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道港口》2006,27(5):283-283
2006年9月15日,交通部召开《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向到会的新闻媒体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为了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资源,完善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促进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了《规划》,并于8月16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在现有港口布局的基础上,《规划》明确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体,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各大区域沿海港口群将通过各自区域内外的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实施后,全国将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节约资源、安全环保、便捷高效、衔接协调、市场有序的沿海港口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丽耀 《集装箱化》2011,22(10):16-18
早在2006年9月,我国原交通部就发布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提出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五大港口群,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9月15日,交通部召开《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我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并在主要货类的运输上形成煤炭运输、石油运输、铁矿石运输、集装箱运输、粮食运输、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陆岛滚装运输、旅客运输8大系统。  相似文献   

4.
信息     
《水运管理》2006,28(11):40-40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根据规划,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并将强化群体内综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洋航务》2006,(12):23-23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第三届海运年会上说,为了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资源,国务院已审议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了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匠和西南据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安飞 《中国船检》2006,(10):22-25
9月,金秋季节,《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揭开了面纱。在交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8大运输系统纵横交错,共同编织出中国港口未来的宏伟蓝图。毋庸置疑,2010年,中国港口将全面雄起!  相似文献   

7.
年会报摘     
新华社——交通部部长: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港口群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第三届海运年会上说,为了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资源,国务院已审议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了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规划将重点建设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汽车及物流、陆岛滚装、旅客八大运输系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捷和高效的运输服务。人民网——深港西部通道工程进展顺利据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有关负责人在国…  相似文献   

8.
何景师 《中国港口》2013,(9):26-27,25
<正>2006年交通部出台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指出:港口应以港口群体的形态参与竞争,以达到我国稀缺的航道资源、岸线资源和沿海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港口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充分利用港口群协同发展的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港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广东省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9.
郭宇 《中国港口》2009,(1):41-43
交通部公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提出要建设8大系统,其中:依托汽车产业布局和内、外贸汽车进、出口口岸,专业化、便捷的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系统。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建设以大连港为主布局陆岛滚装、旅客运输、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等设施;以天津港为主布局旅客运输及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等设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建设以上海、  相似文献   

10.
赵娜 《中国港口》2006,(12):25-25,42
国务院已审议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简称《规划》),确定了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形成港口群后,不但使港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26日,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发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去年推出《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之后的又一个指导我国水运发展蓝图的国家级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规划》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措施,本刊对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26日,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发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去年推出《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之后的又一个指导我国水运发展蓝图的国家级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规划》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措施,本刊对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0,33(4)
<规划>推动港口群整合 200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根据规划,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  相似文献   

14.
9月15日,交通部召开《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为了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港口资源,完善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促进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了《规划》,并于8月16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时代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的变革,港口总体规划的关注内容与重点也发生变化;同时《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正在修订,后续沿海各市港口总体规划也将逐步展开新一轮修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沿海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已经跻身世界港口建设先进行列。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港口总体规划见证着港口的发展与成长,成为港口发展的领航人与指路人。随着新时代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的变革,港口总体规划的关注内容与重点也发生变化,同时《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正在修订,后续沿海各市港口总体规划也将逐步展开新一轮修订。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讨论今后一个时期港口总体规划的重点与方向,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道港口》2006,27(6):389-389
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国沿海将逐步形成五大区域的港口群体:(1)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包括丹东、锦州等港口组成;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包括唐山、黄骅等港口组成;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及威海等港口组成.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浙江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1.港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目前已形成了以《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浙江省交通物流基地布局规划》、《浙江省沿海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等项主体的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港口布局日趋合理、结构不  相似文献   

18.
港口空间格局,指的是港口在不同尺度空间的分布格局.我国沿海港口空间格局,在大尺度范围内,指的是我国沿海港口的整体布局,这可以用港口的集中度等指标来反映;在中尺度范围内,如果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划分方法,可以分别考察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等5个区域的港口布局;在小尺度范围内,可以考察各省市港口的布局.笔者曾考察并撰文叙述1995 ~ 2008年的港口格局演化过程,这里将采用最新数据和最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沿海港口空间格局演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吕英鹰 《珠江水运》2007,(12):14-15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内河规划》)和《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日前由自治区政府批准发布实施,规划谋划了广西内河水运沿海港口发展新蓝图:一些断航多年的河流将恢复通航,内河航道等级提高,内河主要港口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沿海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5大区域港口群。李盛霖部长在2007年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