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及子系统应用到高铁站房中,如电动窗、电热风幕、电伴热、电动百叶、能源管理系统(远程抄表)等等,多为人工控制或独立控制,管理不便且能耗浪费较大。仅对空调通风、照明和扶梯等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的常规BAS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运营管理节能减排的要求。以京张高铁站房为例,介绍基于BAS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提出对高铁站房内的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扶梯、电热风幕、电动窗、电伴热等设备进行全面、节能、高效的自动化监控。为高铁站房和交通枢纽的BAS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在京广铁路郑州至武汉技术改造及电气化工程中,新建汉口车站是一座大型铁路客运站。我院承担设计的汉口铁路配电所,担负着建筑面积约5hm~2的新站房(包括客运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营业楼群)的电力供应;同时担负着铁路站场信号、通信、机务折返整备、客车技术作业整备、电气化供电段等设施的动力与照明供电,设备容量初期约5500kVA。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站房是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具有公共空间大、人流密集、建筑能耗大、舒适性要求高等特征。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建筑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铁路客运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建筑朝向、日照以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等因素,通过在铁路客运站房设计中对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使之逐步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达到建设绿色建筑节能型铁路客运站房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穗莞深城际铁路中堂站为设计案例,在一层公共区、二层站厅公共区、二层站厅设备区、设备夹层、三层站台层设计照明系统,从各场所的规范照度要求对各场所的工作照明、应急照明进行设计,并结合灯具布置、导线敷设、配电箱的安装等方面,得出高架站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场所的吊顶布置来设计等一系列结论,为其他城际铁路高架站进行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供配电系统的特点及要求,探讨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铁路电力工程节能减排有关技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电力工程建设是根据各专业的用电要求,为除电力机车以外的所有用电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可靠供电的,但在电能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各环节的能耗,如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无功损耗、机电设备的耗能、功能照明等。通过对电力供应系统各能耗环节的分析,提出电力工程设计可采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的电气设备,并针对各能耗环节提出可采取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照明眩光的危害,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我们结合铁路客站电气照明的特点,于1986年对18个特等~三等客站室内80个场所照明不舒适眩光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铁路客站室内照明眩光限值标准。现摘要如下。一、内容和方法 (一)照明眩光状况调查:采用询问的方法了解光源、灯具配备及使用情况;选用日本BM_5型彩色亮度计进行眩光源及背景亮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能有效利用程度普遍较低,能源浪费比较严重,电气节能有效措施主要有:减少供配电系统的损耗,减少用电系统的损耗,计量及运行管理节能等。  相似文献   

9.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以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扶梯等为主要管理对象,通过Lonworks现场控制网络集成各类计量装置与监控终端,实现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能耗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和分类、分项、分户计量,并且根据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具有固定的运营时间以及车站人流量按时间规律分布的特点,对各种用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与节能控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地铁能源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工务系统夜间施工对照明灯具的特殊要求,进行照明灯具技术创新,提出终身免维护施工照明设备的理念。光源采用新型LED光源,采用蓄电池组供电,在满足夜间施工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绿色环保与安全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铁路新客站不仅整体设计新颖,而且在电气照明设计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尝试,采用了高效能的新光源高压镝灯,一改过去惯用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历史。但其照明效果如何,能否在全路推广,这是节能部门和广大照明设计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7年12月在新客站正式启用的前夕,对新客站候车室的电气照明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卫生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与两个特等站(上海旧客站和北京客站)和一个新客站(西安站)候车室照明状况进行了比较,现将其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地处夏热冬暖地区在营运铁路广州东站为设计案例,在首层走道及新增候车区、四层长途候车室、二层中庭大厅及二至四层环形走道增设中央空调系统,从区域划分、冷源选择、风系统设计、气流组织及水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得出在营运铁路进行中央空调改造需重点考虑既有因素等一系列结论,为其它大型营业铁路客运站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梦 《铁道建筑技术》2010,(Z2):172-174
应急疏散照明技术是一门有关建筑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重要建筑防火技术。针对地下铁路客站这一特定场所,从应急疏散照明的供电模式、控制方式,应急疏散照明的设置范围,光源的选择及安装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现代建筑中应急疏散照明系统的设计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充分体现应急疏散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确保其在地下铁路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对电力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供电需求,本文对铁路电力设计新理念进行探讨,对高可靠性供电技术、电力仿真、电力远动、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机电设备监控等技术在铁路电力应用的现状与创新进行了系统的扼要介绍,对铁路电力技术创新发展趋势,配电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专家智能系统广泛应用、绿色环保电气与可再生能源应用、设计技术手段创新,提出了个人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商业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的核心是商业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商业收益的增加。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从缩减投资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来探讨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的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通过商业空间与客运站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立体集约化设计、节能设计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作用,控制合理的商业空间规模、布局及经营范围来增加大型铁路客运站的收益。只有提高了商业空间的效率,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空间才能发挥出增加铁路收入、吸引顾客、提高服务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武汉、新广州、南京南等铁路大型站房设计实践,从负荷分析、电源选择、变配电系统3个方面,重点对大型铁路客站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负荷等级划分、电源多电压等级比选、备用电源方案及容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以武汉站为例阐述了大型客站供配电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铁路客运车站绿色节能照明系统的设计及其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该系统可实现使用方便、可靠,节约能耗,改善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奖与美国LEED金奖评定要求,本文结合大竹林车辆段综合楼自身特点,从土地资源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阐述符合工程特点的系列举措。研究结论:大竹林综合楼采取的措施符合国家建筑三星奖要求,达到美国LEED金奖评定水平:(1)双层玻璃幕墙、地源热泵系统、地道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光伏光导系统等节能措施的采用充分体现了新兴实用技术在绿色建筑的适用性;(2)列车再生制动系统的应用体现了轨道交通建筑的特点;(3)雨水回收系统满足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定标准;(4)本工程实例可以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内类似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照明系统供电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针对隧道内高潮湿、高盐分、强腐蚀等特点,提出隧道照明系统防腐蚀控制措施:(1)配电箱(柜)设备外壳的材质采用防腐蚀性强的材料316L不锈钢并加喷涂船舰漆;(2)照明灯具表面加一层氧化铝薄膜,以提升设备使用寿命;(3)电力电缆增加铅护套层,以提高电缆防潮抗腐能力;(4)配电箱(柜)采用双层结构,照明灯具采用光源室和驱动电路室相互独立结构,以提高产品自身的防腐结构设计;(5)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控制开关和电源设备,以减少设备数量和日常维护工作量,达到良好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许多大型铁路客站均采用"房桥合一"的结构形式,其高架轨道层既是铁路客站整体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承载列车动荷载的桥梁结构,因此高架轨道层的设计历来是"房桥合一"铁路客站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新建沈阳南站中央站房高架轨道层为例,介绍"房桥合一"铁路客站高架轨道层的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对于"房桥合一"铁路站房高架轨道层结构必须采用满足建筑结构和铁路桥规的包络设计方法;(2)"房桥合一"铁路站房高架轨道层结构应进行中震弹性抗震性能分析;(3)"房桥合一"铁路客站高架轨道层结构可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以提高承轨梁的刚度和抗疲劳性能;(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高架轨道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