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缓和曲线的计算原理,推导出已知缓和曲线参数和缓和曲线上一点(包括该点坐标、曲率半径和切线方位角)求其它任意点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推导出缓和曲线偏置线的参数方程。文中介绍的计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道路CAD的开发和道路设计与施工放样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弥补道路缓和曲线长度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从多方面对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进行了研究。针对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范取值局限性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及规范取值的侧重点,首次提出了满足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4种情况下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1)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条件下,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2)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条件下,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略高于规范取值;(3)考虑超高因素条件下,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5~3.4倍;(4)考虑视觉美观性条件下,当R为不设超高半径,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与规范取值相适用,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3~2倍。研究结论:(1)当不涉及圆曲线超高情形下,着重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变化率、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与规范取值一致,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比规范取值大5m;(2)当涉及超高因素条件下,应综合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缓和曲线上坐标与弧长计算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经常遇到在缓和曲线上设置人工构造物,如档墙、桥梁等,构造物的起迄点桩号之差并不代表构造物的实际长度。根据测设实践,阐述了计算原理,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QuickBASIC源程序及算例  相似文献   

4.
翟志刚 《隧道建设》2005,25(5):68-70
根据线路中线的特点,介绍了线路平面缓和曲线和线路中线在曲线地段侧移的计算和处理方法。重点论述了曲线平移的计算公式推导,并提出了一种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推导给出了缓和曲线段钢箱梁肋板、边线长度和坐标的计算公式,用于缓和曲线钢箱梁和其它结构梁的放样计算。  相似文献   

6.
关于缓和曲线段路幅边缘线长度的精确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公路缓和曲线段路幅边缘线特征,并基于正常路幅、设置宽度渐变段路幅2种情况,应用积分原理,导出缓和曲线路幅边缘线长度精确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于忠涛 《中外公路》2011,31(3):142-146
斜弯坡组合在一起的桥梁是一种特殊复杂的桥型.笔者结合辽宁建兴大桥的设计,分析了斜弯坡组合桥梁的特殊性,提出了缓和曲线斜桥桥墩两端桩号的推算方法,综合考虑上坡竖曲线及超高渐变段横坡的变化计算斜桥墩台盖梁两端对应的防撞墙内边缘的桥面高程,以这两点的高程设计各墩台盖梁坡度并推算墩台中心到墩台两侧对应的防撞墙内边缘处的桥面坡度...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工作中,经常碰到位于回旋线路段中线内、外侧任意宽度相对应的轨迹长度计算问题。如:曲线桥纵向钢筋长度计算、高等级公路曲线挡土墙长度计算等等。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详细推导了回旋曲线路段中线内外侧任意宽度轨迹长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合理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现行几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推荐两种设计方法。1.高次支距叠加法:方使设计与施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得到较传统的“直线过渡法”、“高次抛物线法”效果更好的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形。2.加宽曲线图法:计算方法比“缓和曲线法”简便很多,计算结果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文中着重介绍了“高次支距叠加法”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1.
不完全缓和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公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不完全缓和曲线的特性,给出不完全缓和曲线要素-转角、切线长、外矢距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导出测设不完全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缓和曲线在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缓和曲线的应用原理和设置作用,同时对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依据和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工程实例说明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缓和曲线。  相似文献   

13.
栗志海 《公路》1995,(2):41-42
互通立交平面线形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常用的有:单圆曲线、对称型曲线、非对称型曲线、卵型线、复曲线等等。所有这些线形在数学上均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即回旋线)和圆曲线等三种线元组成。因此,将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解释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及其组和。三种线元分别由下列元素确定。门)直线:①FF线型代码(直线FF一见);②直线长度。门)缓和曲线:①FF线型代码(缓和曲线FF一2);②F偏转系数,左偏为。一厂;右偏为“十户;③A缓和曲线参数;④RO缓和曲线起点半径;⑤RI缓和曲线终点半径。(3…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的等级及线型标准越来越高,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缓和曲线上修建斜交桥(涵)。由于路基边缘曲线方程与路中线缓和曲线方程并不一样,更由于超高加宽,使各点标高计算相当困难,而这些又必须在设计中予以解决。针对实际设计中的情况,笔者推导了有关计算公式,供同行在设计时参考。一、路基内外边缘曲线方程的推导  相似文献   

15.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中,对行车速度较低的公路,采用超高缓和长度代替缓和曲线的布设方法,目前常用的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将两超高缓和长度不重叠地全部布设于圆曲线起讫点外,如图1所示。此法优点是:圆曲线内超高和加宽均合乎规定且平面标准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隧道洞口缓和曲线参数的合理取值,建立了隧道洞口附近缓和曲线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洞口明暗适应时间、反应时间、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确定了有效的适应距离长度,并结合车辆偏移阈值,根据几何关系确定了隧道洞口最小缓和曲线参数随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的计算图。该计算结果对今后隧道洞口附近线形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避免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洞口内外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线形一致性中定性描述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了公路在缓和曲线段边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几个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叉设计中的边线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参数方程组来表达道路中心线、内外边线及外延内外边线的数学模型,引用了等(变)距曲线的概念,分析了道路中线方程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情况下的边结敷设问题,并采用一种简便有效的双向裁剪算法来求解相交边线的交点。文中建立了数学模型部分已用C语言实现,可作为道路交叉设计中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张治国 《公路》2022,(6):74-77
缓和曲线是公路平面线形中的3种要素之一,结合高速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取值要求,从超高渐变、驾驶员反应时间、行驶舒适度、视觉所需长度、规范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设计实例总结进行论述,给出缓和曲线长度取值推荐,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缓和段的弯桥,本文以缓和曲线长度作为参数,推导出了设有加宽,超高的缓和段特征曲线的几何设计计算式以及超高计算式,并给出算例。计算表明,计算式精度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