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在土坝中主加筋单向土工格栅纵向铺设层之间,增加三向土工格栅作为次加筋层,合理控制填料粒径与格栅孔径比值,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强度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稳定坝体的目的。垃圾挡坝采用了综合型排水设施,通过坝基水平排水层、结合面集水坑以及坡脚排水棱体三者结合使用,有效解决了垃圾挡坝使用过程中的坝基、坝内以及坡脚等部位排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多次大型滑坡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堰塞湖蓄水溃决造成惨重的危害。在对然乌至培龙段近几十年曾经发生过的堵塞坝事件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坝体溃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泥石流坝溃决是主河水流与沟道特征、坝体几何形态以及坝体物质结构、坝体与主河夹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因素为坝体高度和下游坡面坡度,影响着溃坝时机和洪水规模。  相似文献   

3.
以枷担湾堰塞坝为原型,考虑坝料粒径、坝体高度、坝体下游坡度等影响因素,设置了4种试验工况,制备了相应的试验用坝,并在上游来流量相同的条件下(0.15 L/s),观察不同工况下各坝体的破坏过程,进而分析堰塞坝溃口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堰塞坝的溃决主要可以分为持续时间较长、溃决过程较缓和的溃口贯穿阶段,及持续时间较短、溃决过程较剧烈的溃口拓展阶段两大阶段;溃口演变在纵向上主要体现在陡坎侵蚀和溯源推进,横向上体现在水流淘脚、边坡坍塌;堰塞坝颗粒粒径决定了坝体的抗冲刷能力,颗粒越大,坝体抗冲刷能力越强;坝高反映了水流的冲击能力,坝体越高,坝体溃决时能量越大,危害性也越大;坝体下游坡度反映了坝体的稳定程度,坡度越缓,坝体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土坝坝基防渗体对浸润线和渗流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分别讨论了均质土坝和各向异性土坝多个位置坝基防渗帷幕对浸润线和渗流量的影响,阐述了浸润线和渗流量变化的一般趋势,得出了均质土坝最有利的坝基防渗体位置位于坝轴线或坝轴线上游附近坝基中的结论,但随着kx/ky的增大,坝基防渗体的防渗作用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抛石坝体水毁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厅水沙坝浅滩,因枯水期水浅碍航,对于浅滩的整治,主要是通过抛坝,束水归槽,增加航槽水深,以达到整治的目的。但抛筑的坝体,常被水流冲毁,本文分析了坝体破坏的机理,提出了几种防护措施,其中钢筋穿石护坝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壁庄水库副坝塌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壁庄水库副坝的地质情况、地表塌陷规模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副坝的物探资料及钻探信息分析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陷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副坝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堰塞坝的初始含水率对溃坝过程影响,分别选取了初始含水率为19.59%,8.90%,5.50%,4.20%和2.97%的5组土石坝进行水槽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抛投不同粒径块石的方法探讨了人工干预措施对溃坝过程溃口流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坝体初始含水率为5.50%时,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峰值流量为0.005 5 m~3/s,高于高含水率工况(19.59%,8.9%)和低含水率工况(4.2%,2.97%),为最不利初始含水率;坝体初始含水率越高,溃坝过程溃口"陡坎"向上游发展速度越快,溃口收缩最窄处越靠近坝体上游,最终溃口宽度越宽;随着坝体初始含水率降低,溃坝时间相应延长,溃口峰值流量出现时间也相应延后;在最不利坝体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向溃口入口处抛投块石对溃口峰值流量有削减作用,相对无抛投块石工况分别削减5.45%,10.9%和14.55%,并且峰值流量出现时间滞后。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坝体初始含水率对于堰塞坝溃决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抛投块石方法对堰塞坝溃决流量进行控制是有效且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电阻率成像技术在土石坝渗漏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较准确诊断土石坝渗漏部位,基于介质电阻率参数对水较为敏感这一特性,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大林病险水库土石坝渗漏的诊断测试中,查明了扩建坝体黏土斜墙331.50 m高程以上部分坝体及左岸岩体中存在的渗漏通道,同时原均质土坝在高程329.0 m以上的近右坝肩存在渗漏隐患。依据诊断结果提出了该病险水库加固设计方案中需将331.50 m以上坝体挖除、防渗帷幕向左岸延伸61 m以及置换原均质土坝在高程329.0m以上的近右坝肩部分坝体等建议。为保证大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该坝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计算中,砼材料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坝体土石料用邓肯-张E-v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砼与黏土间的不协调位移用Goodm an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的施工过程和蓄水过程均用分级加荷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应力变形无异常分布,目前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渗流作用下贮灰库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各种工况下贮灰库浸润线的变化规律。在洪水运行工况下,浸润线大幅度升高,对贮灰库的稳定极为不利;初期坝排渗能力降低100倍时,浸润线会整体抬升,并且其入渗点和溢出口的位置都明显升高,但没有超过堆积坝的坡面;当干滩长度增长时,其入渗点的位置向库内移动,浸润线将下降并且变得比较平缓,渗流溢出口比降值减小,有利于坝体的整体稳定。各种工况下的渗流溢出点附近相对于整个坝体其它部位更易于发生渗透破坏,故应做好初期坝下游坝坡的反滤保护。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在第二松花江张家坨子浅滩锁坝工程施工中,机织聚酯(涤纶)土工布在护底、坝体、坝根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使用效果、施工体会及防偷盗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右岸,利用松花江江砂为填筑材料,进行顺坝坝体吹填的施工工艺予以介绍,并总结了该施工工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该坝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计算中,砼材料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坝体土石料用邓肯-张E-v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砼与黏土间的不协调位移用Goodman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的施工过程和蓄水过程均用分级加荷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应力变形无异常分布,目前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肖灿云 《交通标准化》2009,(19):221-222
主缆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直接关系到悬索桥的使用寿命及安全,而在施工中又很容易产生一些主缆质量病害。国道214角笼坝大桥主缆施工中对主缆病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施工中加以预防及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主缆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直接关系到悬索桥的使用寿命及安全,而在施工中又很容易产生一些主缆质量病害.国道214角笼坝大桥主缆施工中对主缆病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施工中加以预防及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认为主、副连杆是两个独立运动的刚体,它们通过关节销连接起来.通过坐标转换关系,研究主副连杆机构平面运动规律,导出了主副活塞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主、副连杆平动、摆动的加速度、角加速度.基于刚体平面运动理论,对V型柴油机主副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给出了计算公式,便于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17.
摩擦副的硬度差对磨损寿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疲劳磨损理论公式进行了简化,并通过磨损实验,探讨配对副的硬主差对磨损的影响以及相同硬度不同材料的磨损情况,为减小磨损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型水槽再现了交汇角为90°时高容重黏性泥石流入汇大河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改变泥石流容重和泥石流总量。依据试验资料归纳出了泥石流阻塞大河有3种模式:潜坝壅堵、堰塞坝局部阻塞和堰塞坝全堵,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分析了泥石流阻塞大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影响着泥石流入汇运动的特点和阻塞主河的模式;主河宽度对堵河的影响表现在泥石流的运移距离和主河水力条件改变两方面,大河的河谷宽、水力条件强,难以达到全堵主河状态,常以堰塞坝形式局部阻塞主河;总量对泥石流堵河具有极大的影响,总量越大堵河越严重;当R≥0.80时,堰塞坝固体物质流失严重,上游水位壅高值与堵塞系数呈现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高钛渣、山沙及河沙作为尾矿坝填筑材料,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同级配下的3种不同材料填筑尾矿坝在洪水漫顶作用下溃坝过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钛渣填筑尾矿坝溃坝后最终溃口宽度最小,坝体侵蚀率最低.山沙和河沙填筑尾矿坝溃坝过程溃口材料损失率和下游洪水含沙率高于高钛渣填筑尾矿坝.将断面平均流速与水流表面流速比值定义为表面流速系数k,泥沙浓度和溃口尺度通过影响k值间接影响溃口流量.理论推导表明当泥沙浓度介于0.05~0.15时存在一个最小k值,当溃口尺寸增大时,k值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0.
认为主、副连杆是两个独立运动的刚体,它们通过关节销连接起来.通过坐标转换关系,研究主副连杆机构平面运动规律,导出了主副活塞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主、副连杆不动、摆动的加速度、角加速度.基于刚体平面运动理论,对V型柴油机主副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新,给出了计算公式,便于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