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项目,介绍了RITS体系框架的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并重点介绍了中国RlTS体系框架的用户主体、服务主体、服务框架,逻辑框架,物理框架、通用技术平台,最后简要介绍了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服务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中国RITS服务框架的研究过程;提出中国RITS的用户需求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定义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服务框架,包括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铁路电子商务系统、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等7个服务领域及21个子服务领域,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等后续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对铁路各专业领域进行综合优化,其最大特点体现在以"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服务"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系统中列车、线路、控制中心等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智能性,且彼此间有着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根据智能程度的高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初级、较高级和高级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三个阶段。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信息共享、信息通讯、安全监控、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研究,以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智能化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等组成的服务框架为基础,构件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通用技术平台框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4.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项目,重点对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概述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结构化分析SA与结构化设计SD在构建RITS体系框架中的应用,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建立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我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结构设计的实质就是确定RITS由逻辑框架到物理框架的映射关系。RITS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选择RITS结构设计的要素,其中具有逻辑属性的要素是功能,具有物理属性的要素是子系统。收集来自体系框架中专家的知识经验,确定子系统和功能的对应关系。建立功能要素集合与子系统要素集合之间的关联矩阵、关联强度矩阵及其可达矩阵,从而确定系统的结构。RITS结构设计实例选取11个子系统和21个功能域作为设计要素,通过RITS结构设计方法以及模糊聚类方法对物理子系统进行重新划分,得到合理的物理子系统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7.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数字铁路、智能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回顾以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为起点的铁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框架,明确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智能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过去20年一直是在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并且已在行车安全保障、客运服务、列车定位、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国家铁路(地铁)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能铁路是现代新技术在铁路领域的综合应用,是铁路运输必然的发展方向。面向铁路智能化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国外智能铁路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智能铁路的概念、目标、特征、内涵,总结了目前智能铁路研究方向,提出了智能铁路总体框架,明确了3大系统组成;研究了包含通用技术、智能技术、专用技术在内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以京张高铁为例,介绍了智能铁路的最新发展,并对中国智能铁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智能铁路的深入研究,对智能铁路规划设计及落地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客运车站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铁路客运车站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分析系统的应用需求,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设计了客运车站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框架和实现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