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修改采用IEC 61373: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同时引用了IEC 61373:1999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中的加速度比例系数,即GB/T 21563—2018中有2种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量级,执行标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裁剪使用加速度比例系数。通过梳理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及地铁车辆等相关标准中引用冲击和振动试验标准的情况,分析试验频率、加速度有效值等易引起争议的参数,为用户、制造商及试验机构编制冲击和振动试验大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TB/T3152-2007《铁路环境振动测量》,以GB/T10071-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作为主要依据,针对GB/T10071-1988中有关铁路环境振动测量方法中不明确的地方,如铁路环境振动的定义、标准的适用范围、测点的布设以及铁路环境振动的测量方法等,适当作了补充性规定,以满足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便于在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设备领域贯彻新标准,从标准的范围、文本结构、技术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国际标准IEC 60077-1:2017版与IEC 60077-1:1999版的主要差异,其中重点分析了设备标称电压、温度限值、介电特性等技术差异,同时提出了国家标准GB/T 21413.1—2008修订的建议,为更好理解和使用该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修订的背景、修订基本原则和主要修订内容。修订内容主要包括:范围、试验顺序、被试设备的安装和取向、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条件、冲击试验条件等5个部分。重点阐述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提出2种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严酷等级,以便制造商和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裁剪使用;同时将"采用实测振动环境数据制定试验剖面替代标准试验剖面""采用冲击响应谱替代经典冲击""采用多轴振动替代单轴振动"等新的冲击振动试验技术和思想引入标准之中,以顺应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辆排障器安装于转向架前端,主要用于清除轨道障碍物,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安装位置及轨道不平顺带来的轨道激扰容易导致排障器的结构疲劳断裂。采用随机振动频域疲劳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出结构疲劳薄弱位置。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结构,优化后的计算结果满足GB/T 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和IEC 61373: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列车头罩的外部形状、内部连接要求和受载条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的结构进行设计。并且根据IEC 61373-1999《铁道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标准》和GB/T 3317—2006《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确定了冲击工况、气动静载荷工况以及端部排障压缩工况,进行静力学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列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满足以上标准的要求。采用真空导入工艺试制车头罩样件,并对其进行137 k N端部排障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电气电路型断轨监测设备的性能,对其测试方案开展研究。根据断轨监测设备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钢轨电气参数,模拟钢轨,搭建仿真环境。通过分析断轨监测设备雷电防护试验和振动与冲击试验端口数量、类型和试验等级选择,以及性能测试中误报率、断轨检出率和断轨报警时间的具体要求,明确测试方案。开展雷电防护试验时,建议通信端口按照TB/T 3498—201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6.2条“6级:信号设备通信端口与钢轨连接”的试验等级测试;监测主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时,不建议对电源端口进行雷电防护试验;开展振动与冲击试验时,根据TB/T 2846—2015《铁路地面信号产品振动试验方法》中的10.1条对监测主机进行振动试验,根据GB/T 2423.5—2019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的附录A,对监测主机开展冲击试验;在测试误报率和断轨检出率时,应设置多个模拟断轨测试点,牵引回流类断轨监测设备报警时间应保持在5 min以内。  相似文献   

8.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通过其导则规定了4种主要的国际标准文件(ISO/IEC deliverables)类型,分别是国际标准(IS)、技术规范(TS)、可公开提供的规范(PAS)和技术报告(TR)。根据ISO/IEC导则,系统梳理各类国际标准文件的相关技术特征,结合中国铁路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ISO/TC 269)前期工作情况,提出合理选择国际标准文件类型、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IEC62625标准,在CMD系统中设计了防护记录器,将多种车载设备的数据按统一时钟,记录在具有防火、防冲击振动、防液体浸泡等防护性能的数据存储单元中,能有效地防止记录数据丢失或损坏,并且通过统一的地面分析软件,实现了对机车运行状态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控制限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标准GB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对铁路干线两侧的限值规定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当时既有普速铁路制订的,没有考虑高速铁路的特点,不适合评价高速铁路。根据国外的有关标准和我国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速铁路环境振动评价宜采用86 dB作为控制限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电磁兼容标准主要以EN 50121和IEC 62236系列为代表,其制定和使用已有二十余年,是轨道交通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和验证的重要依据,GB/T 24338也是基于该系列标准制定。总体看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起步较晚,因此有必要对标准制定的历史进行深入探析,增强对标准的理解。从标准横向和纵向演变角度,介绍EN 50121制定的法规背景,分析轨道交通电磁兼容欧洲标准、IE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间的演进关系,考证条款确立的背景和依据。轨道交通电磁兼容标准演进大体可分为初制定、应用发展和优化调整等3个阶段,按此对标准版本更新中的主要技术变化进行梳理,包括应用范围的逐步澄清、限值曲线的优化调整以及测试频段的拓展等。对标准的历史研究有助于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建造和验证中更准确地应用标准,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地面设备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数量、发明申请人和技术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近几年国内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增长较快,铁路相关企业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群体,高铁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系统平台、相关控制模块、通信技术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军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8):5-6,10
在介绍我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成功投入使用后所取得效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在我国铁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对GB/T25340—2010《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设备技术条件》中的重点章节予以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电气化铁路对机场导航设施的电磁干扰影响,应执行国标GB 6364的相关标准。胶济电气化铁路与青岛流亭机场导航设施间的防护距离不能满足防护标准,采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电磁兼容措施,避免铁路改线或机场搬迁。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找出相互间电磁兼容的条件,并通过实测验证,为设计提供防护依据。研究结果:推荐“现状电化”方案,并提出备用方案和应急方案。在电气化铁路具备通电条件后,实施校验飞行和防护效果检测。研究结论:对不满足国标规定的导航设施,对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作理论分折,为设计提供理论根据。并通过现场实测和校验飞行,验证分折结论。满足常规电气化铁路常速运行的电磁防护标准,在高速铁路200 km/h条件下也同样能满足防护标准。  相似文献   

15.
铁路信号户外机柜主要应用于轨道旁,工作环境恶劣,因此铁路信号户外机柜设计必须从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设备功能方面,考虑对机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信号设备在恶劣的户外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本文阐述了铁路信号户外机柜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际电工委员会制订的IEC61000系列标准总体构架和具体内容的描述,解读供电网络谐波影响及其指标要求的实质和内涵,并以此来对照国家标准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网络谐波的内在关联,找出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以期对相关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的执行和制、修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及无线中继设备功率和频率配置、天馈线及漏泄同轴电缆的技术特性,结合环境保护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电磁辐射的标准,计算出不同场景下满足电磁辐射标准的极值距离,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使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引起的电磁辐射满足国家相关规范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是标准编写的基础标准。介绍这2项标准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和实施关键要点,并结合制修订铁道国家标准和铁道行业标准出现的问题予以说明,以便指导标准化工作人员和起草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上述标准的理解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5G“新基建”战略的部署和推进,我国积极开展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应用技术创新方案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国铁路通信相关部门深度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铁路联盟专门为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设立的FRMCS项目。介绍FRMCS项目的目标以及我国铁路参与项目研究的意义,阐述FRMCS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及其在国际铁路通信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重点围绕用户需求规范、功能需求规范、车载设备迁移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铁路车载通信设备的迁移方案,并梳理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及未来制定的系统需求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FRMCS项目的后续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