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 km/h高速动力车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和静、动强度计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运用最优化方法对高速动力车车体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和对车体进行动、静强度计算及静强度试验的结果,得到的最轻量化的车体承载结构,使其成为我国目前机车行业中每单位长度自重最轻的车体。轻量化设计后的承载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动态特性满足各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某机车车体为例,对车体主承载结构部件和非主承载结构部件分别进行轻量化技术研究,并对车体主承载结构进行静强度、模态、疲劳强度计算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轻量化技术设计的车体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DAS7型接触网综合作业车承载式车体的设计、计算工况及评定标准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车体结构的设计过程、DAS7型接触网综合作业车结构优化及轻量化设计做了描述说明。通过进行强度试验验证,表明采用轻量化设计,该车的质量减小但结构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车体是铁路货车重要的承载结构,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货车的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能耗和原材料使用,提高使用寿命增加运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通过研究计算为车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对漏斗车车体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TB/T1335-1996标准,针对漏斗车车体静强度分析,确定了相应组合工况;运用abaqus计算车体静强度、刚度和模态;对底门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与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车体强度刚度满足要求;车体模态满足动态要求;通过轻量化研究计算,实现底门减重4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车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铝合金车体的主要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对车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和静强度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轻量化设计后的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速磁浮列车采用PMI夹层复合材料轻量化车体,文章介绍了车体的结构和材料性能特点,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车体结构强度、疲劳、模态和屈曲性能,并依据复合材料试验标准进行了材料性能检测.结果 表明,该轻量化车体的结构强度、疲劳性能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新设计某型电力机车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力机车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机车车体设计中的强度、刚度考核工况,以合理化的车体结构钢板厚度为设计变量,以车体结构的应力、位移需满足的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规范等为状态变量,以车体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车体进行了全面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分析,并对优化设计后的车体结构进行了强度、刚度及模态的分析校核,结果表明各项计算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某型160 km/h电力机车车体为轻量化目标,建立整车车体有限元模型,对车体结构进行静强度校核,以此为基础,以车体总重量最小化为目标,以车体结构板厚参数为设计变量,在保证车体结构强度与刚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变量。通过灵敏度分析,更新设计变量,对车体结构轻量化进行深入的优化。通过仿真优化设计,车体总重减轻7.44%,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思路,对车体结构采取了系统的减重措施,对强度不足的部位进行细节优化,最终得到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相似文献   

10.
C64型敞车车体优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世亮  徐荣华 《铁道车辆》1997,35(4):12-15,19
阐述了C64型敞车建立的优化计算模型,以车体自重为目标函数,强度,刚度为约束条件,结构板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计算,得出了C64型敞车车体钢结构减重方案,为车本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205型双源制电动轨道车车体的结构参数、特点,详述了其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及噪声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有限元计算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车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车体轻量化的目的和技术发展入手,以新干线车辆的车体为实例,介绍车辆设计轻量化、高刚度技术、铝型材与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技术等。并阐述在确保车体强度、刚度及车体结构符合设计的前提下,解决有效应用轻量化材料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型内燃机车车体设计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某国铁路的线路要求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机车车体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设计。为满足线路对机车轻轴重的要求,机车车体结构设计采取了轻量化设计,机车采用车体整体承载,燃油箱参与车架承载的结构,车架采用桁架式X形结构,侧壁为桁架式,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车体的质量;车架通风采用集中通风风道结构,减少风动阻力、均匀流量。通过使用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等手段进行反复的计算验证,保证满足机车车体静强度与模态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通线地铁车体开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伟  韩志卫 《铁道车辆》2005,43(11):19-22
介绍了北京八通线地铁车体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吸能车体设计、有限元分析、静强度试验和模态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出口巴基斯坦的SDD22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轴重为17.5 t的轻量化设计目标,同时满足车体强度与刚度要求以及方便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及拆检,车体采用了多方面的创新设计,如车体采用外悬式旁承梁、机车端部救援装置、罩式动力室模块、活动间壁、新结构车门等。采用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方法对车架进行强度、刚度及模态计算分析表明,车体强度与刚度及模态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轻量化复合材料车体的总体结构,对车体钢骨架静强度、车顶板与地板强度及其粘接结构强度进行了校核。经验证,轻量化复合材料车体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且比相同规格铝合金车体减重达20%左右。指出了该类型车体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车体轻量化设计是实现高速动车组高水平轻量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对高速动车组车体质量占比、车体组成结构质量占比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车体轻量化设计的必要性。对比6000系与7000系铝合金车体牵引梁的结构性能发现,7000系铝合金牵引梁在结构安全系数提升的情况下,牵引梁壁厚减少2.0~4.0 mm,质量减轻约7.5%。对比复合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的性能差异,系统介绍复合材料在高速动车组的应用情况、“积木式”试验验证及无损检测方法等,并阐述了复合材料面临的结构强度和适应性问题。以某型动车组车体为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车体结构静强度、疲劳强度、模态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车体结构质量由10.35 t降至8.88 t,质量减轻约14.2%;并采用新技术实现车窗、座椅、电器柜、空调系统等车上设备设施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在静强度及模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分析车体关键部位应力及位移指标对车顶、上边梁、侧墙和底板等主要型材结构的厚度变化的灵敏度,并对灵敏度结果进行分析。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以车顶、上边梁以及侧墙厚度为设计变量的车体轻量化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车体结构减重6.64%,且车体强度、刚度以及模态频率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铰接式高速客车车体承载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最优化方法,以车体承载结构重量最轻为目标,以车体主要构件板厚为设计变量,以强度,刚度和工艺条件为约束,以SGI工作站为硬件平台,应用MSC/NASTR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铰接式高速客车车体进行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分析,获得了车体承载结构主要板才的轻量化设计参数。分析表明,轻量化模型满足高速客车需要的强度,刚度,同时也满足动态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北京八通地铁车体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吸能车体设计、有限元分析、静强度试验和模态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