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急剧增长的高铁运输需求及铁路行业自身的限制因素,迫切需要增设适应我国国情及高速铁路发展前景的新型动车组。从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2条路径计算应用基于共享工业化平台研发的高速动车组的预期经济效益,并基于动车组保有量规划,假设该系列动车组采用旧线以增量替换方式进入市场,分析未来可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加快动车组创新是提升铁路经营效益实现高铁可持续发展的快捷高效路径,基于共享工业化平台研发的高速动车组适应我国的国情及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为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铁道技术监督》2014,(9):34-34
<正>国家铁路局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会议,审查新修订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涵盖高铁工程建设各专业领域的技术规范要求,是高铁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业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发展,高铁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在不断探索和总结高铁建设运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原铁道部2009年发布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之后,我国第一条在湿陷性黄土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高速铁路的发展,新型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等情况出发,通过对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于京张高铁股道有效长650 m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的要求,以及相关研究试验等详细的分析,提出了4个高速铁路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方案,对各方案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复兴号列车在京沈高铁试验段的试验和新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的开行情况,对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优化设置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实现到发线有效长的充分利用,进一步优化司机操纵,减少停车附加时分、提高工程经济性等,为京张高铁未来开行17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预留了行车条件,并为今后规范的修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系统实施手册》是国际铁路联盟UIC推出的旨在指导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的技术手册。它总结了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已被应用实践。了解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各阶段工作内容,同时与中国高速铁路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过程的异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高速铁路实施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正>经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近日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在系统总结我国时速250 km~350 km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全面修订2009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版的基础上,正式发布的我国第1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将为中国高铁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规范的成套建设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香港从此进入高铁时代。欣喜之余,有读者来电询问:广深港铁路是高速铁路,还是城际铁路?笔者回答说:它既是高速铁路,又是城际铁路。因为从区位特性看,它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际铁路;而从速度特性看,它又是高速铁路,是全国高速铁路网的一个末梢。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并分别自2015年2月1日与2015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与《城际铁路设计规范》,是在系统总结我国时速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动车组部件故障诊断和预测的业务需求,依托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Prognostic and Health Management)系统,在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铁动车组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算法研究平台中构建高铁动车组智能运维数据分析系统。介绍了高铁动车组智能运维算法研究平台的架构,以及高铁动车组智能运维数据分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关键算法。并以高铁动车组客室空调为例,选取客室空调相关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影响客室空调健康状况的特征,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健康度数据标注,作为客室空调健康评估模型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铁路局发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技术规范》和《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技术规范》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英文译本,并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英文版明确城际铁路是"指专门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旅客列车设计速度200 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对城际铁路的总体设计、运输组织、线路、路基、桥涵、隧道、地下车站结构、轨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2016年4月,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BIM等先进技术,通过信息的全面感知、安全传输、融合处理和科学决策,实现"旅客智能出行,铁路智能运输,软硬件相得益彰"的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中国铁路开启智能高铁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正>为适应高铁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优化、不断提升高铁基础设施运维质量和效率,日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国铁集团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站段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设置高铁基础设施段。《指导意见》指出,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大规模建设全面展开,”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奔驰在神州大地,这标志着中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为了推动动车组配套设备最新科技成果在高速铁路动车组中的应用,满足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配套设备的应用需求,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杂志联合主办了“高速铁路动车组设备供应商供需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我国是冻土大国,冻胀和融沉会给寒区的工程构筑物带来重大灾害影响。哈大高铁地处季节性冻土区,冻胀问题对路基的影响更大。另外,哈大高铁所处的严寒地区风雪大,如何克服接触网防(融)冰、道岔融雪(冰)、动车组融冰除雪等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研究结论:通过修建哈大高铁:(1)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寒地区铁路勘察设计成果的深化和创新;(2)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空白,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理论体系;(3)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哈大高铁,从根本上解决了寒区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相关技术难题,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高铁建设树立了典范,更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铁道学报》2020,(4):98-98
2019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建成投产,时速350 km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铁领跑全球的优势。这两条铁路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5.
《铁道学报》2020,(1):39-39
2019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崇礼铁路同步建成投产,时速350 km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高铁领跑全球的优势。这两条铁路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高速铁路是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在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目光也聚焦到了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在这家企业里诞生了高速列车的众多"第一":首列时速200~250km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350km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km高速动车组、更高速度试验列车、首列城际动车组等。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以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领跑高铁时代的装备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率先建成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用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再到2017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 km商业运营,中国铁路竖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2016年4月,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高速铁路追踪间隔宜采用3 min。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的建设,部分线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形成了连续的长大下坡,最大坡度超过了20‰,线路坡度对动车组速度以及追踪间隔的影响较大。分析长大下坡对动车组运行速度、闭塞分区划分、追踪间隔的影响,并以大西客专为例进行检算,为高速铁路长大下坡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直流输电系统以大地为回路运行时,在地中形成的电流场会对邻近的多点分散接地的高速铁路系统产生影响.文章建立完整的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等效模型和高速动车组电气模型,分析其中存在的直流通路,提取适用于高速铁路仿真建模的"Π"型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利用CDEGS软件建立高速铁路各典型场景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土壤电阻率、接地极距铁路的垂直距离等维度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外部条件下流过牵引供电系统和动车组的直流电流.结果 表明,不同高铁工程段直流参数存在差异,土壤电阻率越高,接地极距铁路垂直距离越小,流过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的直流电流越大;当沿线土壤电阻率小于300 Ω·m,并且接地极距离铁路垂直距离超过5 km时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直流偏磁影响满足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动力来源,其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地运行是高速铁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在京沪高铁进行的能耗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型号动车组、不同速度级、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水平,为动车组及牵引供电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并结合日常运营管理需求提出了节能及能量合理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