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研究目的: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形式简洁,受力合理,建筑造型优美,但具有柔度较大、重量轻的特点,属于风敏感结构。列车高速过站时,列车风压力可能对建筑物的局部产生较为强烈的作用,使下弦张拉弦索刚度退化,改变结构的受力性能或引起结构共振,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无站台柱张弦梁雨棚为例,分析列车高速通过引起无站台柱雨棚上的列车风压力和变化规律以及对雨棚结构的影响,为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列车风压力沿高度方向衰减较快,沿宽度方向近似线性变化;(2)列车风压力引起的张弦梁的Z、Y的位移及钢梁及索的应力变化幅度均较小;(3)列车风压力引起的雨棚结构的风致振动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相差较大,不会引起共振;(4)本研究成果对大跨度雨棚等站场设施的设计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铁路无站台柱雨棚为四周开敞建筑,通常采用钢结构形式,为风敏感结构,本文通过对14个无站台柱雨棚风洞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并与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无站台柱雨棚风荷载体型系数的一些分布规律,为结构计算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铁路无站台柱雨棚风压系数介于0.1~0.9之间,风吸系数介于-0.3~-2.0之间;(2)试验得出的风压体型系数一般小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类似参考值,而风吸体型系数两者较为接近;(3)檐口、洞口处的风荷载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铁路中间站桥式车站无站台柱雨棚,主体结构形式通常采用拱形。采用Midas Gen软件对无站台柱雨棚托架在各项荷载工况作用下(恒载含自重、屋面活载、风荷载、温度作用以及水平地震作用)进行结构静力分析,提出无站台柱雨棚托架在各荷载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控制因素,以及工程设计时应注重的问题。研究结论:(1)铁路桥式中间站无站台柱雨棚,主体结构一般呈拱形,使托架结构承受两个方向的弯矩和剪力,由于剪力相对于杆轴偏心,因此也承受着扭矩,是典型的弯剪扭构件;(2)温度变化将引起托架结构一定程度的应力和应变,尤其是钢管桁架托架在温度作用下,托架结构的应力和轴向变形比较大;(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托架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易引起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设计时应考虑托架结构合理分缝,以避免应力和变形累积;(4)本文对钢管桁架托架结构的分析方法与研究成果,对铁路中间站桥式车站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延安火车站无站台柱钢结构雨棚设计采用拱形张弦梁主体结构,介绍了工厂分段制作,拉索敷设、张拉、内力和变形检测,吊装、就位和上弦管内灌浆过程中采取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张弦梁变形和内力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节省了工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京北站站台大跨度张弦桁架雨棚结构设计中抗风、抗震、温度作用以及支承柱稳定等难点问题,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雨棚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张弦桁架构件的设计主要受活载参与组合工况控制,而支承柱及其基础的设计则受地震作用参与组合工况控制;风荷载的作用使拉索索力减小,当拉索完全松弛后,张弦桁架的受力性能会发生质的下降,通过优化张弦桁架的矢高和垂距、桁架断面高度以及拉索截面积等参数,可提高雨棚结构的抗风性能;支承柱的刚度会直接影响雨棚结构的失稳模式和稳定承载能力,设计时应保证支承柱不先于上部的张弦桁架发生失稳。研制的2种新式铸钢节点有效地解决了拉索节点受力大、构造复杂等设计难点。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贵阳北站概况的基础上,对正线间多个无站台柱雨棚接触网悬挂安装方案进行比选,并综合景观要求、结构承载力的验算等因素,推荐贵阳北客站无站台柱雨棚区段接触网悬挂安装采用贯通式大跨度软横跨方案。  相似文献   

7.
无站台柱雨棚特性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客站采用无站台柱雨棚这种形式.本研究重点针对无站台柱雨棚的特性和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对结构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理论与试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设计中应注重的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作为一种新型铁路交通建筑,无站台柱雨棚有着许多区别于一般铁路建筑或大跨建筑的特点,其结构形式、设计理论和方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提高.与一般钢结构体系不同的是,无站台柱雨棚不允许设置柱间支撑,所以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形成纵横向的刚架,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同时屋面系统应加强支撑的布置,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依据铁路站场改建工程临近既有线施工的特点,应用雨棚张弦梁钢结构单侧分级跳拉的施工方案,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仿真模型和高精度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比对分析单侧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控制节点形位理论与实测的差异,实时调整和优化张弦梁结构的施工工艺,确保张弦梁结构各节点的几何形位和施工质量,取得良好的技术效益,总结分析张弦梁单侧张拉变形监控技术特点,对类似张弦梁钢结构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站无站台柱雨棚主桁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对北京站无站台柱雨棚主体大跨度长悬挑桁架结构的设计研究,解决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保证全国第一个无站台柱雨棚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研究方法:通过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结论,确定结构的多项计算参数。采用空间钢结构软件3D3S对结构进行计算和校核。研究结论:在北京站既有复杂站场条件和柱子截面尺寸受到限制、结构高度上下均受到制约的情况下,首次将雨棚柱设置在线路中间,采用双站台跨越大跨度及长悬挑结构等多项创新设计,实现了包括基本站台在内的所有站台无柱。该项研究解决了主体钢桁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难点,同时也表明大跨度钢结构适用于国内无柱雨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普速铁路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大型铁路客站采用无站台柱雨棚形式,常规的在站台上组立横跨柱悬挂接触网势必影响车站整体景观。为实现站台无结构柱理念,股道间立柱悬挂接触网为首选方案。主要从接触网支柱、腕臂支持结构、基础及附加线安装等方面对股道间立柱方案进行研究,使接触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与车站建筑结构和整体景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赵建强 《铁道勘察》2012,38(3):78-81
济南站无站台柱风雨棚工程在既有站场环境下改造,受条件制约无法实现线间立柱,形成单跨跨度109.55 m的大跨拱形结构,为路内单跨跨度最大无站台柱风雨棚。单跨超大跨度拱形结构形成巨大的水平推力,给上部结构及下部基础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以济南站风雨棚桩基础设计为例,介绍大直径柱下单桩承载能力及桩身结构设计,重点介绍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计算模型以及现场静载试验测试。  相似文献   

12.
广州南站接触网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接触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大型客站普遍采用无站台柱雨棚,接触网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接触网作为车站建筑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接触网系统的轻型化、局部屏蔽化、与无站台柱雨棚结构一体化等方面,改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车站,其中作为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站台柱雨棚也是形式多样.图1、图2为北京南站和天津站站型图. 随着轻型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乘车环境要求的提高,我国铁路客站站台雨棚结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混凝土结构到钢结构,从单一的分离式结构到综合式覆盖结构,从重型结构到轻型结构,从小跨度结构到大跨度结构,从站台有柱结构到无柱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简述我国铁路站房站台雨棚的发展历程。随着西部铁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架站站房,桥式车站轻型站台雨棚便应运而生。针对桥式车站轻型站台雨棚特殊的边界条件,讨论雨棚风荷载、列车风及地震作用的合理计算方式,并给出合理取值建议;作为桥上结构,提出整体式雨棚柱柱脚构造,既方便雨棚柱后期的安装,又保证雨棚柱柱脚的嵌固刚度;通过优化屋面檩条体系、细化单层压型钢板屋面构造及大样,有效地提升了桥式车站轻型站台雨棚的美观和安全性,对推动铁路站台有柱雨棚标准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目前没有可供设计使用的规范条文,现阶段一般是进行风洞试验,由风洞试验结果得到相关的体型系数。本文结合苏州站、南京南站无站台柱雨棚风洞试验,研究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分布规律,并与封闭式锯齿形屋面进行对比,为锯齿形屋面结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开敞式锯齿形雨棚屋面,其风压体型系数均不大,大部分在0.3左右或小于0.3;(2)风吸体型系数除极小范围的边缘区域达到-1.6外,大部分在-0.3~-0.6之间,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封闭式锯齿形屋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模式的设计一直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依据,消防设计和审查过程中极易产生争议。本文根据地上车站建筑设计的特点,结合城轨及铁路站房工程实例,参考相关规范、规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防火设计的方法,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防火分区站厅公共区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 500 m~2,半开敞式的站台面积可以不限;(2)消防车道可沿站房主体两个长边设置;(3)站厅、站台能够避免烟气伤害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安全区;(4)一级供电的重载交通型自动扶梯、安全门端门及站台端部小楼梯、下跨线联络通道可作为疏散设施;(5)本文提出的轨道交通地上车站建筑防火设计建议,可作为今后地上车站消防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改建铁路宁西线渭南西站站台雨棚结构和天水南站站台雨棚结构为研究背景,采用非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对两种不同结构布置形式的"Y"形雨棚结构典型单元进行抗连续倒塌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两种结构的连续倒塌抗力机制和失效模式;并提出增设钢桁架和增设斜拉索两种抗连续倒塌措施,研究两种措施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1) KZ1是雨棚结构的薄弱部位,KZ1失效后RC模型和ST模型相对承载力均小于1. 0;(2) ST模型较RC模型具有更强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尤其是在悬链线机制阶段,前者的相对承载力较后者提升超过了50%;(3)增设钢桁架和增设斜拉索措施均能有效增强雨棚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4)该研究成果可为评价站台雨棚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路工程设计正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轨,2019年实施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缺少桩板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的荷载组合和配筋相关规定。桩板结构作为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式,有必要研究其极限状态法设计方法,为铁路路基设计全面转轨提供基础。通过系统研究浅埋式桩板结构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的荷载组合与配筋设计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瑞九铁路典型浅埋式桩板结构的荷载组合与配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主要结论为:(1)浅埋式桩板结构采用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与铁路桥涵容许应力法荷载组合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设计方法转轨衔接流畅;(2)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计算正截面承载力控制的板配筋量比铁路桥涵容许应力法计算配筋量多出约23%,安全余度存在较大差别;(3)浅埋式桩板结构采用建筑极限状态法设计存在组合值系数不明确、板抗剪安全余度低和裂缝控制配筋量低的问题,可靠度存疑,不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铁路客站结构设计参数与工程材料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得到结构设计参数的逻辑层级关系.在客站雨棚结构的各设计参数中,基本风压、材料强度和雨棚高度对雨棚结构的用钢量影响最大,处于逻辑关系的第1层级;结构类型、站型、基本柱网和抗震设防烈度等参数的影响较大,处于第2层级;其他处于低层级的设计参数对用钢量影响较小.结合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结果,选取影响雨棚经济性较大的前2个层级中的设计参数为主要变量,运用概念分析方法进行雨棚结构优化,得出不同条件下合理的结构形式及工程用钢量范围.结果表明,以用钢量作为优化目标时,双侧悬挑雨棚的经济性优于单侧悬挑雨棚;实腹钢梁结构适用于所有双侧悬挑雨棚;单侧悬挑结构则需根据跨度、基本风压、有无拉杆等条件具体判断其适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是对桥梁结构进行安全性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首先根据桥梁结构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分析,导出由于单元损伤引起的结构模态振型的改变系数;然后,运用结构局部损伤因子法建立单元损伤敏感的指示因子,推导出单元损伤前后的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变化,并对损伤单元与未损伤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以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变化率作为损伤定位的判别参数,对桥梁结构损伤定位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一座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其在不同损伤情况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说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对结构损伤进行定位识别,同时也证明本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