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下车站结构渗漏水既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顽疾",也是国内外防水界亟待攻坚的难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结构防水新机理和新技术的研究,分析和阐述了"柔性防水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刚性体之间的"软连接",保证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达到长期可靠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铁地下车站建设是地铁工程的重要部分,而地铁地下车站建设的难点在于渗漏水问题,无论是地铁工程建设还是在运营阶段,加强对地下车站渗漏水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某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为例,对其渗漏水病害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技术对策,希望为类似车站渗漏水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下工程渗漏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确保轨道交通百年工程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必须加强质量管控。结合武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营情况,对部分车站及区间结构渗漏水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特别是当采用叠合式结构的地下车站位于零覆土的河道下方时,结构防水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工程,从防水材料与防水构造两个层面介绍和分析了河底零覆土叠合式结构地下车站的防水技术,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后续换乘线路工程建设中,为了缩短乘客换乘距离,新建地下车站需要下穿既有高架线路。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龙漕路站工程,详细介绍了新建地下车站基坑近距离下穿低净空高架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采取的桩基托换、MJS工法桩等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开展,地下车站结构防水效果已成为衡量工程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介绍和分析了车站特殊结构构造的防水施工工艺、材料的应用及结构自防水在施工过程中的管控。  相似文献   

8.
钻爆法海底隧道环境和地质条件差,隧道通过的风化槽、断层破碎带等软弱破碎围岩含水丰富、水头高,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和涌水突泥,运营中二次衬砌结构容易出现开裂和渗漏水。结合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过海段隧道钻爆法防排水设计和施工情况,阐述和分析了隧道防排水的主要方法及技术措施,提出了提高海底隧道防排水质量的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后,部分车站中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情况,直接影响旅客出行以及车站设备的使用安全。针对2号线部分车站中板渗漏情况,对可能造成中板渗漏的原因逐一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车站中板渗漏综合治理付诸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该车站中板渗漏水解决方案可供已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影响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因素有车站选址、车站规模、施工工艺选用、装修标准、周边地质及地域经济差异等。通过对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组成要素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开展,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也随之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合地块开发建设的案例越来越多,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设置于地块内的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尤其需要关注。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初期建设的连接防水方案,分析了结合地块的连接防水方案,并就改进方案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水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第26标段车站主体结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的治理情况。本工程为地铁地下车站,埋深深,水位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分别从施工情况、治水方案的比选及确定、方案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AC-VE是一种基于丙烯酸衍生物的双组份灌浆材料,黏度几乎和水一样,可用于高黏度灌浆材料不能灌入的细微裂隙。研究分析AC-VE灌浆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并对其在天津、北京轨道交通车站结构渗漏水治理过程进行阐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内部空间广、发热量大,为维持其热环境,通风空调系统的风机、冷水机组、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较大。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能耗统计数据分析,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约占车站总用电量的50%~60%,占整个轨道交通能耗的25%~30%,系统用电成本占运营成本约30%,对轨道交通运营经济性影响较大。因此,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对轨道交通车站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诱导缝在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纵向内力、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介绍一种新型的诱导缝设置方式,并通过新型止水材料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分析,总结新型诱导缝在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渗漏方面的使用经验,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怎样有效解决地下工程渗漏水是防水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结合上海文化中心艺术广场工程地下结构防水维修技术,详细介绍了地下深基坑结构在不同筏板标高处渗水的原因、治理方法和关键部位的防水节点处理,多角度制订系统方案,确保后期治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隧道防排水系统是隧道重要的防排水措施[1],而高原寒区隧道渗漏水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隧道结构在渗漏水的长期作用下,将极大地降低了其内部各种设施使用寿命和功能,恶化了隧道的运营环境,为隧道结构带来了安全隐患。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而防排水质量检测则成为了防排水质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隧道工程防排水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在高原寒区的应用需要总结、研究与探讨,研究成果对防排水质量的把握以及施工反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心区域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往往需要对管线和交通进行改迁,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相比其他暗挖施工方法,顶管法具有顶管管节整体性好,适合大直径、小净距施工要求等特点。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工程,介绍和分析了顶管法施工方案的实施步骤。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12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二、三期和5号线南延伸线开通试运营。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突破了700 km,达到705 km,车站数增至415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此次开通试运营的13号线二期(世博大道站—华夏中路站)和13号线三期(华夏中路站—张江路站),运营线路长度16.1 km,设12座地下车站,全部位于浦东。5号线南延伸工程北起东川路站,南至奉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