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因其设计时速高、线路跨越城区管线和既有线较多,线路形式会发生诸多变化,其中由双线并行线路变成单线线路时,对架设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之出现的单线箱梁架桥机架梁技术,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东南、南东联络线箱梁架设施工实践,简述DF550架桥机架设标准梁跨及特殊工况施工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国内地铁施工管线迁改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地铁施工电力线路的不同种类和敷设形式。根据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土建结构形式,归纳了电力线路的迁改类型。在综合考虑实施难易程度及工程投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保护形式和迁改形式的设计思路。结合电力线路工程特点,研究电力线路保护和迁改的实施方案,并按迁改实施步骤出发,探索电力线路迁改与保护的阶段性设计要点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铁路电力迁改中经常会有几条待迁改高压输电线路聚集一处,如果能实施同塔并架迁改,将会极大地节约资源。结合新建厦深铁路深圳东站220 kV四回路电力线路同塔并架迁改的实际情况,对同塔并架多回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10kV电力线路迁改作为三电迁改的重难点,严重制约着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的进度。本文通过对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中10kV电力线路迁改施工风险点及应对措施进行分类汇总,以期为同类电力迁改提供参考借鉴,保障电气化铁路升级改造安全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改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运营高速铁路的情况越来越多,本着“和谐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为降低电力线路上跨高速铁路对高铁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结合现有铁路和电网的相关规范规定,对影响输电线路跨越高铁线路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深准高速铁路改造为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介绍了准高速铁路区间无缝线路改造为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技术,以及准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特点,供客运专线和提速线路维修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 km,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开通线路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具有征地拆迁、三电迁改工程量大,施工干扰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工程量浩大,施工安全风险、组织难度大;大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小业主、大咨询"的建设管理模式,实行工程总承包、四电系统集成、中外联合体工程咨询、中外联合监理。系统介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下穿普速铁路立交桥扩容改造,通常采用框架顶进法施工。由于桥梁顶进施工及铁路线路拨移的需要,受影响的接触网需要进行迁改,桥梁施工完毕后还需要恢复到原位附近,因此接触网如何过渡是个难题。以部分下穿立交桥改造施工接触网迁改为例,总结了几种迁改接触网过渡方案,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铁道建筑》2006,(7):67-69
跨区间无缝线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钢轨接头,在线路全长范围内提高了线路的平顺性和整体刚度。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运用,介绍了目前高速铁路广泛采用的轨道结构形式,总结了我国跨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方法和新建铁路无缝线路一次性铺设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以及铁路运营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采用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站场的案例也不断增加。以某市政道路明挖隧道下穿安康货运东站为例,对在多股道、大高差、小夹角、运输繁忙条件下,明挖隧道下穿复杂铁路站场的总体布置、线路加固、施工组织、接触网迁改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隧道纵向变截面布置、D型便梁与工字钢"横抬纵挑"铁路加固、线路分区加固与隧道分段施工、利用桩基基础的接触网迁改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既有铁路不中断运行的同时,将铁路站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为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标准也不断提高。利用列车运行间隔进行铁路上跨桥防撞墙施工的方法已被严格禁止,利用线路封锁进行施工,铁路行车设备安全也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移动作业架封闭式施工技术解决了上跨铁路桥梁防撞墙施工难题,经苏州北环东延二期工程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有效实践,该施工技术在保证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铁路上跨高速公路现浇连续梁施工工艺复杂,既存在铁路桥梁施工自身安全,又存在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两者相互影响,安全管理责任重大,是铁路安全管理难点之一。本文结合渝万铁路客运专线上斑竹林特大桥上跨沪蓉高速公路(40+64+40)m现浇连续梁悬灌施工,分析桥梁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介绍山区高速铁路上跨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对类似铁路上跨公路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连镇铁路为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50 km/h,为有砟轨道线路。沪宁城际铁路设计速度为300 km/h,为无砟轨道线路。连镇铁路在丹徒站接轨沪宁城际铁路。由于丹徒站未预留接轨条件,因此接轨方案十分复杂。结合运输需求,通过方案比选,选用了合理的接轨布置方案;结合列车控制技术要求,通过调整信号设备布置,改造后的丹徒站可满足单方向进路16节编组动车的停靠要求;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施工期间可以满足沪宁城际的正常运营的要求。该接轨案例在国内十分罕见,除了土建工程外,"四电"工程迁改及过渡也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4.
从铁路上方跨越的桥梁,其墩台靠近铁路线路,梁体结构位于铁路上方。施工期间,桥梁基础施工挠动铁路路基,可能造成铁路路基坍塌或线路变形;墩台施工时,脚手架、机具材料临近铁路可能造成机具材料侵限,架梁时梁体从铁路上方跨越铁路,存在机具料倾限、失稳、坠物的问题;运营期间,桥上经常有人车通行,若发生桥上物体坠落,车辆坠落或桥梁突然坍塌,对铁路运输安全,尤其是高速铁路安全将构成致命威胁。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析上跨桥对铁路安全的影响,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确保铁路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合福铁路古田溪特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田溪特大桥是新建合福铁路重点控制桥梁工程之一,该桥集高墩大跨、深水基础于一身,兼具山区铁路与高速铁路双重特点,设计施工难度大。研究其桥式方案选择及设计施工要点,通过分析无缝线路特性,合理确定主桥桥式方案;结合施工组织,总结了主跨梁部结构、主桥桥墩及主墩基础的设计施工要点。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结论表明,当车速不超过该桥设计车速350 km/h时,安全性指标均在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16.
沪杭高速铁路沿线河渠密集,通航河道及高等级公路星罗密布,与高速公路相交有18处,跨等级航道36处。桥梁占线路长度比重高达90%,特殊孔跨有155联,有连续梁、道岔梁、刚构、刚架、特殊墩台等多种形式。首先介绍沪杭高速铁路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的总体情况,结合横潦泾大桥,重点介绍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技术及快速施工技术,结合两座跨高速公路大跨径自锚上承式拱桥,重点介绍了高速铁路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最后介绍了沪杭高速铁路桥梁的其他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沪杭客运专线海杭特大桥石大路桥段上跨既有沪昆铁路施工所采取的移动防护棚架拆除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全过程,总结了防护棚架采用移动式的优点:即大大减小了棚架结构,节约了材料,同时棚架安装拆除工作量也相应减少,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既有线安全防护所用天窗的时间。根据高速铁路对线型顺畅的要求高、与既有线路相互交角会变小...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速铁路地势起伏,选线控制因素多,铁路跨江河大桥需在已定线路大方向前提下结合桥位情况,采用地质、水文、孔跨条件最优的桥位。以南宁至深圳铁路容县北流河特大桥为例,研究分析了跨江河处孔跨选择思路与桥式设计方案的情况,通过研究得出,设计方案时应根据地面起伏、河流形态、通航条件、地质特点、工程预算等各方面全面比选确定,方能得到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无砟轨道线路临时架空技术是在轨道病害修复过程中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结合一高速铁路车站无砟轨道沉降整治工程,研发了适用于无砟轨道线路的临时架空装置。该装置以钢垫梁作为架空主体,可采用1片钢垫梁替换1块轨道板架设临时线路,也可采用多片钢垫梁替换连续多块轨道板,构成多跨连续的架空结构。架空装置施工便捷,稳定性好,安全可靠。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列车通过临时线路时的脱轨系数、减载率、轮轴横向力以及钢垫梁的跨中竖向、横向挠度等指标均小于相应限值。该装置所架设的临时线路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列车以速度45 km/h通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上跨既有铁路结构施工既要考虑支撑系统本身安全、又要兼顾铁路运营安全;支架系统的设计、施工方面的策划既要合理周密、又要简便快捷;施工安全防护标准高。以沪杭高速铁路松江特大桥跨新闵铁路连续梁支架为例,简要介绍上跨铁路连续梁高支架设计思路及施工相应安全控制要点,即采用600 mm×12 mm钢管柱为支撑,搭设贝雷梁支架和碗扣架,解决了高度超过30 m跨既有铁路连续梁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