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袖阀管注浆工艺在深圳地铁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新型注浆施工工艺,处于特殊地质条件下地铁施工中地基基础加固的地表垂直深层注浆方法,并以深圳地铁某一工程的实例证实此工艺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TSS注浆技术在天津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天津地铁进行暗挖法施工时,由于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大,不宜降水,所以注浆堵水是一个主要辅助工法。在地层中必须进行分段注浆可以保证注浆效果,为了解决分段注浆中的成孔难、钻机机械体积较大、PVC塑料注浆管易受压变形、价格较高等缺点,所以研究TSS注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TSS型注浆管及其配套系统的研制,以及注浆参数的选择和工艺流程、注浆工艺的控制,结合天津地铁营口道车站1号风机房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成功地解决了单向袖阀式小口径注浆管工艺(TSS注浆工艺)。研究结论:TSS具有分段、可控、操作简便的特点,这样地层加固均匀,止水效果好,TSS注浆技术在天津地铁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工程进度,降低了造价。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皇岗站区间站前折返段采用人工挖孔桩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外设φ800mm@600mm的旋喷桩止水帷幕。为保证对既有桥墩桩周围土体的扰动减小到最低程度,根据双液注浆工艺的特点,对3座高架桥12根桩基实施了双液注浆保护。此文阐述了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双液注浆工艺的方案设计、参数选择、施工方法等并对双液注浆工艺在既有广深桥桩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地铁区间隧道建设工程中,富水砂层极易导致涌水涌砂、塌方、地表沉陷等地质灾害,对区间隧道安全开挖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结合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和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和注浆工艺及注浆参数对富水砂土层进行加固,并同时进行地表及洞内监测,开挖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并提供了一些技术手段和技术参数,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注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管幕预筑法施工地铁车站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周围土体零沉降,其核心保证措施就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向周围土体注浆。这种注浆工艺既要保证周围土体能够及时得到加固,不发生土体沉降,又要产生良好的止水效果,还必须尽量减小钢管外壁的侧摩阻力,才能保证顶管等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文章从分析管幕预筑法对注浆工艺的要求入手,研究了各种注浆浆液的性能特点,提出采用不同浆液分阶段注浆的新思路,实践中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地铁某号线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为研究对象,针对施工中采用的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措施,分析其合理的注浆半径。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重点分析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层时不同注浆半径下的围岩竖向变形,并结合相关工程经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半径。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工程实际地质水文条件,合理的注浆半径为2~3 m。其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暗挖隧道工程为例,分析施工难点及几种常用注浆工艺优缺点。介绍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WSS)工法注浆机理、浆液配制、注浆施工流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注浆可行性预测和注浆效果监测分析,重点对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进行分析,检验WSS工法注浆止水加固土体效果。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在安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9.
浅论盾构工法中的背后充填注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盾构法已成为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背后注浆是盾构工法中控制地层沉降的关键性一环.结合工程实际,对背后注浆施工中回填注浆时间、注浆填充率与地表变形量的影响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石雷 《铁道建设》2009,(3):32-35
结合深圳地铁二号线工程实例,论述了深孔注浆技术在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施工中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深孔注浆技术在对盾构端头土体加固也可以保证盾构的顺利始发,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基坑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帷幕灌浆施工技术一般在水利、隧道、公路工程中应用比较常见,但该技术一直处在半理论、半经验状态,尤其在地铁施工中实际运用更少.在杭州地铁滨江站项目由于地质原因致使围护地连墙未能隔断承压水,为减小基坑开挖承压水突涌风险,采用帷幕灌浆施工技术隔断承压水,起到减渗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作,利用钻芯取样检测注浆效果,在基坑开挖前做抽水试验验证帷幕效果,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际数据,对该工程进行总结,以便能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济南泉域富水砂卵石地层特点,通过文献调查、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并借助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并优化基坑下卧弱隔水层注浆加固方案,得到注浆加固质量控制技术要点,提出端头井土体加固与封闭止水帷幕下辅助降水的关键技术,研发基坑降水回灌一体化系统及配套装备,攻克传统回灌技术存在的抽灌分离、回灌效率低、运维成本高等施工难题,阐述回灌水质处理、自动加压回灌及水位联动回灌等关键技术创新点,改良回灌井过滤器设置及止水段施工技术,形成富水砂卵层基坑封闭降水与回灌工程关键技术,对推广基坑降水与回灌工程的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地铁施工和后期运营的安全,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而制定岩溶处理原则。以南宁地铁2号线石子塘车站和石子塘站—大沙田站区间为例,分析岩溶洞穴几何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确定相应岩溶处理原则。石子塘车站岩溶塌陷可以划分为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其岩溶处理范围分别为隧道轮廓线两侧围护结构处基岩界面以下15、10、6 m,处理措施分别为采用注浆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的围护结构,注浆帷幕以及围护孔和中立柱桩加固,注浆以及围护孔和临时立柱桩。基于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岩溶处理原则考虑岩溶场地的复杂性,具有较大实际工程意义,对今后岩溶地区城市隧道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5.
软弱地层深基坑地基加固措施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完善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对周围环境影响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相关参数。 研究方法:结合上海地铁M8线Ⅲ标延吉中路车站和黄兴路车站深基坑地基加固的施工实践,采用方案设计→现场试验→监控量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软弱地层注浆加固和深层搅拌桩加固两种加固措施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在淤泥质软粘土中,双液注浆地基加固为劈裂效果,浆液成层状分布,在地下走向无规律,形成的加固体不均匀,均匀性较差,加固区对基坑连续墙变形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范围可控,水泥土较均匀,加固措施作用明显,有效约束了基坑的变形。 研究结论:双液注浆工艺控制及实施效果均不如水泥搅拌桩,但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优点。施工过程中,双液注浆工艺有待改善,应改一次注浆为二次注浆,同时提高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提高加固土体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依托南京地铁S8宁天城际下穿宁启铁路工程,结合南京地质条件,研究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时,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提出在既有铁路线下方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以规避风险,采用"桩+板"加固的方法预留后期铁路复线施工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注浆加固时,地铁隧道双线贯通铁路线路最大沉降(6.9 mm)比不加固减小58.9%,铁路线路最大高低偏差(3 mm),比不加固减小51.3%,采用"桩+板"加固预留铁路复线扩建条件,桩板结构最大变形及内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西安城墙在地铁建设与运营中的保护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安地铁已建和在建的地铁线路多次穿越西安城墙及护城河,如何保证古城墙在地铁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城墙的自身结构问题与工程地质情况的特殊性,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工程资料和文献,指出:施工阶段,双线分离规划线路是盾构安全下穿城墙的重要前提,合理的土仓压力和注浆参数加之连续施工是盾构安全下穿最主要的主动防范措施,城墙地基土层注浆加固加之门洞钢架支护是盾构安全下穿必要的被动防范措施;运营阶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可以明显减小地铁列车穿越城墙时引起的振动,保证地铁运营期间古城墙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各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以成都地铁5号线科园站—高升桥站区间盾构侧穿二环路高架桥为工程背景,提出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综合加固4种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得到结论如下: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间的桩基础位置为施工的高风险区域,局部的施工保护措施可有效阻隔隧道-围岩-桩基-地表的变形传递,出现左右线高低双驼峰现象;由于隧道-围岩-桩基之间的变形传递和互相协调,靠近隧道的桩身均出现局部位移偏移,综合加固技术对控制桩基侧向位移具有良好效果;局部的保护措施对盾构衬砌局部的变形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田村站工程建设实践,对车站深孔注浆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深孔注浆加固土体的效果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针对于田村站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采用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土体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注浆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现场土方开挖的要求。同时在注浆机械选型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机械灵活且钻孔角度、高度调整幅度大的智能化注浆设备,且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与化学浆的混合液,并根据注浆效果,结合现场地层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调整孔位和注浆方法,及时地进行补注浆的建议措施,从而为今后在类似地层进行深孔注浆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十号线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WSS工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百成 《铁道建筑技术》2008,(3):45-46,47,51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太阳宫站一三元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介绍采用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技术处理拱顶范围界面水及加固土层,阐述了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及钻孔布置、施工工艺等技术,为WSS工法在地铁施工中土体加固、止水方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