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运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宝兰客运专线引入兰州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兰州枢纽既有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宝兰客运专线、兰新客运专线等工程的引入,对兰州枢纽客运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经过综合比选推荐两处客运站布局形式,又通过对宝兰客运专线引入客运站的不同,对枢纽客站作业分工及主要客运站的规模进行了论证,最后推荐宝兰客运专线直接引入兰州西站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京沈、京唐、京张等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将相继开工。诸多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既有北京枢纽客运站能力将不足,需研究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选址。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布局,克服北京枢纽客运站南重北轻的不足,在北京市城区东北部区域进行规划选址,以达到城市综合交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既有杭州枢纽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了杭州枢纽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客运系统总图规划。针对杭州枢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开通工程现状,结合枢纽总图客运系统规划、客运运输径路、客运站办理作业,研究了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杭州南站3个施工过渡方案,推选方案满足施工过渡期间枢纽客运通过能力,减少施工过渡次数,保证各引入线路径畅通和点线能力配套,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施工过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上海铁路枢纽规划概况及客运组织现状,重点探讨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模式及其优缺点,并提出客运专线引入上海铁路枢纽后客运站分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和铁路规划,提出了客运专线引入宁波地区的客运站设置方案,在吸引更多客流的同时,使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有效结合起来,减少旅行时间,充分发挥客运专线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我国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客站站址有关前期研究情况,从枢纽总图规划、客运站数量、与既有客运站关系、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址选择应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结论:(1) 我国必需大量新建线路及铁路车站;(2) 既有线在快速铁路网中将得到充分利用;(3) 高速动车组可以在快速铁路网中任何线路上运行;(4)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城市枢纽,尽可能利用既有车站;对于铁路枢纽客站个数和接发车能力不足,新建客运专线,应考虑点线能力协调、新建客运站,省会以上的大城市一般有多条客运专线引入,应设置两个以上的中心客站;新建客站应成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并随着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市区.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速和城际客运专线的引入以及运量的不断增长,铁路枢纽需要扩建既有客运站或新建客运站。客运站选址问题研究的是既有客运站的扩建方案以及新建客运站的数量和位置。客运站分工问题研究的是当枢纽内设置有多个客运站时,各客运站运输任务的合理分配。客运站选址与分工问题研究的是两问题的协同优化,以旅客的支付费用和铁路的投资建设费用最少为目标,以客运站的始发终到和通过能力限制、线路的旅客列车通过能力限制、旅客的出行需求以及投资建设资金限制为约束,构建这一问题的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问题特点,设计基于枚举、最短路和线性规划的搜索算法。算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通过能力计算法在武广客运专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本文深入研究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客运专线对通过能力计算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来计算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扣除系数法更能适应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