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对空气中碘的测定用N,N—二甲基对苯二胺比色法及淀粉—碘分光光度法,还有亚砷酸钠—硫酸铈铵法,后者虽有相当高的灵敏度,但唯一的缺陷就是不能有碘离子干扰。本研究对空气中碘的定量分析条件进行了较详细探讨。在大量碘离子存在下以适量淀粉溶液与碘结合成Ⅰ_δ~-淀粉复合体,立即产生紫兰色,且成色稳定,用来与标准比色定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铅较为普遍,为进一步了解双硫腙比色法和火焰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相关程度,我们做了双硫腙比色法和火焰法、石墨炉法的相关检验和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等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长期超标,是导致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空气浓度高低与作业者职业性危险度呈正相关,是已被科学验证的结论。本文列举工艺流程相同的铁路挂瓦作业,因长期空气监测的差异而导致铅中毒患病率的不同。我们查阅了乌鲁木齐铁路分局乌西车辆段挂瓦车间和哈密分局车辆段挂瓦车间1977~1988年环境监测和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性,因此在分析测试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生物材料和工业材料中锰含量的方法已有报道,但应用该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锰烟浓度尚未见报道,车间空气中锰烟浓度测定的关键在于空气样品的采集。本文着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两组职业性接触铅的男性工人进行了研究,第一组由31名接触空气中高浓度铅的工人组成,第二组33名工人接触低浓度铅,并对没有接触过铅的10名对照人员,也作了血铅和发铅浓度的调查,年龄均在21~55岁。血铅和发铅浓度,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接触者采集5根包括根部的头发样品,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材料和方法空气中的氨经采样后用靛酚蓝或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按采样5 L计;靛酚蓝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1 mg/m3,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4 mg/m3;靛酚蓝比色法回收率为94.0%~100.2%,纳氏试剂比色法回收率为95.5%~102.6%。结论:由于靛酚蓝比色法的灵敏度高于纳氏试剂比色法,故公共场所和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应采用靛酚蓝比色法。  相似文献   

7.
丙烯醇用于制药、塑料、树脂及其它化学工业,具中等毒性,对皮肤及眼、鼻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具有全身毒性。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测定空气中丙烯醇的方法有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其灵敏度低(2μg/3ml),且无特异性,当空气中有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醇和不饱和化合物共存时有干扰。在生产与使用的现场空气中有环氧丙烷、丙醛、丙酮、苯、氯丙烯等共存物,因此,比色法不能满足需要。我们根据全国车间空气监测检  相似文献   

8.
对废水中铜的测定国内普遍使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目前,用示波极谱对废水中铜催化波法测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们对该方法作了精密度和偏性标准分析质量控制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物材料中铝含量的测定有铬天青-s溴代十四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对pH值的要求苛刻。应用原子吸收无焰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材料中铝含量虽灵敏度高,但易受环境污染,结果变异较大,对操作中各环节要求严格。应用乙炔—氧化亚氮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材料中铝含量操作简便、迅速,在一般实验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铁路内四种环境三百余样品进行 BaP 定性定量,并就四种环境样品分别进行全程序回收及平行测定精密度试验,实验结果证实本法简便、灵敏、易分离、少污染,适于不同环境批量样品 BaP 分析测定。人类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多达数十种,其中苯并〔a〕芘(BaP)是有代表性的强致癌物,BaP 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引起世界各国卫生及环境组织的高度重视,已将其列为环境污染致癌物检测工作中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检测 BaP 的方法,国内目前多选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我们曾经用该法就路内四种不同环境样品先后检测BaP,实践证实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污染范围小,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普及等优点,现将实验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皮肤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途径 ,空气中接触限值是对作业者环境状况的一种度量 ;生物暴露限值则是对经呼吸道及其它途径进入机体毒物总量的一种度量。本调查旨在探讨空气中甲苯浓度与肺泡气、尿液中浓度的关系 ,试图提出一个相应的生物暴露限值 ,配合空气中接触限值 ,能更有利于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1 材料与方法甲苯作业工人 82名 ,其中女性 40名 ,年龄 1 8~ 5 0岁 ,分别于班前 ,上、下午班中用容积约 2 0ml的具塞玻管收集其肺泡气 ;用 1 0 0ml注射器采集对应工人呼吸带空气样 ;用已知容积、自重的具塞玻瓶…  相似文献   

12.
肼(H_2N·NH_2),又称联氨,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氨的气味,其蒸气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引起呼吸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常用作制药原料,如合成胺基脲、异菸肼、呋喃西林等,以及应用于水质软化处理。车间空气中肼的测定方法,国内已有报道(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车间空气中肼的测定,1980年)。由于该法采用吸收管采样,因此当采样数量多时,则需大量吸收管,携带很不方便。为此在原法基础上,建立用硅胶管采集肼蒸气的光度法。所用采样管体积小,成本低,不易破碎可反复使用,采集后的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兵器工业中八厂1480名TNT 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在车间空气中 TNT 浓度在 1mg/m~3以下时,慢性 TNT 中毒患病率为24.92%、TNT 白内障患病率为22.23%、肝脏损害为7.23%,从业15年以后有Ⅲ期 TNT 白内障和肝硬变等重度中毒病例出现。我国目前使用的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是不安全的,建议降低到0.5mg/m~3为宜。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简称 TNT)的作业工人可导致慢性中毒。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国内外均有报道在该浓度下可有新病例发生。但都未深入研究。为了解在lmg/m~3以下时 TNT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而验证我国目前实施的 TNT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1mg/m~3标准是否安全,原兵器部对部属八厂1480名队例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动物实验证实铝尘可致肺纤维化,但也见铝尘无害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铝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对上海铝加工工业中的有关车间作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48名工龄在10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调查内容及方法铝尘车间劳动卫生调查包括生产工艺过程,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及元素成分分析。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重量法,由于所得浓度值呈偏态分布,统计处理用几何均数表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计委(73)计劳字477号“关于加强防止矽尘和有毒物质危害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了掌握局直属和哈分局管内接触铅作业车间劳动卫生状况,以便为改善生产劳动条件,降低和消除车间空气中铅尘及铅蒸汽的浓度,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提高工人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曾对管内接触铅作业车间进行了劳动卫生普查,现将  相似文献   

16.
开展呼出气中的工业毒物的生物监测,已被国內外许多学者普遍重视。目前,有报道认为:呼气苯浓度可作为苯作业工人的暴露指标,来衡量其工作接触程度。为此,我们选择苯污染较严重的制鞋行业,测定不同车间空气中的苯浓度和苯作业工人的呼气苯含量,以探索两者的关系及呼气苯含量测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苯接触工人尿中马尿酸和甲苯马尿酸的排出量,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结果提示尿中代谢物浓度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可以作为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怀化橡胶厂职业卫生学调查与监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存在碳黑粉尘污染,随炼胶工艺过程的推进与循环,其质量浓度在0、4~9.6mg/m^3范围波动。其中密炼机作业点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超标;2007年短时间浓度监测提示,2、3、11号数据超标。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和卫生宣教,在尽快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监护;强化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改进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9.
苯类溶剂的应用仍较广泛,由于苯是造血系统毒物,因而目前较多应用甲苯、二甲苯取代。关于职业接触二甲苯的评价,除测定车间空气浓度与卫生标准比较外,测定二甲苯经体吸收后特异性代谢产物甲基马尿酸含量已提供了可能方法,因为通过有限次数的空气测定分析,以阐明机体在整个工作日的接触程度,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我室连续测  相似文献   

20.
硫酸镍用盐酸、过氧化氢溶解,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并结合浓度直接读法和标准加入法分别测定镁、钙、钠、钴及铜、铁、钾元素含量。该方法准确、快速,现已用于科研,生产中,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