设现状,以六潜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2座小净距隧道为对象,对2个具体工点不同地质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开挖方法和中夹岩墙加固等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并给出了小净距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为以后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三福高速公路两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小净距公路隧道在相似模拟开挖中的位移规律和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可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工程实例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