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分析了ETC计重收费系统规划、车辆DSRC识别技术、车辆动态称重技术及其过车效率和连续性。结果表明:ETC计重收费系统的平均过车速度为21.65 km/h,车越重,过车速度越小;ETC计重收费的成功率高于99.5%;小车的平均交易时长为276.3 ms,平均过车时间为6.35 s;货车平均过车时间为28.4 s;组合式ETC计重收费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收费站过车效率和连续性,小车体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仿真测试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测试验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仿真测试方法和工具.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建模,通过交通仿真模拟测试用例场景行为,基于传感器仿真模型生成测试数据,对部署在等效虚拟机环境上的被测系统实施测试.以某省真实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应用案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测试有效地验证了被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且测试过程无需使用任何传感器及车辆等设备,有效降低了测试成本,测试工具操作便捷易用,可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化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整个ETC系统的可靠运行,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严格测试,测试方案包括:室内测试、现场测试、系统指标测试和软件测试等内容.分别对组合式收费方式和主副卡式收费方式两种ETC收费方式进行测试,分析比较这两种ETC方式的优缺点,以确定适合路网实际情况的方式.最后,以苏南路网为例进行验证测试,并得出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铁路防灾系统架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无线化改进.充分发挥WSN的优点,采用Zigbee 和RFID技术,设计 基于WSN的铁路防灾系统架构、组网方案和数据传输方案.在现有防灾监控系统功能的 基础上,新增车地传输功能,将列车运行前方的环境情况发送给列车,为列车运行提供参 考.此外,详细研究Zigbee节点和RFID节点的部署方案,并对节点部署情况进行仿真及实 例分析.本系统能够降低防灾系统的安装难度和部署成本,并为列车实时提供前方运行环 境情况,为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射频识别(RFID)的工作原理,介绍了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对RFID技术在交通行业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联网收费下电子不停车收费的系统原理、框架和实现技术。采用设计模块的规范,提出了基于交易管理程序为核心的界面管理、设备管理、传输管理、参数管理、日志管理的系统集成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设备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全自动、快速便捷、非现金交易、大容量等特点。本文介绍了ETC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上海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平台,提出针对ETC设备的测试方案,并对测试结果提供了判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简称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射频识另0技术(RFID,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和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  相似文献   

10.
李想 《交通标准化》2015,1(4):81-87
为使高速公路通行卡发放流程适应日益增长的车流量的需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消除 “车等卡”的瓶颈,设计了一种VC++环境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快速发卡软件。基于该 软件的工作原理和模块构成,对软件使用的多线程技术应用、互斥锁机制、状态转换器、防砸车 模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软件界面的人性化操作、交易存储队列、特殊车辆处理等 功能完善情况加以说明。以青银高速公路(河北段) 为应用案例进行软件功能性测试,结果显示 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选取相对理想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采用车辆通行时 间、离开时间和时间调节系数对快速发卡车道通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车道发卡速度较传 统模式明显提升。该软件现已在多条高速公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程向东  尤军  熊金凤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12):129-129,132
从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入手,分析了作为自动收费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并以其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每个工作环节中常用的方法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基于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王娇蕾  郭鹍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12):133-133,136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ETC利用专用短程微波通讯技术通过收费车道或路侧单元(RSU)与车载单元(OBU)的信息交换,自动识别车辆。采用电子支付方式自动完成车辆通行费扣除的全自动收费方式。采用该系统,通行车辆不必在收费站停车交费即可通过,从而增大了收费站的处理容量。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而且潜在的消费群巨大,因此各个国家都把ETC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来开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联网收费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联网收费为高速公路的带来了高效、快捷的管理,而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在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收费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车辆信息的处理速度,站口的车辆通行能力,还为管理人员治理逃漏费车辆、倒卡车辆、免费车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也正是适应高速公路向智能化发展的需要,这一高新技术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车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检测对电动汽车使用、交易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车载动力锂电池电压高存在一定危险性的特点,建立低压模拟系统。基于电池—电机系统,采用磁滞制动器模拟实车负载。提出了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性能检测实验台结构。在对平台各组成构件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该实验台,并通过测试验证了该实验平台可以对锂电池(组)性能进行测量与表征,为研究实车动力锂电池性能测量装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决定了CACC技术对交通拥堵、能耗排放的改善程度.鉴于此,研究不同CACC渗透率时这种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应用基于轨迹数据标定的IDM(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模型和由加州伯克利PATH实验室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分别作为传统车辆跟驰模型和CACC车辆跟驰模型.依据传统车辆在扰动下的稳定性,确定高稳态速度和低稳态速度,并考虑两种车型相对数量、相对位置的随机性,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稳态速度下,不同CACC渗透率时混合车队均整体稳定;在低稳态速度下,当CACC渗透率较小时,车队整体不稳定,CACC渗透率需达到50%以上时,才有可能使得混合车队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联网电子收费系统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推广,交通运输部专门制定了《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系列规范。本文对该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介绍了目前联网电子收费系统卡片测试工作的应用情况。为区域联网电子收费系统示范工程的实施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自动收费技术,是智能交通优先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就ETC系统在西柏坡高速公路中的建设、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对ETC系统进行了再次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基于前期已被验证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引入经典的评价指标,结合新的注意力测试方法,完善实验设计,绘制了模拟情况下连续驾驶的疲劳曲线并评估被试者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室内实验经验和结果,制定室外实时测试方案并予以实施,得到了真实驾驶情况下驾驶疲劳的高发时间段,对室内实验的结果作出进一步的修正,指出了室内、外实验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面向混合交通环境下多车效率类和单车安全类场景测试需求,研究了基于混合交通场景要素解析的车路协同测试案例生成方法; 为提高测试案例的多样性和覆盖度,分析了混合交通特征要素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混合交通场景要素层次模型,提出了场景要素重要度的一致性描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试案例复杂度模型; 针对多车效率类场景仿真测试,提出了复杂度激励的组合测试案例生成方法,设计了场景要素强耦合组合策略; 针对单车安全类场景仿真测试,提出了基于复杂度聚类的蒙特卡洛测试案例生成方法,设计了风险场景特征参数抽样机制; 选取车路协同混合交通典型场景开展仿真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测试案例生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多车效率类混合交通高速公路匝道合流场景测试,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成对测试方法的场景最大复杂度提高了11.93%,高复杂度场景占比提高了60.02%,测试案例覆盖度提高了12.08%;对于单车安全类车路协同换道预警场景测试,提出的方法比传统蒙特卡洛测试方法的危险场景数提高了195%,且其参数估计误差降低了5.95%,高风险场景数提高了119%,且其参数估计误差降低了4.78%。可见,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测试案例的多样性和覆盖度,有助于开展复杂环境和风险条件下车路协同系统功能测试,能够有效满足多车效率类和单车安全类场景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的环境温度测试仪的功能有环境温度测试、温度检测频度设置、按地点日期时间格式存储温度数据、能循环存储大量的温度详细数据、通过串行接口方式向上位机传送数据等。系统选用成熟的设计方案,适合长时间运行,功耗低,配置锂电池,一次充电可持续工作一年时间,性能可靠性高。系统体积小巧,价格低,可长期使用在室内室外等各种温度测试场所。本设计为DSP技术课程教学平台设计中的外部配置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